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2節
在府中的時候,曹氏特意交代姜姝,如果姜璃也在,那她一定要抓住機會,只要姜璃與她親親熱熱的,世人都捧高踩低,姜璃回不回姜家不重要,只要大家知道,她是姜璃的嫡姐,是太后的親jiejie就夠了。 按照曹氏的交代,姜姝應該挽著姜璃的胳膊親親熱熱的叫四meimei,讓世人知曉即便姜家和姜璃不和,但她們的姐妹情分也還在。 可姜姝做不出這樣的事情來,不是她清高孤傲,是這段時間她想了很多。 娘說世人勢利,但她們何嘗不是這樣的人? 爹怕找回丟了的四meimei讓家族蒙羞,所以知曉了在何處也沒有接回來,甚至都沒有關心一下,她是jiejie,可她也同樣怕失了名聲的meimei影響自己的親事,她同樣勢利。 原本都放棄了姜璃的爹娘,在得知姜璃是太后的一瞬間,就迫不及待的認親了。 認親沒成功,阿璃厭惡父親,父親隱瞞了她事情真相,再次去挑戰姜璃的底線。 挨了那一巴掌之后她想過,她一直以自己為嫡女,在父親的心中是有一席之地的,到那天她才明白,姜璃可憐遭遇了這樣的事情,如果換做是她,也是一樣。 她們姐妹都一樣,沒什么區別。 是她們先虧欠了姜璃,她沒有這個臉面再裝作什么事情都沒有發生過,什么事情都不知道一樣親親熱熱的拉著姜璃表現姐妹情深。 今日遇見了,她上來招呼,姜璃愿不愿意她們,是姜璃的選擇。 如今所有人都看著她們的方向,姜璃的態度在她的預料之內,她請了安心如止水,準備帶著倆meimei告退。 姜璃卻忽然開口問道:“二娘子三娘子議親了嗎?” 姜姝愣了一瞬,二娘子微微福身:“回太后娘娘,祖母之前說過等大jiejie議親之后,就安排我和meimei的?!?/br> 姜璃微微蹙眉,隨后淡淡道:“議親也不代表就先成親?!?/br> 三娘子看著姜璃說道:“我們回去就和祖母說,到時候給四meimei送喜糖?!?/br> 四meimei這三個字,讓姜姝的臉色微變,她看向姜璃,但姜璃并未生氣,還微笑著說:“好?!?/br> 姜姝始終警惕著,姜璃看了她一眼漸漸收了笑意,“大娘子也抓緊吧?!?/br> 姜姝應了一聲,盈盈一拜,帶著倆meimei們離去。 今日宴席上的那些娘子回*府后大人必會盤問一番發生了什么? 姜氏姐妹之間的事情自然也都一字不漏的說了。 有人說姜家和姜璃畢竟是血親,一時的矛盾,以后終歸是好的。 姜璃沒想到這竟然是大部分人的想法,有看上姜家女娘的人家便開始蠢蠢欲動。 沒過多久,姜璃陸陸續續的聽到了有人上姜家給三位娘子提親,姐妹三都定了下來,姜姝成親的時間就在今年,二娘子和三娘子在明年。 姜明輔也漸漸的活了過來,在官署中終于也比前一陣子愛說話了一點。 前幾次姜璃去官署沒遇到姜明輔。 后來穆正脩請姜璃去了一趟官署,還是討論稅收之事,正好姜明輔也在,大家眼觀鼻鼻觀心,都在想姜璃已經關心姜家那幾個娘子的親事,會不會也主動和姜明輔破冰。 姜明輔亦滿懷激動的等著姜璃和他說話。 但姜璃從他的旁邊走過,像是沒看到他似的,大家連忙收回自己的眼神,姜明輔羞得整張臉爆紅。 討論正事是穆正脩和謝傾一起參與,三人討論,一直到了午食時辰,依舊在官署里吃午食。 從藏書閣下來之后,姜璃探頭進去掃了一眼,李晉桓還坐在位置上忙碌著,姜璃看著他招呼道:“李大人,午食時辰到了?!?/br> 李晉桓笑著收了東西,隨后起身前去,姜璃謝傾穆正脩和李晉桓一起吃的午食。 所有人都有些懵,不解姜璃的所做作為,既然不想和姜家和好,何必給出這個信號。 后來姜明輔不在官署的時候,大家聊了起來,不解的問李晉桓。 李晉桓笑了笑說道:“姐妹是姐妹,別人是別人?!?/br> 第154章 稅賦 李晉桓說得很清楚,但大家聽起來卻很含糊,有些迷茫不解的看向李晉桓。 “李大人,這從何說起?!?/br> 李晉桓瞧著后面的一個同僚,還和姜家定了親,此時手磨著墨,耳朵卻豎得直直的。 他彎了彎唇說道:“就是字面的意思,姐妹們品行如何,她自有斟酌,往后和誰往來和誰不往來,她也有判斷,在太后娘娘的心里,品行好壞有區別,是什么身份不重要?!?/br> 聽了這話之后,有幾人驟然松了口氣,自家娶了姜家女娘,不會因為她姓姜,就會成為姜璃眼中釘。 官署中人多,有人忽然嘆了口氣,感嘆道:“百善孝為先啊,我瞧著姜大人頗不是滋味?!?/br> 眾人忽然回頭看了過去,說話的是曹氏的堂兄長,任禮部左侍郎。 曹氏的人自然希望姜璃和姜家修復好關系,姜璃雖然不是曹氏所生,但她是嫡母,曹家的那些小輩和姜璃乃是表兄弟姊妹,大家若是關系好,自然也是一人得道雞犬升天。 可惜,姜璃寧愿給李家臉面,也不給姜明輔一個眼神。 此時聽到這人的話,大家看向李晉桓,只見他的臉色瞬間就變了,眼神也頗為不悅。 穆正脩感覺李晉桓馬上就要開口和曹侍郎爭辯了,只好率先開口,悠悠道:“老祖宗的話總是有道的,不然怎么會說父慈子孝,怎么不說子孝父慈呢對吧?” 眾人一哄而笑,紛紛散去忙活自己的事情去了。 原來一人是戶部的尚書,一人是兵部的侍郎,各部找戶部要錢的時候罵得不可開交,特別是兵部,他們要的最多也最急,經常打亂他們戶部的手腳,他身在戶部尤其不喜歡兵部的這些同僚。 直至某一日,李晉桓端著飯走到了他的那一桌上,樂呵呵的與他說起如今物價亂糟糟沒監管,民以食為天,尤其是這口吃的。 他當時以為李晉桓又是為了兵部來找他要錢,都不太想搭,結果李晉桓稀稀拉拉的說了一堆,最后嘆氣:“哎,也就是太后娘娘隨意提了這一嘴,微臣考慮得還不是很周到,還想說和穆大人討論討論?!?/br> 穆正脩想到了壽宴上姜璃對李晉桓夫婦的和氣,這太后說的話怎么能是隨意一提呢? 既然是太后的想法,那背后說不定就是陛下的想法,那他們盡管去做就好了!陛下必然會支持,穆正脩才忙喊住吃完飯要走的李晉桓,又一起喝了個茶。 戶部的官員各種商量探討,還喊著李晉桓一起,這一來二去大家也熟悉了,沒那么不順眼了。 再者后來姜璃拿來曲轅犁找他,也都喊上李晉桓,很明顯的李家和姜璃的關系很好;以及那一心只有武的癡兒,經常在他耳邊念叨姜璃做的豬肚雞湯好喝,功夫如何厲害,他便有想和姜璃結交之意,只不過一直沒什么合適的機會。 如今為國為民天下事自當效忠陛下,一些雞毛蒜皮的私事,他們必然是毫不猶豫的站在姜璃這邊。 再說,姜璃與他們提的事情,姜璃做的事情,也都是于民生有利的。 新朝初立,一切百廢待興,太后不培養自己的黨羽,不爭權奪利,已經是很難得的了,尤其是姜璃和薛長臨他們這種關系。 晚上回了家,曹興說起官署中的小插曲,長兄曹璋幽幽的抬眸看了他一眼幽幽說道:“我聽聞最近太后娘娘經常去官署?!?/br> 曹興回道:“是經常來,來了就往樓上藏書閣去?!?/br> 曹璋聞言微微蹙眉:“四弟,慎言!太后去官署,李大人,曹大人,謝大人都一同商討事情,怎么到了你嘴里,如此的不中聽?” “爭這些口舌之利做什么?我們曹家和姜家是姻親不錯,meimei想要什么我們也知曉,可這結局是誰造成的?是姜明輔造成的,也是她造成的,如果是你的女兒丟在了外面,你會像他姜明輔一樣?” 曹興低聲嘟囔道:“我就一個女兒,我死也不能讓他丟外面!” 曹璋無奈的翻了個白眼。 “事已成定局,姜家的事情不要摻和,而且太后已經發善心了,你瞧瞧之前二妹回來,和母親說幾個女兒親事,愁得不行,現在好了,都定下了,知足吧,還想怎么樣?” 曹興聽著大哥的話,點了點頭。 “兄長教訓得是,弟弟記下了?!?/br> 曹璋以往還是滿意姜明輔這個妹夫的,溫文儒雅,學識也不錯,生了一張還不錯的臉得了meimei青睞,成親后夫妻感情也尚可。 倒還是姜璃之事他才看明白,這人自私自利,虛偽,道貌岸然的偽君子。 倒逼姜璃認親,被陛下斥責,后一蹶不振。 雖說薛長臨可能會看他不順眼,但薛長臨是一個公私特別分明的人,若能做出政績,對民生有利,薛長臨既然沒有貶他,就說明還看重他的能力。 如今這般半死不活的,才是說不定哪一天烏紗帽就要丟了。 畢竟是自己妹夫,曹璋和老太太提了一嘴,希望通過meimei的嘴給姜明輔一點警示,有沒有用能不能聽進去,就聽天由命了。 五月中旬,春闈發榜,錄取了二百五十四名貢士,比前朝的最后一年少了二百人左右,薛長臨解,但不是很滿意,他有意在各地重新修建宮學,他需要更多的人才。 會試發榜之后,未中的學子紛紛返家,已中的學子等待六月中旬參加殿試。 也是在這期間,發榜后的第五天,五月二十。 朝廷貼了布告,有關新的賦稅法令。 各地的八百里加急送達各地,去看的百姓滿眼惶恐不安,賦稅就像是壓在頭頂的一座大山,春種剛結束,新的賦稅就下來了,這是又要讓人沒活路嗎? 不是說了免三年的稅?皇帝說話不算話嗎? 很多百姓不識字,當地官員在場宣讀解釋。 聽完之后這些農民都松了一口氣,這征稅不是對他們的啊,大家紛紛松了一口氣,新想著心皇帝說話還是算話的。 但那些豪紳和商人,就沒那么高興了,這場賦稅是針對他們的。 不過好在稅率不算特別高,宣讀的官員在給大家動員,總而言之就是取之于民也用之于民,陛下還是很體諒大家的,收取的這點稅對于他們來說是九牛一毛,希望大家都認真繳稅,切勿有偷稅漏稅行為,京中已經正對稅收專門成立了一個部,專用于查大家是否正常繳稅,若不對的,所有田地莊子,將會重新量取,這不是只量某一家,是全縣城,全州府一起量。 聽到這里的商戶們臉色一變,全州府一起量,家家戶戶包括這些官員,誰家沒有隱田? 誰要是因為這一點點賦稅讓京中重新量土地,可能京中沒來人,他們全家就已經死了。 大家心中有了數,紛紛應下。 宣講的官員最后說,予大家信任,大家也切勿辜負陛下的信任!大家先回家賬本,明早帶著賬房先生,帶著賬本來官署登記。 姜璃原先說的開具對于他們來說有些繁復,最主要是如今紙很珍貴,一人收走一張,加起來那將是巨大的量,太浪費了。 最后穆正脩他們商討之后決定,做成冊子,商戶各家一本,按月收繳核實謄抄。 姜璃去官署領了第一本,掛在了福黎坊的賬房里。 京中的各家各族,心中都有些怨氣,但他們想了想收得不是特別多,也就認了,再者他們可以做手腳,也不算什么大事兒。 但他們不知道的事,姜璃說過的收不夠,年終還會有,穆正脩已經給薛長臨上過折子,薛長臨讓他先等一等。 徐徐圖之,這個溫和的法子還是有用,商戶的稅收按月收繳,第二個月便收上來不少錢,穆正脩和薛長臨都還算滿意。 不過就是到了月末月初,戶部的人成天成夜的熬,穆正脩忙完這事兒之后就上折子要人。 他的人手不夠! 薛長臨目前也沒什么人,最后的法子是各部門借調。 穆正脩幾次想要開口和薛長臨說,讓姜璃來戶部幫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