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7節
謝傾抿了抿唇,低聲解釋。 姜璃聽完臉都紅了,原來約會之意在詩中有寫,不過卻不是現代的吃飯看電影逛街這種約會,而是女子邀請男子去野外。 “我并無此意,只怪讀書太少,讓謝郎會錯了意?!?/br> 姜璃話落,謝傾的臉頰微紅,“你喊我什么……” 姜璃竊笑著,眼眸亮晶晶的,謝傾知道她嘴上說會錯意,實際上她也不在意。 “謝郎,不喜歡嗎?” “喜歡?!?/br> 他說著緩緩湊近,雙手環著姜璃纖細的腰,下顎枕在姜璃的肩上,他輕輕的含住她的耳垂舔舐,聲音沙啞。 “我想你了?!?/br> 姜璃抿了抿唇清淺的笑了笑。 瞧著她不回話,謝傾纏著她問:“你有沒有想我?” 姜璃沒有回答,她扭過頭親了親他。 謝傾一點就著,他一把扣住姜璃的后腦勺加深了這個吻,到后面情難自禁,倆人的衣帶都不知何時被扯開了。 天色暗了,湖邊上掛著的各色燈籠忽然亮了起來。 姜璃的思緒回籠,她推了推謝傾:“一會兒人家上菜來了?!?/br> 謝傾沒有起來,他沉聲說道:“咱們不喊她們不會上菜的?!?/br> 姜璃挑眉打量著謝傾,“原來謝郎領我來此地是打的這個主意?!?/br> 謝傾神色微變,眼神也清明了幾分,他發誓說:“絕無此意?!?/br> 姜璃笑著輕輕的推了推他:“這里不合適,先上菜吃晚食?!?/br> 謝傾微微點頭,自己解開的衣袋又親手給系上。 倆人游了一會兒湖,謝傾才喊了一聲上菜,這酒樓的味道不錯。 小船兒在湖面上輕輕的搖晃,也別有一番滋味。 第149章 十八歲以后再議親 胡商要離京回去了,謝逡宴請。 原沒定在這里吃,但那胡商經常往返京城,其實吃食上大多都嘗過了,聽聞這里泛舟游湖頗有些小趣味,便想體驗一番,故而把晚膳定在了此處。 他們吃完晚膳又天南地北的聊了一陣,下船時夜已深。 他與胡商就此分別,送胡商上了馬離開之后,他回去結賬,結完賬欲要離開時,無意間回頭是一看,就瞧見了謝傾的身影,因為有竹林,外面視線昏暗,他伸長了脖子瞇著眼睛瞧了半晌。 終于看清了謝傾下船后溫柔的伸手去牽同行之人,而他模模糊糊的瞧見了那同行之人是個男子! 男子??! 謝逡吞了吞口水,瞧見謝傾牽著人過來,他忙躲到了一側的屏風后面。 謝傾過來付錢,那男子立在他的身側,好歹是沒再牽著手了。 付了錢二人離去,謝逡聽見謝傾同那人低聲說:“明早再回吧?!?/br> 謝逡瞧著那人的背影,身材苗條,腰也有些細,個子比謝傾稍矮一點點,這應該還是個未及冠的小郎君啊。 謝逡不死心,他跟了上去。 眼見著謝傾把人帶到了自己的私宅里面,沒再出來。 謝逡蹲在外墻角下,感覺自己頭頂懸著六月天雷。 他那不喜女子也不成親的大哥,有著斷袖之癖。 他仔細想了想,好像比上次的推更合一些,不近女色,這更符合謝傾的人設。 晚間謝逡和妻子蕭氏夜談,他忽然問妻子:“你說,大哥一直不成親,是不是心中有人?” 話題起得很突兀,蕭氏回頭看了一眼謝逡,隨后開始被褥。 “若有心上人,那大伯娘或許便不發愁了?!?/br> 謝逡心想那倒也不一定。 他忙拉過妻子的手,“你坐下先別忙活了,我今兒個瞧見了個了不得的事情,不能與外人道,只能同你說,但你不能往外去說?!?/br> 瞧著謝逡這神秘兮兮的模樣,蕭氏上了榻,將枕墊在腰下靠著,準備聽丈夫說。 “你瞧見什么了?”蕭氏問。 謝逡抿了抿唇,似是有些糾結,但他也憋不住了。 上一次猜測謝逡喜歡姜璃,臣子太后雖說有些不合適,但那還在他的接受范圍內,對于他個人來說完全可以支持大哥。 可這次不一樣,謝家,謝逡,有斷袖之癖。 這要是傳出去,謝家所有的人都會在一瞬間碎掉。 他一個人擔不住,得和妻子說一說,一起扛。 心一橫,謝逡說道:“我今晚宴請那胡商,你猜我遇見了誰?” 蕭氏接過話頭:“大哥?” 謝逡點了點頭,又問蕭氏:“你知道大哥和誰在一起嗎?” 蕭氏不解的瞧著他擰了他腰一把,嘟囔道:“煩人,你就不能直接說?非要斷氣!” “我瞧見大哥和一個男子在一起,這不重要,重要的是他特別溫柔,下船時還牽那人手,這便罷了,他還把人帶到自己私宅去了,我蹲了一個時辰都沒把人送出來,必然是留下過夜了!” 蕭氏:“……” “你蹲大哥墻角?什么玩意兒……” 謝逡看妻子這個關注角度,蹙起了眉頭。 “我跟你說大事呢,你關注我蹲墻角,我那還不是無可奈何?!?/br> 蕭氏瞧著他笑了笑:“這有什么奇怪的,大哥也不會荒唐到把這事兒抬到明面上,他總不會來和大伯娘他們說要和那小郎君成親吧?” 謝逡:“……” “你就一點兒也不驚訝?” 蕭氏笑了笑:“有一點,但還能接受?!?/br> 謝傾和姜璃不知道謝逡和蕭氏的這一夜聊。 次日天未亮姜璃就離開了,城門一開就出城回了莊子。 謝傾則入了宮門。 姜璃帶回去的曲轅犁給莊子上的人看了看,朱衛甚是好奇,牽著牛要去試一試。 試完之后大喜,他拎著那把曲轅犁愛不釋手。 “主子,這還有嗎?” 姜璃說道:“正在做,我定了十把,過幾日我再去拿幾把回來?!?/br> 朱衛樂呵呵的點頭,圍觀的幾個男子躍躍欲試,朱衛喊道:“要試的過來試,比老的那個省力,還扎得深?!?/br> 幾人輪番上去試了,試完之后滿心歡喜。 姜璃站在田埂上,瞧著他們的笑容,感受到了他們對土地濃厚的情緒。 她由衷的希望有生之年能夠見到所有農民都能有地,人人都能夠安居樂業。 過了幾日姜璃去了城里,她定下的曲轅犁早已經做好了,他們還在趕工做其他的,甚至還有人在排隊定做姜太后曲轅犁。 姜璃這才知曉穆正脩他們速度快,那日之后他們迅速的把這曲轅犁送到了朝堂之上,君臣還組織了一場試犁,京郊外有無數百姓圍觀。 由于這名聲出來,那些原先對姜璃住在宮外的人悄悄的閉上了嘴巴。 恰逢學子在京趕考,謝傾他們異常忙碌,姜璃也跟著莊子上的人一起下地春種。 有足夠的牛和農具,所以大家伙三到四人一組進行栽種。 十來組人浩浩蕩蕩的下了地,四處都是人。 有些沒有安排到活計的女人,跟著張嬤嬤一起準備午食,吃飯的人多,做的量也多,姜璃給的標準是兩葷兩素一個湯,張嬤嬤她們細安排下來便是一個燉rou一個小炒,雞子湯,保證油水足夠,能吃下的也不限量,大家白日里也有力氣干活。 經過送走了林家之事,其實大家都警醒了一些,該干的活大家也認認真真做,沒有敷衍了事。 干完活大家都來院子這邊吃飯,明顯有些擁擠混亂,主要還是因為做豆腐那一趴事,擠占了不少空間。 或許她應該把做豆腐這事兒重新找一個地兒,弄成一個豆腐坊,莊子上還是伺農養一下牲畜這些最好。 姜璃跟著耕種了幾日之后,她回了京城,帶著趙嬤嬤去周邊看。 把豆腐坊安置在京中,那日后不論是她們幾家,還是擴張后其他來進貨的人,都方便許多。 而且如果要成立豆腐坊,那么她也要為以后自己放手做準備,她在想著如果她離開京城,找誰來管她這個豆腐坊,京中她能信任的人不多,可能也就是趙家秀。 恍惚的想起了村里的趙阿婆她們,自來京后就沒她們的消息了,也不知道大家伙如何了。 她轉了轉并沒有直接定下來。 轉而去逛鋪子,她買了一些布匹,又買了一些首飾,還有一些京中的新鮮玩意兒,分成了三份之后全部裝入箱子里,隨后去了鏢行,詢問有沒有經過關山縣的鏢,有的話可以幫她把這幾箱東西送過去。 掌柜的看了看近期的單子,又查看了個路線,說有一個會從旁邊的縣城經過,倒是可以給順帶。 確定可以送之后,姜璃在掌柜這里給箱子貼了條,給了地址,付了銀錢,隨后和掌柜的說道:“若是鏢局的兄弟們回來,勞煩掌柜的派人到瑞王府說一聲?!?/br> 那掌柜聞言抬眸細看了一眼姜璃,隨后再看了看這地址,想到皇帝的老家便是此處,他回道:“貴人放心,一定安全送到?!?/br> 姜璃微微頷首:“那便辛苦鏢局的兄弟們了?!?/br> 事情辦完,姜璃好久沒見小滿和阿寧,入宮去看了看他倆。 皇后聽聞姜璃回來,帶著妃嬪們就來請安了。 譚舟來說讓姜璃在宮中歇一晚,晚膳在壽康宮中吃時,姜璃差人把貴妃也給喊了過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