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0章
每次下地指導種植,總有不少人圍觀,如果提前放出風聲,圍觀者半點不會比今天少。 他身穿綢袍,帶著隨從,亦步亦趨跟在姜舒月身后。姜舒月邊講邊走,時不時被四爺扶一下,行進速度很慢。 四爺站在姜舒月左邊,左寶樹站在右邊落后一步的位置,認真做筆記,不時提問。 這個位置是他與雍郡王的默契,也是雍郡王能夠忍受的極限,敢再往前走一步,便會被各種形式阻攔。 左寶樹認真記下這兩條,見姜舒月絆了一下腳,被四爺扶住,拉到身邊,趕緊放緩腳步,同時提醒后面的人減速。 等了一會兒,才問:“與麥苗的長勢有干系嗎?” 姜舒月沉吟片刻:“墑情不夠,要在麥苗開始生長前澆水,晚了會影響收成?!?/br> “這幾日天氣正好,是否可以澆水?”左寶樹又問。 姜舒月點點頭:“中午溝渠開化,澆水也便宜。不過耐旱小麥比普通冬小麥需水少,這個好理解吧?” 等眾人回應,又道:“所以我說的是灌溉,不是灌溝?!?/br> 這時耐旱小麥的優越性就體現出來了,更耐旱,需水少,灌溉就夠,節省了不少人力。 眾人聞言松了一口氣的同時臉上露出欣喜。不為別的,主要是澆水的工作太過繁重。 姜舒月熟悉情況,很理解他們的心情,趁機勸說:“興建了農田微水利的莊子存水更多,澆水也方便。沒建的莊子,條件允許的話,盡量建一套。哪怕建個簡易的,用起來也比沒有強?!?/br> 轉頭問左寶樹:“建個簡易的用多少銀子?” 左寶樹想了想,回答:“一百兩?!?/br> 姜舒月瞪眼:“這么多?”還只是簡易版的。 忽然想到自己畫的設計圖,又閉嘴了。 全靠人力,各種開溝,還要建小型水庫,一百兩可能不夠。 又轉頭看四爺,可憐巴巴:“王爺,朝廷能給點補貼嗎?” 左手政府,右手承包商,身后是人民群眾,應該比較好談。 再說是政府補貼,也不花四爺的銀子,爭取一下萬一有呢。 四爺統管全局,對農田水利情況知道得比姜舒月和左寶樹多。 噶爾丹被殺,朝廷罷戈,而旱災持續,朝廷本來用于征戰的銀子,可以挪過來一部分賑災。 但高產玉米橫空出世,讓朝廷節省了賑災的銀兩,四爺便打起了這些銀子的主意。 經常帶王妃出來巡視,路上聽她念叨最多的,便是年景不好。 年景有多不好,欽天監早有預判,時旱時澇,情況不定。 久旱必生蟲,久澇必生疫,皇上圣明,已經開始著手應對。 四爺暫管農事總督府,同時在戶部行走,適時上了一份奏折,主題就是興建農田水利。 大到修建水庫、河渠,小到補貼自建水利設施,都有案例參考,預算做得相當詳細。 主打澇時蓄水,旱時放水,人為平均旱澇,造福百姓,以安民心。 為了祈雨,這兩年皇上徒步去了好幾趟天壇,然而收效甚微。有一次差點頒下罪己詔。 上天有好生之德,若降下災禍,必然是皇帝德行有虧,觸怒上天所致。 雖然是封建迷信,確實可以起到安定民心的作用。 不過話又說回來,有別的法子避免災禍發生或者減少損失,哪個皇帝也不想頒下罪己詔,證明自己德行不夠。 類似罪己詔的檢討若能用錢解決,再好不過。 四爺的折子遞上去,很快得到批準。但現在批準的,只是一個立項,具體怎樣落地還得有具體措施。 現在被王妃問到臉上,四爺只能說:“我會盡力?!?/br> 做了快兩年夫妻,姜舒月了解四爺,事情辦成之前,不會半路開香檳。 他說考慮,意味著已經在辦了,他說盡力,事情基本辦成了,他說成了,就是收尾完成的意思。 這人做到十分,只肯說三分。 “那我替鄉紳和百姓,謝過王爺,謝過朝廷了?!苯嬖鲁臓敻I?。 能在京郊買得起田莊的,至少也是個鄉紳。朝廷補貼農田水利,肯定不會補貼王公貴族,必然補貼到鄉紳手里。 鄉紳也分等級,據姜舒月所知,大鄉紳趨利,有眼光也有銀子,在高產玉米推廣的時候,便把農田微水利修建好了。 區區幾百兩,對大鄉紳來說不算什么。 小鄉紳就不一樣了,拿出百兩銀子好似割rou,動作遲緩。 若朝廷肯補貼一些,小鄉紳咬咬牙也能建起來。 建成農田微水利之后,鄉紳受益,佃戶同樣受益。 至于自耕農,可以補貼到里正手中,幾個村子合起伙來建。 在災害不斷的小冰河時代,想要勝天半子談何容易,但興建農田水利,絕對是個好辦法。 姜舒月朝四爺福身,其他人全都跪倒。 幾百人烏壓壓跪了一地。 從田莊出來,姜舒月專門找了大堂姐說話,把姐夫家投靠明黨的事說了,最后道:“黨爭于朝廷無益,于家更是有害,大堂姐回去勸勸親家公和姐夫,別摻和太深?!?/br> 上輩子斗得厲害,心累得很,重新來過,舒心只關注自己的小家,用心經營高產糧食的田莊,完全沒注意外部情況。 并不知道夫家參與了黨爭,追隨的還是明黨。 哦豁,小伙伴們如果覺得海棠書屋不錯,記得收藏網址 target=_blank class=linktent>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托啦 (gt;.lt;) lt;a href= title=蒹葭是草target=_blankgt;蒹葭是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