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昭娣
1890 正是春末夏初的時節,鹿港沿海林家正在為長女昭娣整理包袱,今日她將出發前往鹿港最繁華的「鹿港大街」向師傅拜師學藝。 "囡囡此行千萬不可給人家添麻煩,跟著師父好好學,在人家家里要懂禮貌,要主動做事......" 林母一邊幫林昭娣檢查包袱頭也不回地向身后的昭娣說道。 "娘放心,昭娣明白。" 昭娣看著林母的背影,心里有些不捨。 "還有囡囡.......雖然娘知道你懂事,娘還是得給你提醒提醒......" 林母深吸口氣才再次開口。 "......娘希望工錢能夠拿一半添補家用,你也知道咱們家的情況。" 林母轉身視線直視林昭娣,昭娣直直對上林母略帶探究的目光,心底微微泛苦。 林家從祖輩就是以捕魚為業,日子雖說不上多富裕,但是一家人總是和和美美...... 直到林家的小兒子文耀在四歲時確認得了羊癲瘋,當時昭娣才十歲,至今已三年有馀,此病癥對于一介普通家庭來說是一個沉重的負擔。 文耀是林氏夫婦望穿秋水才盼來的男孩,從林昭娣這個名字,就能看出這對夫婦對于男孩的重視。 為了維持生計,林昭娣常常在父親捕魚回來后,與母親一同前去菜市場交付漁獲,留下父親在家中照顧弟弟,家中收入還需撥出一大份為文耀買必須藥物。 "娘我心里清楚,您與爹爹放寬心便是。" 林昭娣麻木開口,這件事不知被兩人說了多少遍,但他們總是不住地一遍遍確認,昭娣清楚父母愛她,可也更愛弟弟。 說實話其實她并不討厭弟弟,反而還疼愛有加,畢竟他總是跟在身后糯糯地喊著她阿姐,樣子是多么可愛、可憐也可怨。 昭娣并不怨恨這個家但是她也想有一份專屬自己的愛,一份專心致志、獨一無二的愛。 而在去年冬天的某日,她遇到了改變她一生的貴人…… 那天昭娣與母親如往常一般,行在市場的道路上,兩人臉色不是太好,因今年冬天的捕魚量較往年大為縮減,為了弟弟的藥錢,母女倆經常接一些農活、繡活。 昭娣的繡工在沿海人家頗為有名,針法細膩秀氣、線條勻整,一針一線、經絡之間井然有序,尤為在繡製花卉上顯得活靈活現。 但長時間的工作已經讓所有人精疲力盡了...... 這次在市場議價的結果又將魚貨的價格壓底了許多,因魚貨稀少市場價格飆升導致許多居民買不起魚貨于是紛紛改買禽rou與蔬果,到底造成鮮魚賣不出去而腐敗,現在市場中許多人都不賣魚貨了。 "唉......你說這是該如何是好,現在咱家錢主要的來源快斷光,文耀該如何是好?" 林母腳步沉重,臉上神色焦急頹然,這是在文耀生病之后最常出現在家中的神情。 繁華大街上人來人往喧鬧、歡樂彷彿都與他們無關,那是他們觸及不到的世界。 林昭娣盤算著將一些繡線等賣掉度過這一陣,雖然繡一些帕子、衣裳能夠得到一筆不錯的工錢,但繡製時間長也是一大問題,等換到一些銅錢后,再去接些農活,應該也能撐過一陣子。 就在昭娣暗自決定將自己的生計用品賣掉時,兩人接聽到不遠處的喧鬧,下意識將目光放在那處。 "夫人?夫人!您沒事吧!" 遠處只見一衣著華麗的婦人倒在地面上,身旁還跪著一位丫環正不知所措地叫喚著。 大街上的人聽到動靜,紛紛上前湊個熱鬧。 "夫人!藥在哪里?!救命!我家夫人有羊癲瘋之癥,有沒有人可以救救我家夫人!" 丫環在搜了個身后,絕望的發現自己沒帶夫人的藥,不禁將求助的目光看向眾人。 但圍在附近的人因為礙于男女授受不親就已有許多人不敢上前救助,現在聽到這位夫人患上羊癲瘋,想要上前幫忙的人全都后退幾步。 "姑、姑娘!羊癲瘋不是會傳染嗎,怎么你家夫人還敢出門,現下羊癲瘋發作不是致我們于危險之中嗎?" 有人躲在人群中大聲地說著。 "不是這樣的、不是這樣的......" 丫環知道自家夫人有這個癥狀,也知道這種病癥并不會傳染,但也不知該怎么解釋,這時急得眼淚在眼眶中打轉。 "羊癲瘋以肝、腎、脾虧虛為主要因素,以上述所說敢問何處有傳染之疑?" "若不了解此病證,便請不要以訛傳訛,無端毀人家清白!" 此時一道女子稚嫩的聲音從人群后方傳出,語氣帶著與稚嫩聲音不符的沉穩,卻不知為何聽起來非常有說服力。 眾人回頭張望,只見一位年約十來歲的女子朝婦人走近,清瘦的臉龐上,靈動的大眼睛盯著方才說話的人。 林昭娣一邊說一邊走近,將婦人身子改至側臥并將領子稍微拉松,昭娣將手抵在婦人胸前遮住,擋住領子內的風光,最后拿出帕子將婦人臉上、嘴角口沫擦拭乾凈。 "好了,羊癲瘋大部分患者都會在幾分鐘內自行清醒,請各位給這位夫人一點空間都散了吧。" 眾人面面相覷,但也知道不能幫上甚么忙也就離去了。 一旁的丫環淚眼汪汪地一直盯著昭娣,看著她熟練地幫助自家夫人恢復,心里終于能夠放下心來。 身為隨身丫環卻忘記帶夫人的藥,她已經能夠想到最壞的情況,此時對著救命恩人是連連感激。 "謝謝姑娘!謝謝姑娘!小青謝謝您出手幫助我家夫人!" "唔......." 幾人聽見微微的一聲呻吟低頭一瞧,只見婦人停止抽搐,大口大口的喘氣。 剛剛婦人在病狀發作時想做些什么、說些什么都沒辦法做到,只能看著許多人對著自己指指點點,心中只覺得羞澀與委屈。 后來只見一位小姑娘將自己側向她替她擋住大半不懷好意的視線,這才稍稍緩解她的緊張,才能慢慢平復下來。 婦人抬起手想要起身,丫環和昭娣連忙一起將婦人扶起,并在附近巡了個茶樓休息,婦人看眼前這個娃娃不過十來歲,竟有如此膽量與見識,便與林母聊起。 "令嬡年紀輕輕便有如此膽識,真是欽佩。" "說來羞愧今日因我婢女未將藥品備齊,給各位添麻煩了。" 林母連忙擺擺手,有些羞澀的說道。 "不敢當不敢當,小女只是一介粗野ㄚ頭,也沒讀過什么書。" 林昭娣端茶的手一頓,隨即繼續為兩位婦人倒茶。 名喚小青的婢女,看到昭娣的舉動,那有人讓客人倒茶的道理,況且還是拯救她生涯的救命恩人,于是急忙說到。 "姑娘切莫動手!奴婢來做就行了!" "無事,你剛剛也受到驚嚇,休息片刻吧!" 婦人看著昭娣乖巧懂事的模樣心里一陣滿意,她雖然也有一位兒子,她這位兒子啊! 在他人面前總是一副芊芊公子模樣,但身為親娘的她知道她這位兒子脾氣比牛還大,經常報復惹到他的人家,人家還傻傻被騙。 還是女兒來的好,嬌嬌軟軟還乖巧可愛,家里頭都是大老爺們也沒人與她說說話,如果有了女兒還可以與她一邊做做繡線花一邊說說閨中話。 婦人越看昭娣越是滿意,這小女娃生的脣紅齒白,一雙靈動的雙眼如同小鹿一般水汪汪的,只是瞧著身版單薄、臉頰消瘦,襯的眼睛越發的大。 婦人實在好奇昭娣為何了解羊癲瘋遂問林母。 "那令嬡是如何知道羊癲瘋是如何診治的?" "說來也是緣分我小兒也患上此病,因此昭娣才有幸為夫人排憂解難。" 提到文耀,林母臉上的神情不由得浮現擔憂與悲痛。 婦人看到林母神情,心里也隱隱泛起同情,身為父母她知道林母之痛。 她看著眼前母女,身著樸素縫縫補補,身上、頭上無一首飾。 一看便知是窮苦人家,可惜羊癲瘋并不是能治好的病,只能靠藥物穩住,依長期來說是一個龐大的錢窟窿。 "抱歉聽到這件事,令公子可還好?" "好不了一點!這病就是個炸彈,不知何時就會要了我小兒命,現今...現今沒了錢我也不知該當如何!" 林母神情激動,說到痛處時幾度哽咽,昭娣拿出帕子遞給林母,抬頭瞧見婦人面露疑惑,便向她解釋近期的困境。 "家父" "原來如此,抱歉我不是故意提及你們難處的,若有我可以幫助的請盡量提出,我會盡我的棉薄之力。" 說是這么說但是林氏母女倆并不是為了要求報恩才救了婦人的,如今再向婦人提出幫忙總感覺心里怪彆扭的,也怕婦人誤會。 婦人家中雖也在做生意但做的也不是農漁業,因此婦人一時也不知自己能夠做些甚么,場面安靜了下來。 婦人端起茶杯呷了一口,眼神瞄到林母手中的帕子。 那張帕子雖被林母揉成一團,但是她還是看出上面繡的圖案,是幾朵牡丹,牡丹生的鮮艷欲滴、奼紫嫣紅好不好看,不知是牡丹生的極好,幾隻蝴蝶翩翩起舞,纏繞在牡丹身邊,起起伏伏竟是不捨從牡丹身邊離開,一幅歲月靜好,卻又靈動的出現在婦人眼前。 婦人又看向被自己放在一旁的帕子,那是剛剛昭娣為了幫她擦拭口沫而拿出來的帕子,上頭也有一幅菊花圖。 一簇簇菊花被放入一只紋有長命鎖的花瓶中,雖然較矮幾朵菊花邊緣已呈現衰敗之姿,但還是高高的抬著頭,最上面的幾朵長著鮮艷的黃橘色、每片花瓣都歡樂地舒展著,帕子周圍繡滿祥云又將整幅圖襯得仙氣四溢。 好一幅祝壽平安如意圖,一看便知這是昭娣為了文耀所繡的帕子,而林母手中的蝶戀花彷彿是在說昭娣對母親的依戀與愛慕。 '這孩子的繡工如此精細,每一幅彷彿都是活生生在眼前上演似的,也許......也許我可以收她為徒,只是不知這孩子愿不愿意跟我走。' 一想到自己不僅可以幫助到林氏母女倆,自己還可以白嫖到一個可愛乖巧的閨女!啊不是......是徒弟,她便忍不住向昭娣開口問道。 "孩子你愿不愿意認我為師!我可以教你做繡線花!" 昭娣母女倆被婦人突然的言語嚇到,瞳孔放大表情有些鎮愣,小青聽到自家夫人的驚人發言,也微微嘆氣無奈地看向婦人。 她雖然才在婦人家做了一年,但她也是知道自家夫人的性子,雖然夫人平時賢淑文雅,對待所有人都是一副淡雅安靜的模樣,但是只要遇到自己有興趣的事情,就會突然變得很積極,也不怕嚇到人家。 婦人看到小青無奈的眼神,才驚覺自己嚇到人家了,連忙補充道。 "對不住我太魯莽了,我的意思是我剛才看到昭娣的帕子,實在是歡喜得緊。" "如果你不介意,愿不愿意來寒舍當我的弟子,我可以教昭娣將你的帕子變成真實的物品。" "利用繡線花可以做出栩栩如生的作品,你的作品如此美麗可以不只侷限在平面上,我希望有一天能夠看到你的作品能夠擺在我的家中。" "啊!不用擔心食宿我們會負責的,一個月月俸我可以給你100文,出師后就依你賣出的價格那些就全是你的了。" "另外我可以供你讀書識字,你也可以提出你想學的,但先決條件是要你能夠先學好繡線花與讀書。" 婦人提出的條件實在是太好了,林母忍不住發出質問。 "夫人為何對我們如此好?我們只是普通人家不需如此費心的,讀書識字不是我們女人能做的事!" 婦人聽到林母的話感到不解,從小到大她總是受著良好的教育,出嫁后丈夫也會帶著她四處游山玩水,閱歷不同的湖光山色,而家里的生意也有她的一席之地。 "有何不可呢?總道謝道韞詠絮才,引得眾人追捧,讀些圣人書總是不錯的。" "女子待嫁人后,便嫁雞隨雞、嫁狗隨狗,若有一天發生不幸,這些知識與能力總是可以為我們求得一絲庇護。" "我們昭娣如此聰慧、如此心細,如此蘭心蕙質,一定能夠成為一代才女,是了昭娣。" 林母轉頭看向一旁的昭娣,只見昭娣眼中迸發渴求,她也想讀書,她也想讀萬卷書走過萬里路,她想做一回自己。 看著昭娣已經明顯動搖,林母忍不住問道。 "可繡線花有甚么好學的,不就是女子出嫁時所用的嗎,這邊家家戶戶都會做啊?" 林母不捨昭娣,也事關昭娣的人生,總得問個明白。 繡線花在當地并不是什么稀有物品,是每個女子出嫁時都得在頭上配戴的發飾。 新娘子也會親手纏製并分給母親與女性親戚好友,除了為自己求得好福氣也讓其他人沾沾喜氣。 繡線花款式主要分為石榴花、福祿龜壽、主人花、媒人花和春仔花,各自的配戴者為新娘子、婆婆、母親、媒人和各女性親戚朋友。 "當然論傳統來說,繡線花常常只應用在一些喜慶事上。" "然我認為繡線花也能做出不同的事物。" 見昭娣母女倆臉上還是疑惑的神情,婦人便提議。 "不如不知可否邀兩位來寒舍見見我所說的繡線花,我相信昭娣你一定會喜歡的!" 林母知道昭娣一直以來都想能夠讀書、寫字、做喜歡的事,到底是這個家拖累了她,現下有這個機緣,去看看也無妨,于是向婦人點頭,答應了她。 看見兩人愿意去家中作客,婦人高興地立刻吩咐小青。 "太好了!小青去把馬車叫來。" "好的夫人。" 等待小青叫來馬車的時間,婦人才想起自己還未介紹起自己。 "哎呀!真是失禮,還未對二人自我介紹,敝姓黃名喚玉儀,是鹿港大街謝家的夫人,家中主要是賣些小洋玩意兒,請喚我謝夫人便好。" 林母兩人聽到謝夫人的姓氏又再次露出驚訝地表情。 無他只因為黃氏是鹿港的一大姓氏,且聽到謝夫人說只是賣些小洋玩意兒真是太謙虛了,洋人的東西可不是一般人所買得起的。 林母心中想著。 '昭娣能夠在這么富貴的人家家中做徒弟,也算是祖墳冒青煙了。' 遠處馬車緩緩駛來,停在三人面前,小青將謝夫人與兩位客人扶上馬車。 馬夫一聲喝斥便駕著四人一同回到謝宅,只留下塵沙滾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