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2章
書迷正在閱讀:丞相遲早要造反、大上醫、養成一個大唐、農家種田日常、腹黑丞相總是威脅朕、斗羅:從武魂殿開始建造神國、重生之全都來寵我、穿書后我靠寫文爆紅娛樂圈、開局被始皇問斬怎么辦?、快穿:錦鯉美人狠狠拿捏病嬌
只是中風這病,說是單純被氣出來的,也有可能,畢竟老皇帝人已經老得差不多了,大半截身子已經入土的東西,橫生出些病癥也實屬正常。 可他就是覺得奇怪…… “下令,下令……封鎖消息,”唐知易撐著腦袋,指尖顫抖著,說出來的話一字三頓,聲如蠅蚊,半點氣勢也無,“找……找紙筆給我,我要……找人!” 這等關頭,還有什么人是非找不可的? 看在這三皇子好歹是說出了點有用話的份上,老太監將這問題窩囊地咽了回去,隨手遣了個侍女去給他找來了東西。 老太監得了令,自己便風風火火地率先跑了,只留下那小侍女跟唐知易兩人大眼瞪小眼,站在一旁直等到這位三皇子寫完了……信,抖了抖紙張,才重新將她招去身邊,把信封塞進了她手里。 “去……將這信送去柏府,”唐知易握緊了小侍女的手——這個動作很不合規矩,小侍女卻已然被對方的語氣唬住,手也不由得攥緊了信,“讓他們找人……找人來救駕!” 然而,紙是包不住火的。 宮內的消息不脛而走,先于老皇帝的口諭流傳入了民間。 一時間,人心惶惶,普通百姓們個個都生怕這土地一朝易主,自己這窮苦一生換來的家財幾兩瞬間便會灰飛煙滅,只好紛紛看著那些豪強世家們的眼色,恨不得將衣物銀兩全都打包好放在枕頭底下,只等著哪天半夜里聽著風聲,可以跟上出走的第一波隊伍。 可奇怪的是,皇城內的世家們,以董家為首,全都穩坐如山,半點沒有要給自家屁股挪個窩的意思。 “眼下是個好機會,”一個男人站起身,朝著坐在主位上的老者鞠了一躬,說道,“那老東西這么些年來始終不愿放糧,非得將這權柄牢牢抓在自己手中……既然現在他已經不行了,三皇子又是個沒用的阿斗,民心四散,正是流民百姓們嗅著味兒屯糧的時候……” “我們只消高價出手糧倉里的積糧,便能狠賺一筆,再用這筆錢去打通城東、城西兩路,半個皇城的糧道都得易主!長此以往,這天下糧倉自然也得落入我董家名下,諸位,到時候,這皇城……皇宮之外,還不得是我們董家人說了算!” 一人之下,萬人之上。 好狂妄的野心。 董若晴坐在稍遠的位置上,不動聲色地端起茶杯抿了一口。 要說這皇城內最具財力的世家,實在是非董家莫屬。在其他世家還在試圖將人塞上官位,去皇帝面前混個眼熟時,董家早就已經選好了屬于它的路——錢,足夠的錢,才是這世間最有力的依仗。 這份觀念被層層灌輸,孕育出了一代又一代狂熱且虔誠的金錢追求者。 而在這將眾人聚之一堂的家族議事中,自然是什么豺狼虎豹都想跳出來冒個頭,以彰顯一番自己的“聰明才智”。 聽著周圍的竊竊私語,其間不乏對男人言論的贊同聲,董若晴微微蹙起眉頭,實在是不敢與其茍同。 “君子愛財,取之有道,大伯父將發國難財說得這么清新脫俗,到時候要是萬一功敗垂成了,可別想著拉上我們墊背才好?!?/br> 茶盞與瓷盤相碰,發出了清脆的撞擊聲,好歹算是將這幫沒腦子的從一時的熱血上頭中給挽救了回來。 “說得也是啊……” “眼下太子還是個變數,到時候萬一醒了,這……” “長輩說話,哪里有你一個小輩插嘴的份!”男人——大伯父的風頭瞬間被搶,一時有些氣憤,不由得轉頭怒斥道,“這天底下,想成大事者皆為富貴險中求,哪有什么平穩的勾當……” 勾當。 董若晴似乎是被這個字眼給逗笑了一瞬。 “怪我記憶不清,多嘴一問,董家的論資排輩,什么時候是按年歲來的了?”她也站起了身,目光沒看向對方,而是緩緩掃向底下坐著的人群,瞧見這幫人個個都低下頭當起了鵪鶉,面上又是一哂,“要我說,諸位若是為了這么點毫毛就將心里的道義丟了,這錢怕是賺得也不安穩吧?不錯,臟錢來得是快,可若是未來再想抽身,就免不了要惹上一身腥了?!?/br> 說到最后幾個字,她手中折扇一轉,意有所指地點了點這位臉上青一陣白一陣的大伯父。 “你放肆!”大伯父被這么嗆聲,卻也實在是說不出什么有力的反駁來。 董若晴說得對,董家也不過是個吃人的地方,誰能賺的錢多,誰就是大王;如今的董家,除了坐在主位上的老者,董若晴簡直是獨占鰲頭。 被一個女人,一個不過二十余歲的女人壓了一頭,這事兒無論怎么想,都是橫扎在他們心中的一根刺,拔不出咽不下,就這么頂在喉頭,私下的茶余飯后自然是少不了幾份唾罵,面上卻只能忍氣吞聲地瞧著對方的眼色。 原因無他,董若晴除了有錢、有腦子賺得盆滿缽滿,以至于這道上的人都得給她薄面之外,最大的依仗,便是唐知文和柏清舟——一個太子殿下,一個柏大帥的長子,無論是哪個的名頭抬出來,都足以壓得他們喘不過氣。 可如今太子殿下式微,柏府的人又被派去了偏遠邊關,誰能幫得了她? 誰還能幫得了她?! 想到這一層,大伯父的胸膛又不由得挺了幾分,跟底下幾人交換了個眼神,這才重新抬眼看向董若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