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1章
書迷正在閱讀:末日后帶大小姐求生、宿敵女配竟然喜歡我[快穿]、被清冷教授讀心后人設崩了、我被系統抹殺后她瘋了、[綜漫] 我靠作死在大海乘風破浪、[歷史同人] 亞瑟王、[綜漫] 獄門疆內再就業、[柯南同人] 柯學世界養老日常、[綜漫] 當雙黑被妮妮撫養、[還珠同人] 清穿新還珠之這個反派我當定了
小心的看了江安語的眼色,將人與她領進去。 她們說話也?不避正?主,名?喚冬兒的小姑娘左看看右看看,不知怎么自己的命運就交到了這位頭頂鏈珠,裝扮略顯異域的貴人手中。 不過她什么也?沒有說,乖乖跟著走了。 兩人穿過城樓,直入阡陌之中,走了很遠很遠,來?到了一片荒廢的山林邊。這里雜草叢生,長著一些無人看管的野茶樹,綠葉間?偶爾冒出幾朵雪白的茉莉,香?*?味若隱若現。 四下寂靜,杳無人煙,正?是殺人拋尸的好去處。頭頂江安語的低氣壓,冬兒害怕的攥著手,努力?扯了一張笑臉行禮: “奴婢是寺卿大人的新侍女冬兒,見過侍郎大人。這一路奴婢常聽大人提起,早就盼著卻一直未得?見,原來?侍郎大人這般年輕好看?!?/br> “你打聽我?”江安語抱著雙臂瞇著眼,面上看不出表情,挺瘆人的。 冬兒慌張解釋,臉上始終揚著笑: “奴婢不敢。懇請侍郎大人不要扔了奴婢,奴婢是做活的一把好手,吃的也?很少,平日里很有用的。這些日跟在寺卿大人身邊不曾憊懶,只要是主子說過的話,冬兒全都牢牢記在心中……” 俗話說伸手不打笑臉人,江安語瞅了她一眼,勉強提起點?興趣。 “是嗎,那你就說說,寺卿大人常提我什么了?” 冬兒不假思索:“自然是關心侍郎大人。侍郎大人獨身一人,寺卿大人豈能不憂心掛念?時常都在擔心您的安危,吃的可好睡的可習慣,入秋寒涼可有冷著?” 江安語嗤笑:“掛念?說的一套一套的,是實話嗎?” 冬兒反駁:“可若不是掛念,寺卿大人為何戰事?一畢就急急歸來??奴婢與寺卿大人雖只相處了短短幾日,但也?看得?出主子外?冷內熱,早早就叮囑阿歡和水娘入城后做些好吃食,日常所用,一律先送到侍郎大人房中,難道還不足以說明主子上心?” 江安語冷哼一聲,死丫頭片子,花言巧語。 她抬手點?點?林邊: “你去摘點?野茶葉和茉莉洗凈晾干,炒制好放在罐子里,我們路上喝?!?/br> “是、是……只、只是摘茶?”冬兒一步三回頭的往雜草深處走。 不然呢。 “機靈些,挑仔細些?!苯舱Z不屑的切了一聲,看得?對方麻利的躬下身子,用粗糙的關節去掐花蕊的模樣倒真像做慣了農活的。 松了口:“今晚你就宿在瀟瀟隔壁,方便照料她的起居。不過丑話說在前頭,做丫鬟最重要的是忠心,一奴不侍二主,別存那些旁的不該有的心思。否則后果……可別怪我沒提醒過你?!?/br> 綠葉叢中的小姑娘還在怔忡,又一道聲音從頭頂傳來?,悉悉索索,原來?是江安語也?踩入了泥里,手里一把一寸的小尖刀正?扎在一條小蛇的七寸上。 “還有,我姓江?!?/br> 冬兒點?點?頭,臉上的笑容更?真切了一些: “是,奴婢謹遵江大人教?誨!” 暮瀟回來?攏共歇了三日,便要啟程回皇都復命。越過重固就是南明邊境,金裕軍不便同行。除了完成任務歸心似箭的虎師重騎,其他人興致都不高,連阿歡和水娘也?心事?重重。 江安語一向心直口快,無所顧忌,直接對暮瀟說一不做二不休不要回去了。 “本來?我們就是逃命至此,現在回去無異于?羊入虎口,安王后豈會放過你?死路一條?!?/br> “再?說秦王要尋的寶尋到了,某人也?得?償所愿,人家正?是功德大圓滿感?動到論?功行賞的時候,你去橫插一腳也?沒什么意思。不如撤回發羌另起爐灶,或者回金裕找你舅舅也?好,沒道理去趟這渾水?!?/br> 阿歡聽了眼睛一亮,她正?愁如何表明心意呢,正?好接上了話: “是咧,江侍郎話糙理不糙。陛下囑咐要屬下跟著主子,就是怕您回去,在南明他力?有不及。旁人都說發羌亂,再?亂也?比龍潭虎xue的南明好??v是真有什么放不下的,他日慢慢籌謀,何必現在冒險回去呢?!?/br> 兩人口水都說干了也?未見暮瀟表態,已經熟知對方驢脾氣的江安語還有什么不明白的。 果然暮瀟表示她心意已決,不必再?勸,過了重固她們就分道揚鑣。 昨夜剛下過一場小雨,以荒林為界慢慢進入了戈壁灘,列隊整齊的騎兵走在官路上,馬蹄下,原本粗糙濕潤的礫石很快就風干了,揚起的沙讓人呼吸不暢快。 身后不遠處,阿歡和水娘還帶著金裕軍遲遲不肯離去。 但他們也?未再?行軍前進,這片小沙漠已經是南明境內,再?深入勢必會跟守城的邊境戰士對上。 沙漠上矗立的界碑被侵蝕的有些殘破了,盡頭處,土褐色的山丘向下,道路也?漸漸開闊起來?。 江安語回頭望了一眼,站在高處的人影越來越小,直至最后完全看不到了。 也?許是心情的原因?,這一路回皇都的天不是陰沉沉的就是小雨,竟沒有放晴的時候。 無言的旅途到了終點,天氣還更?惡劣了些。 江安語抬頭見不遠處籠罩在陰霾下的巍峨皇都,黑云壓城城欲摧,品出幾分山雨欲來?的壓迫。 像一頭猙獰的巨獸要將人一口吞沒。 城外?十里,兩大軍營住滿了人,以太尉為中心的許多武將并文官都住在這里,有些甚至還拖家帶口,實在住不下了就安置到附近的農莊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