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0章
百姓們肯定會想:灃都的大夫們都是干什么吃的?為什么連象征大漢威嚴的王宮城門都會因為年久失修而垮塌?那些士大夫們到底怎么侍奉君王的? 雖然漢王在百姓們心目中流傳的形象也不佳,但是她總歸代表著大漢的門面和象征。 王宮可不是漢王一人的王宮,那是全大漢百姓的王宮!大漢門面,不容有失。這是連最低級士大夫都應該明白的共識。 高氏的執政能力因此受到了質疑和非議,高傒火冒三丈,狠狠斥責了區博。 區博已經不是第一次做下這類事情了,作為高傒的連襟親戚,他作威作福慣了。他和高封偷偷吞下的那些錢財,很多次都是據為己有,甚至沒有與高氏利益團體其他人分享,這樣一來,高氏內部的人也對他不滿了。 再這么下去,高氏將變得松散,這是高傒最怕的事情。為了將高氏重新牢牢凝結在自己周圍,是時候該表演一波殺雞儆猴了。 在高傒的心中,沒有什么比自己的地位穩固更重要,當手下的某人不再好用,甚至起到相反作用的時候,哪怕是心腹親戚,也毫不留情。 這也給酈壬臣敲響了一記警鐘,高傒從來不是個念舊情的人,一旦觸碰了他的核心利益,他絕不手軟,連跟在自己身邊二十多年的老部下都能殺,還有誰不能殺?他想動誰的時候,甚至連招呼都不會打。 酈壬臣埋頭干活,辦事非常利索,就這樣不出一個月,七八條板上釘釘的罪證就已經釘在了區博身上。她頂頭上司的仕途戛然而止,身家性命也像柳絮一樣隨風飄散。 她也終于明白為什么高傒要將她放在京兆尹身邊做事,無非是更方便收集證據而已。 抄沒家產,下獄治罪,斬首示眾,群情激憤。 大貪官京兆尹落馬,百姓高興的像過年,酈壬臣做事做的滴水不漏,將灃都府帑虧空的問題統統扣在了區博身上,又巧妙的將其他高氏成員摘地干干凈凈,叫高傒滿意得不得了。 她也不攬功,默默退居幕后,把懲治元兇的功績都獻給了高傒,還免費幫助宣傳一波,老百姓對于高傒鐵面無私懲處至親的行為,大多數人又是一陣歌功頌德。 酈壬臣這一手一箭三雕,既幫高傒把事情辦了,又幫他把名立了,還叫高氏內部其他成員充分接納了她這個新人物。 一時間,愿意結交她的灃都士大夫們如過江之鯽,簡直要踏破了她家的門檻,示好的拜帖像雪花一樣送進了她家大門。 明眼人誰都看得出,這是高氏團體未來的紅人啊,是高傒著意栽培的心腹中的心腹啊。 酈壬臣來者不拒,默默記下了這些人的名字,記住了他們的臉。 自此,齊國士人酈壬臣的名頭,在漢國王都的權力中心,粉墨登場。 某個休沐日,酈壬臣收到了一份來自北武郡的私人信箋,是王瑩的親筆手書。老朋友久不聯系,她收到書信自然是高興的,但是打開一看,酈壬臣發現這竟是一封委托舉薦信。 王瑩在信中寫到,聽說她在灃都辦了件大案子,正是仕途得意之時,深受朝廷器重,于是委托她能不能幫忙向高氏舉薦一個人,還說此人能力優秀,就是多年未得提拔,實在可惜,王廷察舉在即,若酈壬臣有意,希望能幫襯一二。 酈壬臣有點不敢相信,這是王瑩能寫出來的信? 據酈壬臣了解,從前未做官* 的時候,王瑩還對相國高傒抱有一些好感,以為他真的像坊間流傳的那樣勤儉奉公,可是自從做了彭城城宰以后,王瑩的這種幻想便被擊碎了。凡是秉公執法的大夫,身處大漢官僚體系內的人都知道高傒的真面目,只不過一部分選擇跟隨,一部分明哲保身。 所以酈壬臣想不到王瑩也有向高氏舉薦人物的一天,這不符合她的性情。 不過想了想,酈壬臣又有點理解了,王瑩自己雖剛正不阿,為官清正,但也許會是那種為了朋友而拉下臉求人的人。她不會為了自己求高氏,但她沒準會為了好朋友去求高氏。 畢竟想要建功立業也不丟人。 而王瑩要托酈壬臣舉薦的人,也不是什么陌生人,竟是趙必姜。 因為曾經的贈穗之誼,酈壬臣對此人有不錯的印象。 王瑩估計是不知道這一點,還在信末貼心的附上了趙大夫的介紹,詳細陳述了一下趙必姜此人,叫酈壬臣放心。 酈壬臣收起信箋,敏銳的察覺到此事有一絲蹊蹺,但她還想不出來是什么。 到底是誰要舉薦趙必姜?真的是王瑩嗎。 她剛剛辦妥了一件大案,灃都城內的大夫們都還沒應付完,這封信就已經送到她手里了,王瑩的消息能那么靈通? 從北武郡送信到灃都,少說也要半月余,半個月前王瑩就已經預測到她能夠在灃都嶄露頭角了? 王瑩是那種心思很深的人嗎? 這一連串的疑惑都令酈壬臣不解。她坐在書房中仔細思量這件事,大致分析出三種可能性: 第一,的確是王瑩想舉薦人才過來,送信的時間也恰好歪打正著趕上了這個特別時期,而且舉薦的人又恰好是給過酈壬臣良好印象的趙必姜大夫。 這種一連串恰巧的可能性有沒有?有!但太小了。 第二,是高氏又在試探她,想看看她內心的真實偏向,到底是否誠心歸附高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