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3:第1542章 開小灶
“能這么想是好事,有人比較著,也能互相督促進步?!?/br> 林小福聽了之后本來驚訝余家的安排,但見少年靦腆地低了頭,連忙開口。 這位表兄弟性子不似開朗愛說話的余程學,內向的人也多敏、感,怕他多想,林小福自然又鼓勵了一翻。 林小祿還沒放學,林小福當下就做了安排。 余程志和楊曄就住到林小祿的屋里去,林小祿住到東屋和娘一起住,林小春就去方家住些日子。 反正林小春現在也是早出晚歸,早上去方家幫著包餛飩,如今她吃餛飩已經不要錢了,因為干了活,她也就不用堅持付錢。 之后跟著方長學去醫館,中午在醫館吃飯,晚上再一同回來。 如此,在家中有了幾個少年人長住的情況下,將她丟到方家去與方翠作伴,反而更好。 都與方家這么熟了,加之林小春本來就每天跑方家,又與方翠情同姐妹,林余氏也就沒有反對,一時竟忘了想。 若家里有幾個少年人,那方家不也有兩兄弟? 林小福自然不會說穿的。 因此,將不用考科舉的小讀書郎搬到東屋,西屋給了余程志和楊曄,趙子富則和楊瑞住西廂,楊誠過來,趙迎春也就跟著過來了,他們還住西角院里。 這么一安排,方便又不會擁擠,白天讀書他們會呆在各自的屋里,兩個人同屋也不會嫌吵。 但有時也會集中到西廂趙子富的書房里,而這時多在討論課業,商量什么主題的策論應該如何寫,怎樣破題更有風格。 方長宇還沒放假,晚上也會過來這邊和大家說說話再回。 家里一下多了這么多人,林余氏卻忙得很開心,她喜歡這樣的熱鬧。 而林小福給的家用銀子也翻了倍,趙子誠還時常出門買些吃食回來。 就這樣過了兩天,林小福和趙子誠商量,托了方正揚聯系方長宇的師長徐先生,待私塾放學之后,每天下午兩個時辰,來林家給少年們講科舉。 不同于村塾的夫人,有的是秀才、有的只是童生,鎮上私塾的先生,秀才是最低門檻,還有舉人呢。 明年沒有春闈,自然不用急著趕考去,而這樣的先生自然是熟知科舉花樣文章的。 請了這樣的先生來開小灶,對少年們有大好處。 隔天午后,徐先生就同著方長宇過來了,林小福讓趙子誠去招待,寒暄了幾句之后,就在西廂書房里講課。 擱了兩個火盆讓書房暖和一些,又給徐先生桌旁放了一盤糕點,還有暖壺可自己添茶。 即使每天只有兩個時辰,招待起來也是很重視的。 加上方長宇,一個先生帶六個學生,而束修是二兩銀子一天,一直講到臘月二十九,一共五天。 明明只有四個時辰,卻要二兩銀子,少年們心中咋舌,自然沒人敢大意,都認真地聽先生講課。 也為了不浪費這二兩銀子,他們減少了睡覺、閑聊的時間。 也早早準備好問題,做到有目的地聽課、有目的地提問,不糟蹋機會,也不浪費先生的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