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9章
起先一波是雍城的官員和士兵,他們應當是聽從城宰大夫的安排,必須要出來迎接的人。 數萬大軍排成一縱一縱的方陣,豆腐塊一樣站好,官員站在士兵前面。 太陽完全升起來,差不多是吃過早飯的時辰,又從城內走出一大波人群,有的是士人,有的是農夫,有的是商賈,還有工匠,浩浩蕩蕩,成片成片,堆在一起,人數比昨天的兩倍還多,擠在軍隊后面,吵吵鬧鬧。 酈壬臣四人也趕緊混入其中,與數萬大軍和數萬黔首一起,等在城外,等候漢王樞的到來。 王瑩與酈壬臣并排站在一起,身子微微有些發抖,酈壬臣想她是不是餓了,便碰了碰她袖子,問她感覺如何,要不要進食。 王瑩卻悄悄道:在下念及今日竟能見到王駕,心中激動,昨夜一宿未眠!酈夫子呢? 酈壬臣: 她不得不配合著說道:啊這是呀是呀,在下內心也震動萬分呢,想必王上車駕必不同尋常吧。 有雍城的吏員不斷穿梭在擁擠踴躍的人群間,焦頭爛額的維持著秩序,告誡民眾一會兒見到王駕千萬不可輕舉妄動。 僅僅不到一個時辰的時間,雍城外人滿為患,已無立錐之地。 這么多人擠在一處,倒也不覺得太冷了,太陽高懸,金色的陽光灑在潔白的雪地上,映射出淡淡的光澤。黔首們交頭接耳的聲音嘰嘰喳喳響成一片。 有人說:你們說,王上是不是先王唯一的女娃? 另一個道:那當然了!要不然怎么做的了王上? 該是個什么樣子??? 一定像石頭上刻的那樣,很高很高。 有雍城士人也插進來議論:王上必英明神武,如神人。 這句聽起來虛無縹緲的形容卻引起了樸實的雍城老百姓熱烈的附和和贊同。 對啊對啊,我們漢國歷代王上都是神人下凡的! 還有的說:聽說王上頭頂五彩祥云,走到哪里都有星辰相隨。 沒錯,俺爺爺的爺爺曾見過先王的先王,就是他說的那個樣子! 酈壬臣王瑩: 她們被黔首們熱烈的聊天聲包圍著,耳朵里塞滿了這些夸張的談話。她們一言不發,內心則唏噓不已。 雖然遠在灃都的街頭巷尾已經開始有不利于漢王的言論散布,但是在雍城中,君權神授的意識形態還是牢牢刻在百姓的心里。 幾百年來,這樣的思想也是大部分漢國子民的共識。 隨后,不知過了多久,遠方似乎有鼓樂聲傳來,飄入耳畔。 穿梭在黔首們中間的吏員大叫:肅靜!肅靜! 人們也都意識到了什么,謹慎的閉上嘴巴。 來了?王瑩她們站在后排,抻著脖子望也望不見什么。 來了。是驚的聲音,她望得更遠。 王駕蒞臨,不見其形,先聞其聲。 片刻后,鼓樂聲更響,由遠及近,鏗鏘的鼓點伴隨著隆隆的車輪聲漸漸傳遍了每一個角落。 終于能看到人影了,當先是十二輛斧車威風凜凜的駛來,兩列排開。 車身與車輪皆青銅打造,車上豎起一丈高的鐵桿,高處是一面比人頭還大的巨斧,斧刃鋒利,閃閃發光,車中站男女武士各一人,目不斜視,手中執旗,旗面黑底赤字,大漢軍旗隨風飄揚! 這是王儀鹵簿中的武式開道。 漢制曰:王駕出,車駕次第,謂之鹵簿。 酈壬臣望了一眼,知曉這次將是王儀鹵簿中較為正式的大架禮儀。 其后緊跟著是王駕儀仗的先導車隊,分為三道駛過。 兵車滾滾,氣勢洶洶。 然后才是鼓吹車隊,共二十四輛,為一個方陣,木車朱輪,上插梅花,足有兩層高。 最高一層是一排號角,擱在木架上,吹角者鼓起腮幫子賣力吹奏。 嗚嗚嗚 左右兩排大鼓,鼓者赤膊站立,雖在寒冬,卻一個個滿頭大汗,掄著鼓錘,奮力擊鼓。 咚咚咚 此外更有笙簫管樂,紅鐙金鼓,橫笛銅鉦,板牙云鑼,一齊合奏,禮樂層層疊疊,響聲震天! 鼓吹車隊駛近,驚飛了冬季的寒雁,連同大地都跟著顫抖。 所奏的,正是漢國雄渾激昂的軍樂《凱風middot;圣王行》。 之后是十八列步兵旗手,舉著玄色大旗,旗幟上有的描繪著青龍、白虎、朱雀、玄武、斗牛、狴犴等各種各樣的神獸,居于前;有的繪著山、川、日、月和二十八星宿,居于中;有的繪著金、木、水、火、土、風、雷、八卦,居于后。 浩浩蕩蕩而來,鼓樂喧天,旌旗蔽空! 跟著是三千王宮尉衛,男女各一方陣,步履齊整,踏鼓點而來。尉衛皆紅衣鐵甲,手持長戈,戈上系紅纓,飄在高處,隨著步伐,一步一起伏。 然后是五千精騎兵,兵強馬壯,馬蹄聲踏碎了冰雪,這便是赫赫有名的羽林禁衛。 這些羽林衛都是從世族良家子中選拔出來的,體型健壯,被訓練的武藝高強,作為漢王親兵,皆為國君死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