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馬師長
1.1馬師長
連城火車站外。 硝煙散盡,長街一片黑暗,行人寥寥,唯有街角賣早點的小店既溫暖、又明亮,服務幾個起早的人。清早的潮濕空氣里,細嗅,有飄過的豆花香。 莊德清和兩個隨從吃完了豆漿油條,提上箱子,趁著最后的夜色匆匆坐上了連城發往濱城的最早一班火車。太陽的第一縷光芒照耀連城時,他們已經出城百里外了。 一行人坐末等車廂,手提箱和衣著不見出奇之處,單從外表看來,像是普通的出城探親的小市民。沒人會想到,他們提的箱子里,除了幾件換洗衣物之外,都是現洋和貴重首飾。 莊德清此行是代表家族去濱城辦事。 連城和濱城同列東北的兩大重鎮。日據時代結束以后,馮國年與姜振邦二人對半瓜分了東北。馮以濱城為大本營,姜以連城為大本營。 一月前,馮國年偷偷派出第三子對連城用兵,打姜振邦一個措手不及。 二十幾年來,雙方多有交戰,卻不分勝負。近幾年歐洲打起了世界大戰,各路軍閥都指著歐洲戰場的橫財,大力發展經濟。莫說東北,全國都相安無事。誰也想不到馮國年韜光養晦,趁機發難。 馮三少用兵神勇,又暗地里得了北面毛子的助力,這一仗志在必得,連城軍節節敗退。五日前,連城軍不敵對方的攻城手段,全盤潰敗。濱城軍隊由臨陣倒戈的連城軍領著,一直打到帥府門口,此時,姜振邦已經由親兵保護,攜家帶口逃了個無影無蹤。有人猜測他乘船逃去上海做了寓公。 莊德清的第一件任務就由此而起。 莊家在日據時代發家,這么多年來,一直與姜振邦政府保持著不錯的關系。姜振邦突然敗落,莊家的關系網一下子全完了,務必要大力結交濱城權貴。 第二件事則有些尷尬。 莊家受姜振邦政府委托營造、如今由馮三少接管的一棟辦公大樓,當時并沒有付清尾款。突然之間硝煙四起,莊家也不能在那時候向姜振邦政府催債。姜的全面潰敗更是從未預料到的事情。 莊家本打算自認倒霉??杉热获T家三少正用著那棟建筑,挽回一點損失也并非不可能——那實在是一筆巨款。 這事情不能直接找馮三少談,得找馮大帥,且需尋個旁敲側擊的法子。只是這個法子,莊德清還沒有想到。從連城往濱城,一路風景頗為秀美,他都無心查看。 當晚到濱城,下了火車,天色不早,一行人就近住進了一家旅館。莊德清留了一個隨從在旅館前臺打聽馮大帥手下有沒有一位姓馬的師長,他先帶著一個隨從上樓安置。 他以前在外上學,同一位馬征途同學處得不錯。那位是濱城人士,后來從了軍。十幾年過去,若沒有發生意外,不是師長,也該是旅長,找到了他,就可以從長計議。 不一會兒,就見留在下面的隨從面帶喜色找了上來。當年的馬同學果然已經是馬師長,莊德清聽到這個消息,心下稍定,這樣的話,事情就有了一分眉目。 那隨從又說:“老板看我們像是求人辦事,說最好約在相輝樓,說是既體面,又隱蔽?!?/br> “相輝樓?”莊德清把這三個字玩味了一遍,“是妓院?” 隨從不好意思地撓了撓頭道:“算是吧?!?/br> 次日一早,莊德清差人往馬征途辦公處遞了拜帖,求見馬師長?;鸺被鹆堑卦谕饷娴攘税雮€時辰,終于見到了他。 兩人一見面,話了話江湖夜雨,夢回當年。馬師長便說白天還有公務要忙,不便一起吃午飯,有什么事約在晚上再敘。莊德清忙不迭地道謝,說地點早預訂好了:“晚上六點,在相輝樓,不見不散!” 馬師長言語間表現得挺熱情,莊德清稍稍放了心。 從馬征途辦公處出來,離午飯還早。莊德清便帶著一個隨從在街上閑逛。逛到中午,就在街邊吃了間當地小吃。 他心里總有點悵然若失。起初,他不明白為什么。一邊吃一邊想,忽然就回過味來了——濱城有一種連城不具有的氣氛。 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如今濱城的氣象倒是大大勝過連城了。從旅館老板,到街上小販,從頭到腳都有一股信心滿滿的精氣神。他想賺濱城的錢,焉知濱城不想賺他的錢。他坐了幾百里的火車來到這里,一心想著拿錢收買人心,只是這人心究竟是什么價? 濱城與連城過去二十年的表面太平讓莊家誤以為姜振邦的統治十分穩固,一不留神就押錯了寶。此刻是一次大洗牌,莊家能否押對寶,甚或者,還有沒有參與賭局的機會? 時代的洪流滾滾而去,上輩人篳路藍縷留下來的基業,他不說發揚光大,也不能折在手里。弄潮兒還是海底殘骸,在此一舉! 飯后,他幾經詢問,找到一家珠寶店里。這家店在連城也有分店,除了珠寶,還做其他業務。 莊德清邁步走進去,當鋪伙計只抬頭瞄了一眼,立刻殷勤地迎上。 “您要挑點什么?” 莊德清說了兩個數,伙計說:“明白了,我進里面找老板?!?/br> 片刻之后,一個留著山羊胡子的胖男人出來了。 “請請請,里面請?!崩习鍖⑶f德清請去辦公室里談了一會兒,莊德清向他要了一個樸實無華的戒指。又問:“你這里最珍貴的東西是什么?” 老板打開保險柜,捧出來一副藍寶石項鏈。藍寶石的價錢,莊德清心中有數。他滿意地點了點頭:“一起買下。你給我開張單子,東西先存在你這里?!?/br> 老板開給莊德清一張加了印章的單子。莊德清也寫了一張單子,讓伙計次日去自己住的旅館取款。 莊德清又和老板打聽了兩句閑話。走出珠寶店時,時間也差不多了,正好坐黃包車往相輝樓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