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5章
那場沒來由的暈倒癥就那樣莫名其妙的出現,又莫名其妙的消失了,奇也怪哉。 相國一垮臉,周圍的氣氛便緊張起來,人人都戰戰兢兢, 唯有那親手占卜的卜正神情自若,視而不見, 依次收起石盤上的龜殼和蓍草。 于是酈壬臣將注意放在了那卜正身上,那真是個奇怪的人,他的整個面部都被毀容了,看不出原本的樣子,嗓子也嘶啞的不成樣子,發不出正常人的聲音,只能帶著嘶嘶的雜音簡短的公布占卜結果。 漢王揮揮手,他就走了,目不斜視的經過一群高官的身側,仿佛沒把任何人放在眼里。 在漢國,哪怕位高權重的相國也不能隨意處置神職人員,因此這些術士多少都有點傲氣,可即便如此,也極少有小小卜正敢對公卿們不敬的。 酈壬臣覺得這人身上有什么東西令她熟悉,但一時記不起來。 相國的嗓音響起,打斷了她的遐想:王上來雍城療養,還未去看過王陵呢,不知安排在哪天比較合適呢? 劉樞銳利的眼光看向高傒,不知他這句話里下了什么套,于是她沒有立即說話。 高傒的語氣非常不客氣,他甚至沒有問漢王要不要去看看王陵,而是直接問她要哪一天去。 王陵,即漢王樞自己的墓地。與其他國家一樣,每一代君王即位的第一年,王陵工程就會開工,直至君王薨逝,才會停下。所以,在位時間越長的君王,王陵修建的越規模盛大。 按照漢國的慣例,視死如視生,每一代君王都要重視王陵的修建,必要時抽空去視察自己的陵墓工程,也是分內之事。 祖祖輩輩的先王陵墓都建在雍山腳下,守護著漢室江山的龍興之地,劉樞來到雍城三月有余,卻從不提起王陵的事情,實在有些說不過去。 劉樞斜倚憑幾,想了想其中的關鍵,說:匠作大夫并未一同來雍城,相國可有什么辦法? 劉樞給出的障礙也是實事求是的,專職人員不在,去了也白去。 高傒一笑,無妨的,少府長丞在此,可為王上驅策問對。 劉樞手指點了點太陽xue,她倒是忘了,少府長丞負責王宮用度,與匠作大夫隸屬于同一部門,自然也清楚王陵修建進度的事宜,這次也是跟了來的。 看來是不得不去了呀。 也好,那便安排在三日后吧!寡人不喜繁瑣,車裝從簡。 唯。 事情敲定,黑壓壓的眾臣如潮水般退散。 酈壬臣聽著君相兩人的交鋒,心里默默想著:這下麻煩了,可別誤了回灃都的春祭呀! 按照漢制,去往王陵前的三日,劉樞和所有預備前往王陵的大夫們都要齋戒,這也是為什么出行最早只能定在三日后,絕不可再提前了。 酈壬臣作為低微的客卿本來沒必要陪同前去,但喜怒無常的漢王樞大筆一揮,酈壬臣的名字就赫然出現在隨行人員名冊里了,于是她也只好陪著漢王樞吃了三天的清湯寡水。 三日后,一列輕車在雍山腳下蜿蜒前行。漢家王陵規模宏大,輕車隊伍先是駛過一條寬闊的大道,大道兩側聳立著石碑、神道柱,碑柱上刻著經文符咒,為幾十位先君護法。 王陵門口,矗立著威風凜凜的麒麟和辟邪神獸,青銅鑄造,體型巨大,左右各一對,神獸觸角直插天際,令路過的人膽寒。 好不容易到了要視察的王陵,老遠就聽見工匠們叮叮當當的落錘聲,少府長丞引著大家走上一片高地,俯瞰這座宏偉的工程,極目望去,遠近高低俱是先王陵墓。 四周地勢平曠,綿延不盡,南望陽水,北依群山,氣象開闊,地脈極佳。 這片土地上沉睡著劉樞的父母、祖父母、曾祖父母世世代代的漢王伉儷都深埋此處。 她俯視山脈,一時無話。 少府長丞恭敬又不失專業的向漢王介紹道:此處乃氣脈所集,乾坤聚秀之域,朝陽會和之所,為千百年來第一吉壤,王上您的王陵更是將西、北龍脈相連,藏風聚氣,是天下罕見的萬年吉地啊 長丞一面說,一面對照著堪輿羅盤指給劉樞看:哪里哪里是主墓區,哪里哪里是陪葬區,哪里哪里是祭祀區,這座地宮的結構非常復雜,一時半會兒講不完。 普天之下,許多君王要到四五十歲才能即位,然后開始修建自己的王陵。通常來講,也不過修上十來年便派上用場了,但漢王樞的王陵已經足足修建了二十二年了,往后還不知道要修多久。 劉樞左看看,右看看,年紀輕輕就聽著別人侃侃而談自己未來的墳墓,總覺得有一絲別扭。 她不明白為什么所有君王都如此重視自己的陵墓,她反正不關心什么風水之說,人活著已經夠忙了,怎么死去了還要規規矩矩的呢? 可是她回望一眼跟在屁股后面的群臣,一個個都表情肅穆,凝神專注,這些人聽著別人家墳墓的事情,卻仿佛將此當作天底下頂頂重要的事。 她忽然覺得他們有些滑稽,非??尚?,但是面對列祖列宗的墳塋,她也不敢就此笑出聲來,那就太不敬先人了,她只好忍下。 少府長丞終于說完了,劉樞問道:依愛卿所言,寡人的王陵如此好,那為何大漢的百姓仍不如齊鄭富足?狁方的胡人為何還膽敢進犯邊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