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閱讀4
書迷正在閱讀:葉太太的夢、被繼母母女控制凌辱直到失去一切的千金大小姐、復仇美人情、人妻名模失貞記、苦中作樂-我的反差妻(我的老婆)、寄印傳奇-改編、風雪奇緣、身為警官的我,家人卻被罪犯報復了、無限ntr系統 路人女主、末日下的我和母親
遇橋拆橋,若是遭遇羽林追兵,就說是中庭州牧演武,請他們繞行。呂布行軍受阻,勃然大怒,只帶數騎精銳,策馬越過山澗,繼續追趕。 第二封信送至龍旗軍大帳。關羽抖開信,剛見“的盧”二字,立刻攥住信箋,一言不發。龍旗軍諸將追問,關羽怒喝屏退眾人,隨后暗集蜀將,把字條展開,委以實情。 張飛暴跳,怒目圓睜,急著要走,被關羽攔下。關羽思忖再三,決定自己獨身前往,諸蜀將需佯裝不知。若皇帝怪罪,關羽是獨身離守,與眾兵將無關。馬超贊同,此信不知真假,若是鮑德溫之計,調五虎上將離山,玉闕關必遭涂炭。關羽將龍旗兵符留予黃忠,獨身先行,趙云又帶一支輕騎隨后接應。 關羽千里走單騎,風馳電掣,日夜兼程。剛入蜀川,恰逢呂布率部渡江。交兵刃戰數合,呂布恐徒生事端,退避三舍。 劉備至劍閣,依照諸葛亮的囑托,面見羅馬商使,將臨行前交付他的錦囊交出,換回大筆黃金白銀。除去要上繳的稅金,還余出不少。 劉備用剩余的錢財安撫民眾。百姓免除了勞役和重稅,對劉備感恩戴德。鄉黨愿追隨劉備者愈多。 時限一到,呂布三次發難,劉備卻早已備齊稅金,等呂布來取。呂布見無計可施,怒火滔天,欲先殺大耳賊而后快,屆時瞞報大耳賊未籌得一文錢一粒糧,心生反意被就地正法。 未曾想,追隨劉備的鄉勇抵抗異常頑強,一時間羽林甲士竟未占得什么便宜。未等呂布重整陣型再次沖鋒,一支蒙面騎兵掩殺而至,切斷了戰線。首領提槍大喊:“吾乃蜀中義士阿雨!山賊休傷吾主!” 呂布莫辯,見敵多我寡,山林間銀槍晃晃,人影綽綽,只得橫戟斷道,憤然離去。未行多時,路遇佇立路中央的關羽。呂布大驚,問是何意,關羽只說:“臨陣出走,隨將軍回去,面圣請罪?!?/br> 呂布只得與關羽一同見武帝,匯報時不敢妄言。武帝贊許關羽走單騎申大義,免去了罪責。他差關羽給劉備送去加封和賞賜,關羽以軍情不敢怠慢為由婉拒。 呂布回到中軍,雷嗔電怒,一戟斬斷拴馬石,默立良久。倏而,像是突然想明白了什么一般,扶著額頭仰天大笑。他笑自己太急躁,而后突然感到慶幸,慶幸這次報復沒能成功。他決意改變立場,轉而為劉備創造機會。他要靜候他們三兄弟聚首之時,導演一場生平最為暢快的復仇。 劉備一入蜀川,百姓無不歡愉。他將皇帝授印高懸在衙門之上,開倉賑濟災民,所到之處,民心無不向服。然后安撫流民回歸故土,鼓勵百姓恢復生產,數日之后,秩序井然。鄉勇駐卒紛紛投靠在他的帳下,他組織力量,清繳山中匪患,斬首千逾,招安過萬。被招安者個個勇做先鋒,以報答恩德。 劉備按照諸葛亮的囑咐,依托劍閣天險,據守關隘,屯田練兵,說什么也不出蜀川。朝廷多次派使官召劉備入朝受封,劉備都以傷病為由推脫再三。封賞旨到,劉備抓著天使的手痛哭流涕,說自己為保護稅金被山賊重傷,實在無法行動,不能入朝赴任。天使問,那什么時候能赴任?劉備說,再等等,快好了…… 皇帝氣的拍案大罵,下旨訓練更多繡衣使者——不論代價是什么,帝國都不能脫離自己的掌控。他親自召見馬謖,二人密談至深夜。無論要花費多大的代價,劉徹都需要嫡系覺醒者。那些無論前世今生,都效忠于他的人…… 鐵甲大陸漢帝國第六代皇帝劉徹,疑是漢武帝覺醒者,亦稱鐵甲大陸漢武帝,靠坑賢除jian從眾皇子中突然上位,被戰國四君子的黃歇評為“雄猜之主”,麾下聚集了以三國為首的覺醒者勢力,并招安唐宋明等群雄,為秦勢力的盟主。 花木蘭故事背景 自打羅馬勢微,“亂戰之源”大草原便成為各大勢力滲入的要沖。漢帝國從第三代皇帝開始逐步引進草原雇傭兵,并鼓勵“漢胡通婚”。鮮卑族的拓跋氏是最早與漢帝國通婚的部族,他們的子嗣在帝國有較高的地位,享受諸般特權;當然,這些榮耀需要用自身的武勇做等價交換。拓跋弧是駐扎在漢帝國北境的第四代軍官,擁有“拓跋北魏”與“漢”的雙重戶籍,雖非覺醒者,仍不失為一員猛將,他立下不少軍功,積攢出一份厚重的家業。后與漢家女子通婚,生下一女,玲瓏可愛,喚為墨瀾。 與亭亭玉立的淑女相貌截然相反,拓跋墨瀾天生怪力,喜投暗器,二百米開外,力能穿石,一時驚為天人。同時,她厭惡拓跋家家傳的騎術絕學,反而熱衷從西方引進的跑酷運動,傳聞就連和族的覺醒忍者也沒有與之步行競速的必勝把握。十八歲,她接觸到同樣來自西方的思潮——女權主義,自此徹底成為堅定的一員。但凡涉及到男女平等的問題,拓跋墨瀾會立即的發起爭論,但她極為差勁的口才使其常落下風,一旦辯論不過,憋屈的墨瀾只能使勁的拍打桌子,也為此賠付了不少桌子錢…… 在一次大規模的草原沖突中,拓跋氏的部隊孤軍深入,被同為鮮卑族的慕容氏族包圍截殺。拓跋弧在此戰中死戰不退,最終隨拓跋主帥兵敗慘死。自此,拓跋氏族在鐵甲大陸的勢力一落千丈。墨瀾身為陣亡家屬,自是痛苦萬分,發誓必要為父報仇。同年,拓跋王族為陣亡家屬帶去慰問,墨瀾收到了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