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7章
這種私下相見,一般來說不是什么好事啊。 順著園子的回廊兜兜轉轉的,終于在一處石橋邊停下,石橋那頭的亭子里,有個人正站著。 包拯只是抬頭看了一眼,就垂下眼簾,恭敬的走上石橋,然后,在那位太監用尖細的聲音開口說著,“皇上,包拯帶來了?!钡臅r候,包拯心頭不動聲色,面上卻是帶著幾分驚訝。 “哦??!鼻謇实穆曇粲行┧圃嘧R,包拯不動聲色,面上卻是繼續帶著幾分驚訝,又有幾分惶恐的抬頭。 “皇上?!”包拯故作惶恐的脫口而出。 馬上,那位太監便呵斥道,“包拯!大膽!還不跪下見禮?!” 包拯忙故作惶恐驚訝的跪下,磕頭,喊道,“草民包拯拜見皇上,皇上萬歲萬萬歲!” 而皇上——年約二十左右的面容端正清朗的男子,微微一笑,抬手示意包拯起身,又對身側的太監淡淡道,“你先下去?!?/br> 那太監忙恭敬的作禮退下,退下時,那太監有意無意的看了包拯一眼。 而包拯垂眉低眼,故作不知。 第77章 外放端州(2) 待那太監退下,皇帝對包拯微微一笑,“包拯,這次的案子你辦的很好?!?/br> 包拯聞言,拱手恭敬道,“草民謝皇上夸獎?!?/br> 皇帝被包拯這么坦誠的回話給哽住了,這人……還真是不客氣,一般人被皇帝這么稱贊,不都得謙虛幾句嗎?這包拯卻應承了下來,是他狂妄自大?還是他耿直不懂得變通虛應? 皇帝直直的盯著包拯,見包拯面容嚴肅,不茍言笑,目光透澈,并無半點浮夸神色,皇帝心頭滿意了,這包拯果然是個耿直的連官場如何應對都那么死板不變通的人。 于是皇帝溫和一笑,說道,“本來朕的意思是讓你頂了開封府的缺,但你資歷尚無,且欠缺磨練,等旨意下達,你就去端州歷練一年吧?!?/br> 包拯心頭一個咯噔,頂開封府的缺?去端州? 原來他的前程早就已經被定下了嗎?包拯心頭一沉,但面上卻是誠惶誠恐的應下,“草民謝皇上恩典!” 皇帝滿意的看著包拯一副誠惶誠恐,感恩戴德的模樣,心頭想著,一年后無論如何也得將包拯拉到開封府! 于是,皇帝又很是溫和的和包拯聊聊了讀書的一些心得,說了說書法,待時日不早了,才讓包拯離開。 而包拯一走出那偏僻的小巷,便拉著白玉堂朝城門快步走去。 在小巷里等得很無聊,無聊的都開始打起盹來的白玉堂,一見包拯,還來不及詢問情況,就被包拯拉著走了。 白玉堂茫然的看著前頭快步而行的包拯,心頭不解,這包大哥是怎么了? ****** 而此時的靈光寺門口,公孫策坐在臺階上,盯著前方,怎么包拯還沒到?殿試的時間早就過了……莫非是路上遇到什么事情耽擱了? 公孫策正心生不安的時候,一旁的展昭突然跳了起來,急急說道,“公孫大哥!包大哥和小白回來了!” 公孫策忙站起,定睛一看,前方漸漸的出現兩條人影,走在最前的一個不就是包拯嗎? 公孫策不由嘴角彎起,心頭松了口氣,看來是路上有事耽擱了,平安無事就好…… 而包拯匆匆快步趕來,心頭沉悶,也是怕讓公孫策久等了,可沒想,還沒有走到靈光寺門口,就見那溫雅而立的身影,正對著自己淺笑,包拯的腳步不由一頓,心頭漸漸的被一陣暖意所包圍,于是,腳步不由的再次加快,幾乎算是小跑了。 可匆匆的趕到那人跟前,包拯卻是突然的語塞了,盯著公孫策臉上的淺淡笑容,半晌,才低聲的開口說道,“怎么不多加件衣服?” 傍晚的山風可是涼得很。 “沒事,我里頭有多穿一件,不冷?!惫珜O策笑著說道。 他習慣了包拯這時不時的對他的念叨,正如上輩子的最后,包拯包大人會突然的叫廚房給他送甜湯,給他送些補品,囑咐下頭的人不許在半夜三更打擾公孫先生,有急事一律向他匯報……這是包拯關心他的方式。 ——他很喜歡這種不動聲色的悄悄的只藏于行動中的關心…… 包拯微微皺眉,伸手拉過公孫策的手,這么一拉,心頭松了些,雖然有些涼,卻不會很冰。 于是,包拯轉頭對展昭和白玉堂囑咐了幾句,就拉著公孫策大步朝靈光寺的后院走去。 一路上,公孫策看著包拯的側臉,神情有些嚴峻,雙眉微微緊皺著,公孫策心頭暗暗猜測著,莫非是有什么棘手的案子讓包拯發愁了? 待用了素齋,進了廂房,公孫策才輕聲開口問道,“可是發生了什么事?” 包拯坐在椅子上,正欲端起茶碗的手一頓,抬頭看向公孫策,見公孫策神情里關切,心頭一動,外放端州,是皇上給他的恩典,這次殿試,包拯自己清楚,三甲肯定無望了,而他本來就對三甲不敢興趣,進士有名就好。 他進京的目標就是外放地方為官,所以,只要進士有名,再加上八賢王的人脈,再加上這次的破案,他知道,謀劃地方父母官的目標肯定能夠實現了。 ——但,公孫策…… 公孫策可會跟著他前往端州?而如果公孫策不愿,他又該怎么做? 盯著公孫策,包拯緩緩站起,低沉的透著莫名意味的聲音慢慢說道,“公孫策,和我一起去端州?!?/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