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9章
書迷正在閱讀:你好,請收貨[np]、失控雪山、閃婚而已[先孕后愛]、白月光拒絕渣攻求復合、川崎、送你一朵小荷花、閃婚、丫鬟命、撞南墻、大乾廢太子,皇帝跪求別造反
就是怕賀白要是一個不小心,給他死在了去南港的路上。 可賀白此時哪里聽得進去任何一句泉,他的內心已經不能夠再用火急火燎來形容了,更甚至是被某種恐懼封閉了五官六感,對于阻止他的人和事統統都是充耳不聞的。 袁征緊跟在賀白的屁股后頭是怎么也叫不住人,最后實在是忍無可忍,朝前沖了兩步,擋在了那個馬上就要上了那輛灰色小大眾的高瘦男人的身前。 “你…你先別著急,賀白,賀白?” 袁征聲音急的有些抖,他伸出手在賀白的肩膀上用力的晃了晃。 見賀白還是那副聽不進去人說話的模樣,袁征極力的放緩了語氣,語重心長道:“你一個人開車不行,我陪你吧,我跟你一塊兒去?!?/br> “就開我的車,你先回去換件利索的衣服,下來我跟你一塊兒現在就出發,行不行?” 袁征望著曾經熟悉的那雙眼睛,此時此刻就像是被推入了冰冷的深潭,曾經經常存于其中的溫潤與平和再不復存在。 好在在聽到袁征的話的時候,那雙眸的底處終于浮現出了一絲無助的掙扎。 賀白的瞳孔有些抖,他的下嘴唇此時已經是凍僵的狀態,影響的他的發音似乎都有些困難。 袁征看不到賀白沉在黑暗中的表情,只能聽到一聲走投無路的“謝謝”。 …… 南港是四季如春的南方城市,它臨海,是國內有名的魚米之鄉。 快要過年了,這里的人們有著自己的風俗習慣,雖然披著與世界接軌的多元化國際化外衣,但若是進了小街小巷里,還是能看到許多南港當地人的生活習性的。 比如他們會把各式各樣的風干魚擺在門口,他們會給自己家的窗戶上貼著極具當地特色的窗花或者年畫。 這里的微風是帶著濕氣的涼,帶著一眼望去的白墻灰瓦,都是濕霧霧的味道。 這就是蔣萍的家鄉。 也是陳建蕓的。 自從蔣萍把姥姥姥爺從南港接到永寧來之后,生活忙忙碌碌,一直都沒能有機會回來過。 以至于家里的孩子們還從未見過mama的故鄉,更不知道自己的母親曾經二十多年,究竟是在一個怎樣的環境下生活的。 她是因為什么溫柔,又因為什么嬌氣,她把愛如何定義,又是如何理解。 父親之于母親又是一個怎樣的存在,說實話,就連家里最穩重的賀白,都很難說的明白。 所以賀薇不理解蔣萍的一蹶不振,也不光賀薇。 所有的孩子們都不理解,只不過是有兩位不說罷了。 第二天清晨的陽光,灑在了村落中央的水池面上,給粼粼的水面鍍上了一層淡淡的金光,像是一枚恬靜的蜜蠟。 這是南港周邊的一個小鎮,其中的村落有五六七八個,一個村落就是一個典型的徽派建筑群,每個村子的人相互知道相互認識,卻又不愿意相互幫助。 他們同自己的家族抱團,與臨村的家族競爭,有的村落之間相處的好,有的就有點冤家對頭的樣子。 說幼稚來也幼稚,都是有著幾百年歷史的底蘊了,卻較著小學生似的的勁。 陳建蕓和蔣萍雖然不同姓,卻在一個村子里長大,還住了個隔壁兩鄰。 但這個村子里還是陳姓多一些,基本上可以說是祖上就是個姓陳的老頭,而蔣萍家里則和這位陳姓老頭關系不大。 雖說蔣萍的父親也是在這個小地方生長起來的,但他們的根卻不在這里,他們不和這里的父老鄉親一同在特定的日子里祭祖,也不會在家里有大事小事的時候就跪入祠堂祈禱。 蔣萍也是在自己很小的年紀依稀聽到過,她的祖父還是祖父的父親,是個外來戶,有點學問,一直留在這里教書,所以就一直留在了這個村子里,安家生子,世世代代。 所以在某些時候,蔣萍覺得自己接走父母,也并不算是一種背井離鄉。 她其實也一直有想過一定要找機會回來再看看,雖然說這里已經沒有了親人與故友,但她還是期待著與這里的白墻灰瓦,小橋流水再次會面。 只是沒想到自己一直計劃的回鄉,竟是以這樣的方式。 南港獨有的帶著清水味的空氣,讓蔣萍內心升起了一股久違的平靜。 她帶著蔣沐凡走在這石板路上,似乎是快要忘了自己在臨出發前,對著身后的男孩說了多么重的話。 她們甚至是從出發到從烏煙瘴氣的火車站中出站,都沒有說過一句話。 但等進了蔣萍從小長大的村落里,竟然對蔣沐凡開口說的第一句,不是難聽的怪罪與埋怨,而是一個輕飄飄的問候—— “你肚子餓不餓?” 蔣沐凡受寵若驚,連忙說自己不餓。 但蔣萍似乎是心情不錯的,帶著蔣沐凡還是像旅行似的,去了一家自己從前常去的小早餐店去吃了一頓。 蔣萍離開家鄉要三十年了,家鄉的變化很大,很多路她都不認識了。 說實話,那個早餐店蔣萍確實沒什么自信能找到,但也就是抱著試一試的想法去的,結果沒成想,那個早餐店竟然還成了老字號,擴了店,還裝了修,里面坐了許多客人,有本地的,也有游客。 這個時候蔣萍才恍然大悟,原來自己的家鄉是被開發了,當作了旅游景區,做成了類似古鎮商業街的旅游產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