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9節
書迷正在閱讀:三國董卓大傳、南閥、魔帝穿書后變成了香噴噴cake、重回高一、美強慘大佬不干了[快穿]、重生異界之踏上巔峰、[海賊王同人] 一覺醒來香克斯又在和我道歉、新婚事后想跑路?卻被嬌妻拿捏了、陛下重生后對我窮追不舍、舊婚燕爾
可以預想到的是,此后的幾天媒體一定對他大肆的夸贊,觀眾也會為了搶一張《爆裂鼓手》的電影票早早的去排隊。 同時,評委會也將面臨巨大的壓力。 這樣一部純粹的電影,你們要如何來安排它。 給不給獎? 不給獎…… 在電影節已經過半,幾乎沒出現什么亮眼作品的同時,這一屆評委會和整個柏林電影節,恐怕都要遭受全方位的質疑。 柏林從來沒有一家獨大。 歐洲電影節有三大,三大之外也不是沒有競爭對手。 此外,奧斯卡帶來的壓力,讓這一屆的柏林電影節星光慘淡,優秀作品也越來越少。 真要是出現《爆裂鼓手》一個獎都沒有這樣的爭議,這幾個評委以后估計就沒有電影節還愿意請了。 電影結束后,郝運和其他幾個人站到臺上接受采訪。 相比較電影開場之前的枯燥提問,這個時候現場頓時就激烈起來了。 “郝導,是什么原因想要拍攝《爆裂鼓手》這樣一部影片?” “本片的剪輯師張一凡似乎并沒有特別有力的作品,你為什么選定他來作為本片剪輯師呢?” “挑選演員的時候有困難嗎?影片中曹遠征的角色詮釋的非常出彩,我們很抱歉的認為超越了你飾演的主演角色,是否可以了解一下選角過程?!?/br> “連續多部成功作品,郝導已經是青年導演的典范,對于那些正在為他們的處女作或者第二部作品奮斗的電影創作者,你有什么建議嗎?” …… 問題一個接一個,郝運風趣幽默,侃侃而談,大家觀影時候的壓抑在問答階段得到了一定的釋放。 只可惜,放映廳很快就要迎接下一部電影了。 所以郝運不得不宣布首映結束,帶著大家退出放映廳。 如果說電影在放映之前,郝運還單純的只是憑借自己的個人魅力,還有戛納最佳編劇的頭銜,在電影節期間混的如魚得水。 而跟著他來的馮元征和安小曦等人,更是只能借助他的光芒。 那么,在電影首映結束之后,情況就立刻發生變化了。 郝運的新片得到了首映觀眾和媒體的肯定,他帶來的這些人同樣也成了電影節的“嬌客”。 尤其是馮元征、張一凡、趙斐三人。 馮元征演的實在是太好了,郝運飾演的男一號和他完全沒法比。 在記者提問環節,人家就毫不避諱的說出來了。 就算這部電影能夠拿影帝,也是馮元征的男二號拿,郝運的男一號完全沒有資格。 當然,這個和人設也有關系。 趙斐人家本身就在國際上享有盛名,憑借電影《大紅燈籠高高掛》,獲得第18屆洛杉磯影評人協會獎最佳攝影獎、《紫禁城》獲得紐約國際電視節最佳攝影獎等等。 在了解到是他擔當攝影師后,影評人才恍然大悟,難怪這手法不是一般的出色。 而收益最大的,除了馮元征,其實是張一凡。 在專業的電影人眼中,《爆裂鼓手》排在第一位的不是音樂也不是劇本,而是剪輯! 不過,大家深入的了解一番之后,發現張一凡也不是新嫩。 他是姜聞《鬼子來了》的剪輯師——此前很多人都認為是米果剪輯師幫姜聞做的剪輯。 好家伙,原來這電影的幕后陣容如此的強勁。 就連安小曦也受到了不小的關注。 大家看電影的時候,基本上都代入男一號沈運,對女一號安小曦這樣漂亮可愛善解人意的小姑娘根本沒理由討厭。 安小曦的角色在電影里發揮空間不大,但是設定很討喜。 男主一開始暗戀安小曦,好不容易鼓足勇氣表白,發現竟然是雙向奔赴,愛情來的如此甜蜜,讓觀影的人都忍不住的翹起唇角。 真美好??! 然而,男一號為了破釜沉舟專心打鼓,卻和她分了手。 觀眾莫名其妙的在內心存了一份對安小曦的愧疚,看到她就像是看到了自己錯過的白月光。 在電影節期間看到安小曦,目光不由自主的就想追隨她。 打個錘子的鼓啊,好好談個戀愛不行嗎? 不過,郝運更關注的其實還是媒體方面的評價——這個不僅會影響到最終的獎項,也會極大的影響《爆裂鼓手》的版權價值。 這部電影八百萬成本,郝運沒指望能有多少票房。 就靠海外版權來收回成本了。 第二天的媒體非常給面子的紛紛用了大版面。 米果《每日綜藝》(variety)(北美版)以其權威性和公正性在國際電影界享有盛譽,一部電影在短短的幾天的電影節期間能夠得到《每日綜藝》的影評是一件極不容易的事情。 《每日綜藝》在《爆裂鼓手》首映的第二天就高度評價并推薦了這部電影,刊登大幅劇照,并配發了上千字的影評。 “《爆裂鼓手》是今年柏林電影節的一個突破。作為華夏導演郝運的第三部作品,《爆裂鼓手》在技術層面的成熟讓人吃驚。 影片探討了如何培養卓越人才、適度指導和虐待之間的界限等復雜問題,引人深思。 每一場戲,哪怕是開車回家拿個鼓棒,都剪得流暢明快。 各種矛盾與沖突,老師機關槍式的惡毒言辭,在片子當中也不是隨意安放的,他的聲音似乎也在融入當中,服務于整個電影的節奏。 新穎的剪輯全面追趕上了大衛芬奇,這種快準狠的剪輯風格讓角色的魅力極具上升,師生之間的矛盾沖突加劇,一次又一次讓觀眾情緒如同學生一樣被逼上絕路,在這小小的令人乏味的練習空間里,鬼斧神工的剪輯給影片增色不少。 ……” 《紐約郵報》同樣不吝溢美之詞,稱這部影片“扣人心弦、好玩有趣、鼓舞人心”。 來自比利時《電影魔力》雜志的影評人佛雷蒂·薩爾特一改吐槽《無極》的態度,盛贊《爆裂鼓手》。 他認為“電影《爆裂鼓手》徹底摒棄了溫情脈脈、浪漫美好的音樂片的常規印象,導演將動作驚悚與心理恐懼嫁接在音樂片的敘事框架下。 通過爵士樂的節拍和密集流暢的剪輯,賦予了本片劍走偏鋒的黑色電影氣質。高難度的剪輯與音樂節奏的完美匹配令本片成為本屆柏林電影節的獲獎大熱門!” 其他的媒體也多是贊美之詞。 “電影《爆裂鼓手》是一部令人難以忘懷的作品。它通過鼓手沈運的故事,向觀眾傳達了追求夢想的勇氣和決心。電影的音樂和表演令人難以置信,讓觀眾沉浸其中……” 這種就吹捧的讓郝運也覺得臉紅。 追求夢想的勇氣和決心? 你特么到底有沒有認真看電影啊。 不過他也知道,這部電影上映后肯定會被不少人當成勵志片來看,只能說一千個人有一千個哈利波特吧。 當然,也并不全都是交口稱贊,還是有不少媒體指出了《爆裂鼓手》的問題所在。 只是即便是“差評”,其實也特別的溫和。 比如《每日銀幕》的報道指出: “《爆裂鼓手》是一部緊張(但有些空洞)的心理驚悚片,馮元征的兇猛表演讓人印象深刻。 它的風格可以被稱為現代希區柯克式的驚悚電影,但其內容卻不適合。 它也沒有提出其中心論點——關于成為傳奇人物必須付出的代價——足以讓人重新考慮他們在這個問題上的立場。 盡管如此,《爆裂鼓手》仍是一個相當有趣的貓捉老鼠的游戲?!?/br> 相當有趣! 對于一部電影來說,對于經常罵人的《每日銀幕》,這已經是比較不錯的評價了。 因為電影是拍給不同人看的,所以不存在完美的電影,《爆裂鼓手》能收到這樣的反饋,已經超出郝運的想象了。 這讓他迫不及待的想要揭曉19日閉幕式頒獎禮的答案。 第555章 變態白演了 雖然等待是一種煎熬,但是當這種煎熬充滿了希望,也就可以坦然處之了。 接下來的幾天,郝運一直出沒于各種電影沙龍和首映禮。 他看了大量的片子,學習其他導演的手法。 為了更方便的學習這些知識,他甚至拉著對應的導演暢談數個小時以上。 比如《越位》的導演賈法·帕納西。 這位老哥的首部長片《白氣球》是第一部在戛納電影節上獲得重要獎項(金攝影機獎)的伊朗電影,而且之后的幾部長片《誰能帶我回家》、《生命的圓圈》、《深紅的金子》和現在的這部《越位》都在西方的各大電影節上有所斬獲。 他的電影結束了之后,就被郝運請去吃飯喝咖啡。 從下午六點多一直聊到夜里十一點半。 賈法·帕納西本來還覺得郝運是沽名釣譽,但是真正的交流之后,他才發現郝運的學習是多么的刻苦。 這個華夏小伙真特么的是要榨干他啊。 不過,在恐懼的同時,這位伊朗國際大導也難以避免的升起了強烈的欣賞。 因此,他和郝運結伴一起參加了好幾個電影的首映禮。 本次電影節有一二十部電影首映,幾乎每天都有幾場首映禮。 而郝運也薅的心滿意足,賈法·帕納西這位國際大導算是文藝片翹楚。 他以意大利新現實主義和他導師伊朗電影大師阿巴斯·基亞羅斯塔米的電影中常見的紀錄片式手法為基礎,將電影本身視為每部影片主題的一部分,具有自我反思和現代主義的視角——這在一定程度上也可追溯到基亞羅斯塔米,而且經常給人一種影片是實時發生的印象。 事實上,郝運在柏林電影節的這些天,一直是和這些電影人一起度過的。 甚至難以避免的冷落到陪他一起來的安小曦。 安小曦甚至無聊到請了一位本地的小jiejie,在酒店里學習彈鋼琴,等到柏林當地時間2月18日(北京時間19日),第56屆柏林電影節閉幕式開始,她的鋼琴水平已經很不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