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章
村里人面面相覷,胖嬸兒先出聲道:“昨兒我兒子去鎮上問過了,就是這個價兒,比去年便宜了些,說是種紅薯的人家多了,價格就降了點兒,村長,我這兒登記九十石?!?/br> “我昨兒也去問了,今年就是這個價兒,村長,我家六十石?!崩钍宓?。 村長點了點頭,想了下繼續道:“這是第一次和人家合作,也是體現清水村風貌的時候,家里那些爛的,不好看的就不要拿出來賣了,自家要先檢查一下,聽到了嗎???” 其他人見狀連忙點頭,陸陸續續報上了自家的斤數,戚老漢也想上前被戚李氏拉了回來,“別聽他們的,萬一賣便宜了怎么辦,一年到頭也就指著這點子收成了?!?/br> 和戚家關系不錯的也駐足停了下來,大多數村里人都還沒抽出時間去鎮上問價,心里總是有些打鼓,雖說李鐵柱,胖嬸兒兩人也確實挺可信的,但總沒自已打聽到的讓人放心些。 清水村二百多戶人家,五十多戶沒有登記,想著自家辛苦些,一斤不說多一文,能多半文都是不小的數額了。 次日一早,吳掌事就帶著一眾伙計,外加十輛專門用來拉貨的牛車,浩浩蕩蕩的進了清水村,每輛都有三頭看著非常強健黃牛拉著,氣派極了。 顧堯收拾了三十五石出來,不小心砍爛的,外表有蟲眼不那么美觀的還有個頭小的剩下了七八十斤,就不賣了。 等吳掌事和村長過來,查驗了下紅薯,滿意的點了點頭,笑道:“顧小子,你家紅薯不錯,我就都收了,明年繼續合作啊?!?/br> 戚蒔端了幾碗溫水遞給吳掌事和幾個正在搬紅薯的伙計,吳掌事笑著點了點頭,道了一聲謝,“我還要去其他人家,就不多留了?!?/br> 說著便和村長走出了顧家,往村里其他人家去了,留下的伙計繼續往車里搬貨。 三十五石紅薯賣了八兩四錢,戚蒔別提多高興了,“咱們要是能有多點兒的地就好了?!?/br> 顧堯笑道:“去年買田的時候因為家里存銀不夠,所以有幾畝旱田沒有買下來,晚些時候我再找村長一趟,也不知有沒有被旁人買走?!?/br> 戚蒔點了點頭,家里田地多了,顧堯也能輕松些,不用再冒險打獵了。 清水村賣紅薯熱熱鬧鬧的忙活了一整天,吳管事也沒想到能收這么多,又派人去鎮上趕了六輛牛車才全部把紅薯走。 “什么?!都是二文一斤?!”戚李氏不是很相信,“你跑了幾處???有沒有把鎮上收紅薯的粉絲坊問過一遍???” 戚良灌了口水,回道“娘,我跑了一天,都問過了,都是二文錢一斤,其他過去的問到的也都是這個價?!?/br> 戚李氏聞言瞥了眼戚老漢,道:“你快去看看,那收紅薯的走了沒,沒走的話咱就也一起賣了吧?!?/br> 戚王氏撇嘴道:“娘,我剛從外面回來,那牛車都拉滿了,吳掌事也已經回去?!?/br> 戚老漢聞言,重重的磕了下煙斗,氣道:“就知不該聽你這頭發長見識短的婆娘的!” 戚李氏瑟縮了一下,她怎么知道那顧堯還真一點兒貓膩都沒有,老老實實報的價啊,現在說啥都晚了,家里的紅薯還是得自家漢子一趟一趟拉去鎮上賣了。 其他沒賣的人家也悔青了腸子,就不該聽那戚李氏的,那就不是個好人兒!但悔之晚矣,只能費些力氣了。 第36章 中秋 家里的玉米翻曬好了,留了十幾幾辮子掛在墻邊沒有剝,剩下的都裝車被顧堯拉到鎮上賣了。 兩畝地收了十五六石的玉米,顧堯拉走了十五石,玉米價格比稻米便宜很多,但勝在產量高,如今鎮上三文一斤,賣了五兩四錢,顧堯沒有在鎮上多逗留,給自家小夫郎買了兩包糕點,就回家去了。 秋意漸濃,樹葉紛紛落下,鋪滿了鄉間小道,如今家用的銀子已經有三十兩并六錢,足夠夫夫二人過個好年,顧堯也沒那么緊迫了,最近這幾日都沒上山,在家里陪著戚蒔忙活家里的活計。 轉眼中秋臨近,清水村家家戶戶都開始忙活過節的事兒,貨郎也開始走街串巷,吆喝著從府城進的新鮮物件兒和吃食,新出的的棗泥餡兒的月餅深受大家伙兒的歡迎,沒錢也要少吃頓rou買塊兒給家里人嘗嘗。 顧堯也不例外,之前一直都只有五仁兒餡兒的月餅,又貴又不好吃,反正顧堯二十年來,一直都吃不慣。 今年新出了棗泥餡兒,就在貨郎那兒買了十塊兒回家,糾結了下,還是又買了五塊兒五仁餡兒的月餅,戚蒔看著似乎挺喜歡吃的。 村里人開始節前走親戚,村道上人來人往,時不時傳來一陣陣小娃娃們嬉笑打鬧的聲音。 顧堯和戚蒔都無親戚可走,夫夫二人在家里用剛買回來的專門做燈籠用的紅布還有顧堯早上砍下來的竹子做紅燈籠,準備做好掛大門上,看著喜慶。 顧堯正在削竹條,戚蒔在廚房熬漿糊,就聽到門外傳來戚游的聲音,“四兒,在家嗎?” 顧堯看了眼門外,怎的一大早就過來了。 戚游和齊羽夫夫倆穿了一身嶄新的秋衣,齊羽手巧,還繡了些花樣在上面,看著樣式比村里大多數人穿的都好看。 戚蒔連忙把兩人迎進堂屋,拿了盤糕點和干果放桌子上,溫聲道:“三哥,三哥么,吃些點心?!?/br> 齊羽拿了塊兒桂花糕,嘗了一口,笑道:“是甜齋的罷,吃著還是原來的味道?!?/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