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6章
這份調查報告可信度高嗎?沈長風因為查過盧明母親墜亡的案子,那起事故的調查報告后期被人動過手腳,他自然會懷疑內容的真實性。 報告內容基本屬實,而且事發是白天,來往行人可以作證,現場目擊者都說廣告牌是忽然掉下來的,排除現場有人刻意cao縱的可能性。 所以,這是意外,還是人為? 是人為的完美意外。林煦沉聲道:這世上不存在完美的犯罪,只有被忽視的細節,易慈養母有相當規律的行動軌跡,只要觀察過一段時間就能準確摸清楚她會在幾點幾分經過哪個路口,我仔細研究過這份調查報告,里面有個很可疑的人。 沈長風在這其中瞧出點不對勁,林隊是懷疑當時掛在外墻上的粉刷工人? 對,在現場民警的調查中,這位在外墻上的工人是最可疑的人員,經過現場的調查取證,結合目擊者證詞,他當場被排除作案嫌疑。林煦調出報告中這位工人的筆錄,商廈在事發的前兩天收到群眾建議說外墻有一小塊墻體剝落,于是,負責人從短工市場臨時找來了工人補墻。 王滕,外地人,和死者之間不存在任何交集,廣告牌掉下來的時候他正懸掛在距離廣告牌三米的位置,這也是他被排除嫌疑的主要原因。 既然被排除了嫌疑,又為什么認為他可疑呢? 我在系統輸入他留下的身份證號碼,發現查無此人。 這種現場的問詢筆錄一般不會去核實被問詢人員的身份信息,一個臨時找來的工人,即不認識死者,也沒有作案的動機,現場又有眾多目擊者,當年負責這起事故調查的警察肯定沒有他們現在的視角,自然不會想到去核實工人的身份真偽,誰能想到幾十年后林煦專門調出這份報告,出于謹慎的原則,她試著輸入身份信息,然后才發現其中的不同尋常。 直接給警察留假的身份信息,是狂妄還是沒腦子?葉杰吐槽道。 是有腦子的狂妄,沈長風分析說:設想你們是負責調查的民警,發現這人身份信息有誤,懷疑他是兇手,在物證和人證均不指向他的時候,要怎么展開調查? 當然是從他這人開始調查。 所以才留假身份,要是留真的,他也怕警察順藤摸瓜找上門,很聰明的雙保險。沈長風靠在椅子上單手捏著眉心,現在要想找到這人不亞于大海撈針。 林煦也認為這起舊案要重啟調查難度不小,他們沒有新線索,僅憑一個假身份的懷疑,實在很難說得過去。 辦公室里陷入沉默,一股無形的壓力懸在上方。 我再說下易慈養父的情況,林煦沒讓辦公室安靜太久,他是在妻子去世后的第五個月死于交通事故,晚上下班回家路上經過一個沒有監控的區域,被車輛撞擊后碾壓致死,由于是半夜,現場沒有目擊者,事發路段是他回家的必經之路,這起交通事故到現在也沒找到肇事司機,易慈還活著的時候每年都會去交警大隊詢問情況。 再到后來,易慈自殺,再也沒人過問。 林煦快速過完了易慈養父母身亡的具體情況,付念并沒有說是顧程安排了易慈養父母的死亡,但我今天過去,她特意提起,也是對顧程有所懷疑,這個團隊得到顧程授意,先后策劃了易慈養父母,還有洛書生母何琳的交通事故。是否還有其他的受害人,我們現在還不能確定。 不過可以確定的是,盧明母親的意外,不是他們所為,林煦說完覺得有些不對,補充說:說不是好像有些武斷,是不像同一個團隊的所為。 嘶...,要這么看的話,確實是啊,葉杰開口,接過林煦提供的思路,譚振言是為了盧明出獄后聯系自己,才制造所謂的剎車失靈的事故,無家可歸的盧明最后只好聯系在獄中認識的老大哥。第一次的事故報告中,有明確說明是剎車件失靈,然后我們去提物證的時候,不僅零件沒有了,連當時現場拍的照片也一起丟失,結案的調查報告也和初次的事故調查內容有出入。 為了徹底馴化盧明,譚振言提出對盧明叔叔一家展開報復,才有了晚癌患者開車撞死呂明表弟一案。葉杰總結道:第一次的剎車失靈不僅干的糙,而且處處是漏洞,最后實在找補不了,現場照片和物證一起丟失,請恕我直言,這起意外,像是新手為了模仿大佬做出來的四不像,南竹開車撞人的事故,才是新手的進階版。 等下...四組的厲羽舉手發言,我不是很能理解,我們知道譚振言是犯罪組織中的一員,現在又知道他們有一支業務熟練的策劃意外的團隊,既然這樣,譚振言為什么要親自下場犯下這兩起案子呢? 同樣的問題林煦也想過,她從其中分析出一些自己的見解,我認為是譚振言在組織中的份量不夠重,我們目前追溯到的最早被偽造成意外的事故,是易慈養母這次,那時候譚振言還是個未成年,而且,易慈養父母的死亡是付念代替易慈計劃中的一環,何琳的事故是為了讓洛一鳴上位計劃中的一部分。 這兩個計劃成功后的收益幾乎是百分百,前一個計劃雖然失敗,針對洛一鳴的計劃卻全面成功,付念順利嫁給洛一鳴之后,何琳的家族集團開始逐漸被蠶食,如果沒有洛書的及時醒悟,再加上背后有人幫忙,她很難奪回母親家族的產業,如果河洛集團徹底易主,背后的財富相當驚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