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7章
話音未落,被一只煙袋鍋敲在腦袋上,聽左莊頭罵道:“混賬東西!管飯,管什么飯,家里缺你吃食了!” 左寶樹疼得直齜牙:“不管飯也干!” 姜舒月沒辦法,只得道:“那行,今天就是翻地,一家去一個人,誰家有灶灰挑些過去?!?/br> 田文不解:“灶灰各家都有,東家要那東西做甚?” 左寶樹幫小院干過活,聽姜舒月講過草木灰的功效,便由他給眾人科普。 田文聽完直拍大腿:“要說咱種地不如東家,身邊現成的肥全都扒出來扔了?!?/br> “哥,干活我去吧,我想跟東家學種地?!碧镂鋼现X袋說。 田文白他一眼:“你想學,我還想學嘞。我這就回家扒灶灰去!” 見田文走了,田武趕緊追上,眾人也一哄而散。 姜舒月交代左莊頭一聲,讓在村口集合,就回家安排飯食去了。 回去的路上遇見幾個婦人帶著孩子,與姜舒月問好。姜舒月問她們做什么去了,有個婦人回答,去地里澆水了。 天太旱,地里的大豆秧苗不澆水得干死。 婦人們見姜舒月滿頭是汗,問她進村有什么事。姜舒月把事說了,馮巧兒催她:“姑娘快走吧,吃飯人多,得趕緊回去準備?!?/br> 婦人們忙問要不要幫忙,正中馮巧兒下懷,當場點了兩個會做飯的,一起帶回家。 田武正在往外挑灶灰,抬頭見自家婆娘跟在東家身后,便問她做什么去。田武媳婦說到小院幫東家做飯,田武一聽就知道是怎么回事了,忙喊他婆娘:“別去,回來看家!” 田武媳婦橫他一眼,理直氣壯:“咱家得東家這些恩惠,過去幫個忙怎么了!再說我就回去告訴娘,說你忘恩負義!” 說完再不看丈夫,跟著走進小院。 安排好中午的飯食,姜舒月帶著立夏和小滿扛上鋤頭去村口集合,之后一行人浩浩蕩蕩往圍場而去。 走到地頭,左莊頭蹲下抓了一把土,對姜舒月說:“東家,是好地,這塊地比莊里的地肥?!?/br> 姜舒月點頭,信心滿滿:“這里種玉米產量更高?!?/br> 聽她提到玉米,左莊頭與幾人對視一眼,試探著問:“東家,莊里能種玉米嗎?” “能啊?!苯嬖卵劬σ涣?,“有人想種嗎?” 之前她搞創新,在兩茬冬小麥之間輪作大豆,講道理磨破嘴皮子,只有不到半數人家愿意試。 今年秋天滴雨未下,幸虧去年冬天下了一場大雪,把田莊周圍的河溝填滿了,不然澆地都成問題。 小冰河期的災害都是連著的,一連幾年大旱也不是沒有過。小麥的耐旱能力遠不及玉米,與姜舒月手上經過改良培育的玉米更是沒法比。 玉米澆點水就能活,頂多減產,而原始版本的小麥則有可能絕收。 奈何與麥茬豆一樣,莊里的佃戶從來沒種過玉米。當初推廣輪作尚且如此困難,讓佃戶放棄小麥改種從未種過的玉米,基本不可能。 后來二十畝地玉米大豐收,姜舒月讓莊里的勞力幫忙收獲,也沒人心動,主動提出改種玉米。 田莊的地雖然是姜舒月的,可租種給佃戶,地里種什么佃戶說了算。 當然,北方都種小麥,很少有別樣。 剛剛聽左莊頭主動問起,姜舒月心中升起希望。 左莊頭很謹慎,盡管聽兒子說過玉米的畝產,也親自去地里幫過忙,可那個畝產的數字太嚇人,讓他感覺不真實。 見問,姜舒月實話實說:“寶樹哥說的沒錯,精耕細作畝產一千三百五十斤,大田能有一千斤?!?/br> 玉米收獲之后在莊里的場院脫粒,之后運到圍場統一稱重,村里人并不知道具體產量。 雖然有心理準備,眾人還是齊齊空咽了一下口水,而后齊齊看向左莊頭。 左莊頭捏緊手里的煙袋:“咱們沒種過玉米,怕出不來這么多?!?/br> 與朝堂上的關注點不同,窮苦百姓從來不關心口感,只關心產量。 若沒有驚人的產量,玉米再好吃,他們也不會種。 “這個好辦?!苯嬖乱呀泿С鐾降軄砹?,她看向左寶樹,“我那二十畝玉米都是寶樹哥在管,他已經記下要點,完全可以指導大家耕種?!?/br> 想了想又補充:“玉米比小麥好伺候,耐寒抗旱,產量高,除了口感差些,幾乎沒有缺點?!?/br> 簡而言之,會種小麥的,都會種玉米。 眾人聞言羨慕地看向左寶樹,第一次感受到了識字的好處。 田莊初代“技術員”左寶樹在心里捋了一遍玉米種植過程,又想起放在家里的小本本,瞬間挺直腰背。 姜舒月勸佃戶們留出一半土地種春玉米,另一半播種冬小麥。 “玉米賣不上價,不如小麥值錢,明年交不上人頭錢就得被抓去服苦役?!币晃焕险呖嘀樥f。 不等姜舒月回答,左莊頭已然反駁回去:“萬一明年還是不下雨,小麥收不上來呢?” 老者語塞,低下頭去。 左莊頭看看老者,又看眾人:“大伙兒是怎么想的,都說說?!?/br> 左莊頭是村里最好的莊稼把式,村里每年種什么,怎么種全都比照左家。 這會兒見左莊頭有意留出一半地改種玉米,紛紛表示愿意追隨。 統一思想之后,左莊頭才看向姜舒月:“東家,咱們都愿意留出一半地種玉米,只是種子……” 哦豁,小伙伴們如果覺得海棠書屋不錯,記得收藏網址 target=_blank class=linktent>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托啦 (gt;.lt;) lt;a href= title=蒹葭是草target=_blankgt;蒹葭是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