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穆桂英平南】(129)
書迷正在閱讀:我與meimei快樂的暑假、女友與摯友、安全褲是世界上最好的發明、足球部的一色學姐、女星會?女奴會!、疫情期間的十日談、我的母親(綠母)、張曉峰系列之雙姝小宴(秀色)、我的yin亂系統(全)、少年殺熟狼途經
2022年10月1日 【129、籠絡人心】 陳夫人的身上穿著從亂葬崗死人身上拔下來的衣服,跌跌撞撞地往前走著。 衣裳里好像有一股蝕骨的糜爛氣味,讓人忍不住地想要嘔吐。 她不敢走大路,因為一旦被僮人發現,還是難逃一死。 儂夏卿與她是有舊情的,所以在還沒驗尸的時候,就讓人把她丟到亂葬崗上去了。 他和阿儂之間,也不敢完全撕破臉皮,只有這種辦法,既能不得罪阿儂和儂智高,又能在人不知鬼不覺的情況下救出陳夫人的性命。 不過,就算阿儂已經帶著大南國的文臣武將離開了特磨大寨,但她還是不能回到儂夏卿的身邊去。 因為絲葦寨和特磨之間,不過咫尺距離。 那邊的任何風吹草動,還是會傳到阿儂的耳朵里去,到時候可就讓儂夏卿有些左右為難了。 陳夫人思前想后,只能去邕州。 畢竟她在大宋的陣營里待過的時間,比在大南國還要多。 雖然現在宋軍上下已經在滿天下地通緝她,但她這一去,是帶著大南國的所有虛實去的,將功折罪,也能留下一條活命,遠遠好過被惡毒的婭王追殺。 在擺在陳夫人面前的,還有一個難題。 阿儂遷出了特磨,駐兵在絲葦寨,占據了寶月關和西洋江一線,想要跨過南軍的防線,恐怕不是那么容易的事。 她心里并沒有什么特別好的主意,但性命攸關,無論怎樣,她都得去讓自己試上一試。 陳夫人不走官道,只從小道東行。 站在一個山巔之上,可以眺望山腳下的一個驛鋪,那里似乎已經被阿儂安排成為了妓營,里面的人都在歡呼著,聲音直動云霄。 「想必從這里開始,已經是阿儂如今掌管的地界了,需小心謹慎為是!」 陳夫人自言自語道。 趁著日頭尚早,她想多趕一些路程。 如果沒有記錯的話,二十里地之外,有一個僮人的村莊,莊子里的人與世無爭,可以在那里借宿。 陳夫人咬著牙,埋頭朝前走前。 可不知為何,到底是她錯過了宿夜的地方,還是因為戰爭,那村子已經被人夷為平地,她根本就沒有見到任何村莊的影子。 算了算自己的腳程,這時候應該過了絲葦寨,快到寶月關一帶了吧?天色漸暗,陳夫人只能露宿在荒山之間。 無論是身為大南國的間諜,還是弱不禁風的宋將夫人,都得隨軍出行,風餐露宿,倒也沒什么可以害怕的。 行將一日,陳夫人也是有些困了,便尋了一個樹洞,把身子緊緊地往里縮了進去,既能御寒,又能擋風遮雨。 眼睛一閉,頓時又睡了過去。 迷迷煳煳的,也不知睡了多久,陳夫人忽然被一陣腳步聲驚醒。 她陡然睜開眼睛,振作起精神,卻聽到那些紛雜的腳步聲當中,還有馬蹄踩泥的篤篤響動。 不好!陳夫人下意識地伸手去摸了摸腰,可因為從亂葬崗出來,身邊根本沒有什么可用之兵。 「哈哈哈,我倒是什么人藏在此處呢?原來是咱家太后娘娘身邊的大紅人呀!」 樹洞外,已經有一隊人馬緊緊地堵了起來,每個人的手中俱是執著明晃晃的火把和長矛,只消陳夫人一動,那鋒利的矛尖便會一道朝著樹洞里狠扎進來。 而開口說話的那人,陳夫人也在火光之中看清了他的面目,正是儂平、儂亮兄弟二人。 原來,這兄弟二人隨女將楊梅一起駐扎在橫山寨,以為特磨和絲葦的前鋒。 這一日,二人遣士卒四處巡視,凡有異常,一律匯報。 那些斥候在山林當中尋見了陳夫人的身影,卻因她是大南國最受婭王器重的人物,不敢輕動,便去稟報了儂平、儂亮兄弟二人。 他們兩人有別于普通兵士,早就得到了陳夫人獲罪的消息,只道她早已死在了角抵場中,不料竟有士兵來報,稱其出現在山中樹洞,連忙帶人前來察看。 「??!我倒是何人呢,原來竟是二位將軍!」 陳夫人平素里也沒怎么得罪過二人,只好笑臉相迎,「小女奉了太后之命,前往邕州城出使。只因錯過了落腳之地,才會在此暫宿。好在遇上了兩位將軍,煩請開啟關閘,放我過橫山寨!」 「哈哈哈!」 儂亮忽的大笑,「陳夫人,你道是奉了太后娘娘的懿旨,可是這國書與旨意何在?」 「這……」 陳夫人頓時語塞,忙道,「此乃軍機大事,豈能交給爾等?」 儂亮道:「既無國書,也無旨意,我等奉命守寨,只好將你當做叛逃之人處置了!」 「混賬,你們敢?」 陳夫人不由地一怒,瞪著雙眼喝道。 儂亮渾然不懼,道:「陳夫人,你莫要以為我等愚鈍,不知特磨大寨里發生之事。前幾日,我等已經得到消息,你既得罪了婭王,本應就死。如今卻還出現在這里,分明是于理不合。今日,我等二人便將你拿了,一起擒去見了婭王!」 說著,儂亮便一揮手,指使著幾名士兵上前,要將陳夫人從樹洞里拽將出來,聽候處置。 誰想,儂平卻一把攔住了弟弟,道:「不可……」 儂亮疑惑道:「大哥,你這又是作甚?」 儂平伸手在懷里摸了摸,摸出一卷信箋,交到弟弟的手里道:「你姑且請看,這是大寨主酋長剛剛送來的書信。我還沒來得及交給你看,便得到了消息,與你一道率兵趕來!」 儂亮接過書信,看了一眼,臉上頓時陰晴不定。 末了,又將手信收好,對陳夫人道:「今日算你運氣好,酋長下了號令,沿途各寨,均不得阻攔你的去路。也罷,既有酋長之命,我等也不好違抗。只是,此去邕州,還得跨過橫山寨的防線,是福是禍,我們二人可就幫不了你了!「陳夫人聞言,心中大喜,急忙謝過二位將軍,離開了樹洞,繼續朝著邕州而去。許是儂平、儂亮兄弟二人已經和各營的將軍們打過了招呼,凡是陳夫人路過,一律不加阻攔。陳夫人的這一路,倒也順遂,跨過了各道盤問的關卡。陳夫人剛出了關,便聽到身后一聲嬌喝:「前頭走的那位女子且留步!」 陳夫人不用回頭,已聽出了是女將楊梅的聲音。 楊梅不僅善于用兵,而且事必躬親,每日都會循著慣例,到各關口巡視一遍。 今日剛到路口,便見一名吞貌神似陳夫人的女子,正要越關,便開口將她叫住了。 楊梅是大南國之中最難纏的人,曾在婭王身邊,不僅習得一身文武藝,而且遇事謹慎,心狠手辣,甚至連軍中的幾名大將都自愧不如。 若是真讓楊梅給撞上了,恐怕這回陳夫人脫身不會像剛才那么吞易了。 陳夫人停住腳步,立在原地,一動不動,可是手指已經禁不住地發起抖來。 「前面那位女子,本姑娘正是在喚你!」 楊梅道,「你快轉過臉來,讓我瞧瞧你的面目!」 陳夫人的身體變得更僵,甚至有一剎那想要拔腿就跑。 可是在每個關卡的口子上,十幾名騎兵啾啾待發,只要她一有異動,這些死士就會不要命似的殺將上來。 手無寸鐵的陳夫人,又如何能是這些全副武裝的南國騎士對手?身后的腳步聲越來越近,就在陳夫人暗暗惱恨的時候,忽然又聽到楊梅一聲大叫:「各營士兵注意,宋人騎士來襲,弓弩手、長槍手準備接仗!」 陳夫人聽了這話,趕緊抬頭一看。 只見離自己不遠處,煙塵蔽日,許多人馬一字排開,如錢塘江的浪潮一般,朝著這邊襲殺過來。 為首的旗幟上,琉璃大紅底色,上繡一個斗大的「余」 字。 而在余字大旗的一側,還飄揚著一面繡了「楊」 字的大旗。 最^新^地^址:^ YyDsTxT. 余靖!楊文廣!原來,新任的邕州知州蕭注在前一次遣兵出城的時候,大敗而歸。 這一回,在武將楊文廣的身側,又按上了余靖這樣的文臣。 一文一武,可張可馳,可謂是有備而來。 楊梅不敢在工事外逗留,也已管不上陳夫人的閑事,急忙轉身,一邊命令士兵備戰,一邊親自上馬,提了梨花槍在手里。 陳夫人見狀,急忙撒腿就跑,沖著宋軍沖鋒的大隊人馬迎了上去。 一馬當先的楊文廣定睛一看,卻見是陳夫人,怒不可遏,拿槍一指,喝道:「你這不要臉的賤婢,不僅還是我無數兄弟的性命,還使得我母帥蒙塵。今日不將你碎尸萬段,何以告慰本將死去的八姑奶奶?」 一邊說著,一邊挺槍就要刺去。 余靖急忙攔住楊文廣道:「少令公,少安毋躁!」 楊文廣道:「安道公,你有所不知,這女人蛇蝎心腸,豈是善類?恰好今日自己送上門來,末將若不將她一槍刺死,如何平息這心中的憤懣?」 余靖道:「少令公,若其果真居心卜測,又何必越過工事,直奔我軍陣前而來?她此番不顧安危,迎面投奔,想來必有緣由!不如,暫且留她一條性命,待押回邕州,審問個仔細,再做決斷!」 這時,陳夫人忽然跪在了楊文廣的馬前,懇切地哀求道:「安道大人,少令公,小女此番投奔,絕無二心,懇請二位大人收留!」 楊文廣想了想,覺得余靖所言在理,便對左右道:「來人,快將她綁起來!」 就在幾名士卒在捆綁陳夫人的時候,陳夫人不由自主地將目光朝著楊文廣和余靖的身后掃了過去。 只見宋軍人馬齊整,旌旗如云,除了甲胄鮮亮的禁軍勇士之外,更有穿著玄色戰袍,手持短槍的武士。 漢僮混雜的軍中,繡著「黃」 字的大纛亦是迎風招展,宛如在海洋里翻騰的浪花。 黃峒?陳夫人吃驚得差點叫出聲來。 除了狄青北歸時留在邕州的禁軍和蕭注招募的廂軍之外,原來還有黃峒的人!自從在遷隆寨一戰之后,穆桂英出于母女情深,主動當了儂智高的俘虜,峒主黃守陵兄弟和軍師石鑒一道,率兵追出幾十里地,不及而返。 后在石鑒的進諫之下,稱峒主如今已經得罪了大南國天子儂智高,萬不能再獨善其身。 為黃峒蒼生計,為天下計,不如歸順大宋,合心協力,剿滅南國, 共襄盛舉。 如此一來,或許還能救出穆帥。 黃守陵兄弟二人一合計,覺著石鑒所言確實在理,且不說其他,如今邕州知州蕭注,也算是個仁厚之人,若是能與他合兵一處,必能得大宋天子的高官厚祿,遠勝在這荒蠻之地耕種。 黃守陵便下令,三日之后,率三軍上下,拔寨而起,往邕州遷了過去。 蕭注上任不久,正想籠絡人心,收聚勢力,見黃峒舉寨來投,豈有不納之理?當即令人收編峒民,安撫軍隊,又寫了奏章,上書天子,乞封黃守陵。 不一月,東京城里來了圣旨,暫封黃守陵為黃峒酋長,協守邕州,如有戰功,再行封賞。 黃守陵自是喜不自勝,把峒兵全交由蕭注掌管。 有了黃峒的人馬,邕州士氣大振。 三十六峒之中,亦有許多小峒,一聽黃守陵歸附,也紛紛朝著邕州而來。 一時之間,蕭注麾下,已不輸狄青在時。 蕭注自忖,此番人馬齊備,切不能坐視大南國休養生息,要不然歸仁鋪之役的勞苦,便要付諸東流了。 他令楊文廣、余靖二人各率三千漢兵和僮兵,直撲橫山寨而來。 雖然橫山寨在楊梅的打理之外,也是外堅寨墻,內斂峒兵,人馬軍士已在七八千之上,可面對蕭注的萬余人騎兵突襲,還是顯得有些不能支撐。 「取本姑娘的寶凋弓來!」 楊梅手搭涼棚,朝著陣前一望。 只見楊文廣如同殺神一般,張牙舞爪,縱馬馳騁,氣勢如虹。 眼看著再不作出一些決斷來,橫山寨之前的那些工事,便要讓宋軍席卷踏平。 楊梅頓時大喝一聲,取了凋弓在手,搭上羽翎箭,瞅準了楊文廣的胸口,弓弦應聲而起。 上一回,楊梅與楊文廣戰于邕州城外,也是用弓箭取勝,贏了楊文廣一陣。 只不過,那次楊文廣命大,未能射中要害。 這次楊梅已經暗暗咬牙確信,再不至于留下那少年宋將的性命。 楊文廣為報母仇,為報八姑奶奶的殺身仇,全然不計自身安危,迎著漫天箭雨,埋頭往前直沖。 忽然,他聽到迎面一陣破空之聲,定睛看時,已有一道銀光,沖著他的胸口而來。 「哎呀!不好!」 楊文廣大叫一聲,連忙想側身閃避。 不料那飛矢如閃電一般迅疾,不到眨眼的工夫,已經到了胸口,「看來……這一次本將軍要喪命于此了!」 就在楊文廣眼睛一閉,正準備等死之時,忽然聽到耳邊噗嗤一聲響,一股溫熱的鮮血灑在了他的臉上。 「呵!」 楊文廣倒抽了一口冷氣,只道那箭鏃已經扎在了自己的身上,可是用手摸了摸,周身上下,全無痛覺,又把眼睛睜了開來。 一名少年模樣的男子倒在了馬前。 看樣子,年齡還不到二十,一身玄衣,臉上卻被一層黑布罩著,瞧不清長相。 楊梅的箭矢貫穿了那少年的肩膀,箭鏃尾部的翎毛卻仍留在他的體內,鮮血染紅了整支箭桿。 「少令公,你沒事吧?」 楊文廣身邊的侍從剛剛見到那險狀,嚇出了一身冷汗來,此時一下子從圍了上來,護在他的身邊。 「我,我沒事……」 楊文廣的胸口也在砰砰地跳個不停,額頭上不知何時已是涼颼颼的。 少年并無性命之憂,倒在地上不停掙扎。 楊文廣急忙將那少年扶了起來,問道:「你叫甚姓名?」 少年似乎十分倔強,硬咬著牙站了起來,在楊文廣面前跪倒稱:「在下張奉,乃是黃峒之中區區一名小卒,不勞將軍牽掛!」 楊文廣倒是有些吃驚,問:「呀,原來你會說漢話?」 張奉道:「回少令公的話,小人自幼生長在廣南,平日里與漢人也多有往來,久而久之,便也能說漢話了!」 「原來如此!」 楊文廣點點頭,又問,「你卻是為何總蒙著臉?」 張奉道:「小人面目丑陋,怕嚇壞了旁人,因此終日用黑布蒙臉,還請將軍勿怪!」 楊文廣道:「無妨,你快摘下面罩,讓本將軍瞧瞧!」 「這……怕有不妥?」 張奉顯得有些猶豫。 只因這少年于己有救命之恩,此時又在戰場之上,楊文廣也不好報答什么,只想問了姓名,記住樣貌,等到收兵回營之時,再行恩惠。 「有甚不妥?」 楊文廣急道,「快將面罩摘下!」 張奉低頭思忖了片刻,終于緩緩地摘下了面罩。 但見這少年,皮膚黝黑,好像在日光之下曝曬了許多日子一般,油亮亮得如墨染。 若只是如此,那倒也是罷了。 這少年兩頰鼓脹,彷佛在口中含了一口水不曾吞咽下去,上下兩道粗厚的嘴唇難堪地翻起,露出里面兩排白森森的牙齒,分外恐怖。 上唇翻到了鼻下,幾乎和比肩頂到了一起,把整個鼻子都拱了上去。 再細看時,他黝黑的皮膚上,好像被犁過似的,有一道道傷口的疤痕,每一道疤上,都是密密麻麻,布 滿了說不出是白,還是黑的小點兒。 整個人就像女媧娘娘隨手捏制的半成品,她忽然覺得對自己的作品不滿意,又用筆在上面畫了幾道,以示作廢。 「天吶!麻風!」 圍在楊文廣身邊的那些士卒,全都不自禁地往后退了一步。 少年張奉翹唇拱鼻,宛如在臉上戴了一層獅臉面具一般。 這不是麻風患者,又是如何?張奉趕緊道:「小人幼時不慎染了麻風,被父母遺棄,好在黃峒酋長黃守陵宅心仁厚,將我收養,替我治病。如今小人的麻風已經痊愈,絕不會在染給各位大人,請大人們放心……」 說著,他又將面罩重新戴在臉上,道,「只是小人吞貌丑陋,怕驚著了各位大人,故才以面罩示人!」 滿了說不出是白,還是黑的小點兒。 整個人就像女媧娘娘隨手捏制的半成品,她忽然覺得對自己的作品不滿意,又用筆在上面畫了幾道,以示作廢。 「天吶!麻風!」 圍在楊文廣身邊的那些士卒,全都不自禁地往后退了一步。 少年張奉翹唇拱鼻,宛如在臉上戴了一層獅臉面具一般。 這不是麻風患者,又是如何?張奉趕緊道:「小人幼時不慎染了麻風,被父母遺棄,好在黃峒酋長黃守陵宅心仁厚,將我收養,替我治病。如今小人的麻風已經痊愈,絕不會在染給各位大人,請大人們放心……」 說著,他又將面罩重新戴在臉上,道,「只是小人吞貌丑陋,怕驚著了各位大人,故才以面罩示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