每人都自覺地認為自己好
每人都自覺地認為自己好
行李箱暫時未打開收拾,石一去浴室洗澡。 燈具與沐浴器的開關、毛巾的位置、洗漱品的香味,甚至于水溫,時間進行了物理折疊,變得具象,其實下機后周圍的語言環境并沒有讓她調轉過來,只是此刻這份順手得如同下意識的動作倒是多少證實逃離家是失敗的。 長途使人疲勞,況且無要緊事,石一在床上睡了很長時間,mama敲門驚醒她,臥室沒有開燈,睜開眼,如同夢醒于深夜,一看鐘,已經晚上七點半。 徐常問:你還吃飯嗎?一回來就睡覺。 石一頂嘴:你試試坐這么長時間的飛機。 我才不受這份罪,徐常往樓下走,她再次問,吃面好不好?冰箱還有蝦。 大的還是小的?石一跟在后面。 中等,你在外面吃不到這么好的。 哼,肯花錢有什么買不到。 石一不屑,徐常更鄙夷,她直指:你啊,外面的垃圾你也覺得好。 所以說,挑剔不是石一個人原因造成,至少該有一半責任在mama的培養上。 石正見她們兩個在廚房,也走了過來。 本是難得溫馨,而不合時宜總出現,接著輕而易舉將它破壞。 徐常對他喊:女兒讀完書回來了,別說我小看你,這么些年你又做成了什么? 熟悉的戰爭亦同一時間回來,石一簡直逃一般回到自己的臥室。 為何要給予他一次又一次的機會?難道她不會死心嗎?石一失望,因她未對他失望。 石一打開手機看小鐘和阿姨的回信,再復上沒有二字給江禁,他居然問她有無什么忘記帶回去。 江禁:你打錢給我是什么意思? 石一:不想欠你。 江禁:那你還是欠著吧。 石一:我不欠你的了。 石一被氣笑,自貶哪里輪到他有資格說她?很快對方也領悟到這句過分,也許他只是順口并非本意。 江禁:玩完該回來了。 石一:不如你過來? 打完該行字,石一發現這實在沒意思,她第一個選擇放棄無聊的對話,告知對方別認真,一切全是玩笑。 手機震動起來,mama打電話叫她下樓吃面。 蝦全都去了殼,和面條一起裝在她自己的碗里,石一愛這份有距離的關愛。 從小到大,她獨自睡一張大床,住一間主臥,房是整體一棟,人是各自一層,交流在通訊工具,非常有分寸感。 單單從物理空間上來說,江禁是石一生活的闖入者,她和他短暫地體驗了一種常規的家庭生活形式,不是說不好,相較之下,對比親密無間,她傾向于選擇更自由與自在一些。 但他害怕,至少不是享受,所以總交往許多朋友,總要和她形影不離,他曾在個人空間里待得太久,以至于現在要絕對避免。 或許他看她亦是充滿問題,每人都自覺地認為自己好,她不是在此批判什么,分開完全是因為不合適該及時止損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