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章 改良型的碾米機
范寧從軍營駐地回來后,并沒有直接回家。 而是和之前一樣,先是去了趟青禾縣。 他這一次,除了照例買些羊rou準備回家。 還去了一趟糧店,借著詢問糧價的機會。 他還特地觀察了一下店家是如何磨米面的。 雖說縣城里這家糧店也算是個挺大的商戶。 但讓人意想不到的是,竟然就只有四個磨臺。 而且還是米、面各有兩個。 每天就算從早到晚,一個磨盤也不過只能磨個一兩擔的樣子。 這效率,著實太低。 范寧心中有數,便返回家中。 反正現在家里新一批的牛羊乳還沒送來。 面包也已經不做了,范寧便在自己屋子,用電腦系統,開始查詢關于磨米的機器事宜。 經過查詢范寧才知道。 原來在古代,哪怕就是最近的清朝,這磨米磨面,也都是靠牛拉磨完成的。 只不過明清以前,還都是家庭小作坊自給自足的方式。 直到清朝之后,才有了成片大規模的商業性磨米產業。 在鼎盛時,甚至江南地區尤其是蘇州一帶,達到幾萬人的就業人數。 既然如此,范寧就打算,提前讓這大致還處于唐朝不發達時代的大梁朝。 先初步的感受一下,工業化機械化帶來的便利。 雖說自己想開個工廠。 但沒有匹配的產業體系,啥都是空想。 一步一步來吧。 重工業沒有,就從輕工業開始。 這磨米行業,也好歹算是輕工業里的食品業。 細分一下,那也是食品加工業呢。 從吃開始,實在是再好不過了。 而且磨米的機械,范寧查找一番,也找到了適合的。 價值四百塊錢的多功能碾米機。 無論是大米這類的稻谷脫殼,還是小麥磨粉,甚至玉米脫粒,都能搞的定。 唯一頭疼的是它需要用電。 范寧又花了一些功夫,才找到手搖碾米機的樣式。 只能是改造成合適的款式,才能正常的用在大梁。 至于這機身都是鐵質。 范寧倒是無所謂。 反正他還有顧校尉給自己的廢棄鐵礦的鑰匙。 就算再怎么廢棄,找點殘余的鐵礦石,總會有的。 他拿著礦石去找鐵匠打造,只需付些工錢,應該就可以了。 畢竟自己說起來每天忙忙碌碌在忙著賺錢。 但真要算下來,自己又在淘寶購買那么些物品。 其實手頭還真沒多少銀錢。 因此,就算范寧想利用這個廢棄的鐵礦,比如自己想弄個爐子,搞點土法煉鐵煉鋼什么的,也都還太早了。 范寧將這個碾米機給畫下來。 甚至用紙把每個零件的原件尺寸,都臨摹在紙上,以求誤差最小。 忙了一整天的范寧,隨后便帶著畫好的圖紙,去縣城鐵匠鋪,找人給自己打造。 吳鐵匠接過范寧遞來的圖紙一張張仔細看著。 他還從未見過這樣奇特構造的物件。 不過,這些圖紙上,已經把每個機器零件都原尺寸畫出來。 這種沒啥難度,只需要原樣做的機械。 吳鐵匠哪怕直接閉著眼按圖紙來打造,也都是能做出來的。 再說還有范寧拿來幾塊鐵,雖然還不夠一臺的用量,但也是能剩下不少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