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9章
四阿哥怎么可能到工部來行走,還接了農事司的差事? 無視所有震驚的目光,四阿哥也沒跟任何人寒暄,拉上農事司主事劉良就走,直奔霧隱山田莊。 劉良跟在四阿哥身后站在小院門前的時候,感覺屁股都快著火了。 原因無他,馬騎太快。 彼時小院也很熱鬧,并沒人聽見敲門聲,所有人都在后院收玉米呢。 小院不在村里,前后左右都沒有鄰居,所以當初蓋房子的時候,姜舒月特意做了擴建。 后院留出一畝地種糧食。 一畝地分種三類作物,均分之下,留給玉米的只有三分地多一點,也就是二百個平方。 可就是這二百個平方的開荒地,收獲的玉米堆成一堆,金黃喜人。 姜舒月讓人把玉米堆攤平曬好,吩咐立夏和小滿:“三天后脫粒稱重?!?/br> 這會兒左寶樹也在,看著被攤平的玉米堆,激動得直撓頭:“這一堆脫粒之后怎么也有三百斤?!?/br> 姜舒月繞著玉米堆轉一圈,糾正他:“應該有四百多斤的樣子?!?/br> 左寶樹不可置信地也圍著轉了一圈,看向姜舒月:“姑娘,三分地產出四百多斤,一畝地就是一千兩百多斤!” 比之前說的畝產千斤多出兩成。 姜舒月讓他稍安勿躁:“我這邊是精耕細作,水、肥和除草都跟得上。大田沒有這個產量,畝產頂多一千斤?!?/br> 一千斤也不少了,之前有人種玉米,畝產連四百斤都到不了。 靠天吃飯,畝產一千斤,左寶樹感覺自己跟做夢似的,看人都不真實了。 一畝一千斤,二十畝就是……兩萬斤! 兩萬斤糧食,夠全莊人吃半年了。 如果只吃半飽的話,能撐一年。 玉米種起來比小麥省事得多,產量卻能翻五倍。 雖然姑娘說玉米粗糙,不如小麥磨出來的面粉好吃,可再難吃那也是糧食,總比野菜、樹皮和土餅好吧。 人餓急了,有口吃的就不錯了。 在左寶樹為產量興奮的時候,姜舒月卻在為脫粒發愁。 三分地的玉米手工脫粒還行,大田里的玉米可怎么辦? 兩萬多斤玉米都用手工脫粒,全村一起上手掌也別想要了。 而且全村一起上并不現實,因為現在地里還有大豆,大豆比玉米嬌氣些,同樣需要人手。 后世玉米脫粒有電動脫粒機,她一個人就能給二十畝地的玉米脫粒,輕輕松松。 清朝沒有電,更沒有電動脫粒機。 沒有電動脫粒機,可以有手動脫粒工具啊。姜舒月忽然想起之前下鄉在一個村民家里看到過手搖脫粒機。不用一度電,給玉米脫粒干凈又省力,使用起來非常方便。 想著,姜舒月走進屋拿出紙筆開始畫手搖脫粒機在記憶中的模樣。 好畫之后拿給左寶樹看,問他鐵匠鋪是否能做出來。左寶樹看過搖頭,表示太復雜了,鐵匠鋪里可沒有這樣的能工巧匠。 恰在此時,姜舒月聽見有人敲門,吩咐立夏去開門。 院門打開,立夏歡喜稟報:“姑娘,四公子來了!” 姜舒月眼前一亮,拿著圖紙迎出去。 四阿哥走進院中,先看見姜舒月,而后就看見了跟在她身后的左寶樹。 “怎么有外男在?”他偏頭問立夏,聲音壓得很低。 立夏唇角抽了抽,心說您也是外男啊,嘴上卻小心解釋:“左寶樹是姑娘讓進來的?!?/br> 上回馮明知過來,她攔著不讓進,還跟馮巧兒和常mama吵架,被姑娘狠狠批評了一頓。 姑娘還說,她若只聽老太太的,就把她送回到老太太身邊。 她發誓賭咒自己以后只聽姑娘的,姑娘才將她留下,以觀后效。 今日姑娘喊了左寶樹過來收玉米,打死她也不敢攔了。 四阿哥聞言沉下臉:“忘了誰是你們的主子?” 立夏一抖,忍著才沒跪下,因為這時姑娘已然迎到近前。 “四公子,你看看這張圖上的器具能找人做出來嗎?”彼此問好之后,姜舒月直奔主題,同時將剛好畫的圖紙遞過去。 四阿哥仔細看過,問她:“做什么用的?” 姜舒月比比劃劃解釋:“給玉米脫粒用的手搖脫粒機?!?/br> “脫粒機?”四阿哥最近看了不少農書,也沒聽說過這個東西。 姜舒月又說了原理,印四還在理解,站在他身后那人已然道:“既能脫粒,又能將玉米芯排出,好精巧的機關!” 細看來人,姜舒月記起他是誰了,喊了一聲劉管事。 劉良笑著問姜舒月好,又道:“玉米難吃,產量又低,姑娘種玉米不如種小麥?!?/br> “誰說玉米產量低了?”見有人詆毀玉米,馮巧兒第一個不樂意聽,“我們姑娘在后院種的玉米,畝產千斤?!?/br> 左寶樹糾正她:“后院的玉米不止千斤,大田里的才是千斤?!?/br> 剛聽說姑娘要種玉米的時候,左寶樹管玉米叫苞谷,有嘲諷玉米難看又難吃的意思。 后來拿到種子,才發現并不難看,黃澄澄的,表面還有光澤,看著真像玉一樣。 等青煮的時候,把嫩的掰回家煮著吃,甜甜糯糯十分可口。 左寶樹便隨著姑娘的意思,管玉米叫玉米,不叫苞谷了。 劉良聞言睜大眼睛,人都傻了:“畝產千斤?怎么可能!” 哦豁,小伙伴們如果覺得海棠書屋不錯,記得收藏網址 target=_blank class=linktent>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托啦 (gt;.lt;) lt;a href= title=蒹葭是草target=_blankgt;蒹葭是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