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7章
“一兩銀子一分功德,玲瓏爐現在最賤的兩錢銀子一個,玲瓏炭兩文錢三個,這么些過冬的好物件,分發到大清各處日子艱難的百姓手中,光京城一年就少凍死上萬百姓哩!” …… “還有這官學夫人,捐獻官學二十七座,人家在朝廷打仗的時候,還捐了數千車的糧食,白花花的銀子直往戶部抬,就是為了叫咱們過上好日子呢!” “大家伙兒知道官學是干啥的不?就是能教人學本事的慈安堂,可比慈安堂好多了哩,不但教人識文認字,還教授君子六藝和女子德容功言,學好了可是能改換門庭咧!” …… “這儲秀宮秀女,雖說是為了得個好親事的,可也沒少做好事!” “你們瞧瞧,這排在九十七位的舒穆祿氏秀女,功德都有四千九,這些銀子可都換了御米御稻的糧種,也都分發到百姓手里了!” …… 有儒學教授撰稿,訓導官們拿著木頭大喇叭,整天不停歇地宣傳九十七位秀女為大清做出的貢獻。 時下百姓窮苦,去茶樓里聽說書還要花費幾文錢,舍不得的居多。 訓導官們說得可比說書精彩多了,很快就引來了看熱鬧的百姓們連綿不斷的叫好聲。 耿舒寧先前一直沒急著做太多改變,是在理想化的過程中跟隨胤禛南下北巡,認識到了這世道的國情,知道生產力不行,不得不放慢了腳步。 她先前拿出的很多東西都需要時間來消化,在沒消化之前,想改變什么都是空話。 如今距離她拿出玲瓏炭和玲瓏爐都有三年了,糧食和布匹也都已經漸漸在大清推廣開來。 她不是做的好事不求名的菩薩,自要叫所有人都知道,女子的本事不輸男兒。 至于這些秀女家里是不是出了力,那誰知道呢,他們樂意籌謀,那就做成功女人背后的男人們好了。 郭絡羅氏的效率,叫耿舒寧格外驚喜,她恨不能再多幾個郭絡羅氏就好了。 拿著御前腰牌可以自由進出宮闈的穎慧夫人聽說后,沖耿舒寧不甚恭敬地翻白眼。 “我這身本事也非天生,都是我郭羅mama教的,想得我這身本事,多選多幾個有野心的秀女,我替你帶出來就是了?!?/br> 當然,郭絡羅氏更不是菩薩性子,見耿舒寧兩眼放光,她笑得比耿舒寧還明媚。 “當然,若我功德夠了,穎慧夫人的名頭可不夠,至少也得叫我做雍夫人?!?/br> 耿舒寧:“……”雍字可是國號,這狼人比她還敢想。 不過郭絡羅氏的話,也確實叫她打開了思路。 上輩子她還有助理呢,沒道理這輩子都快升到女子界天花板了,還不養幾個秘書吧? 巧荷她們這些暗衛出身的,功夫比一般護衛都要強,但論動腦子,連心思最細膩的晴芳,都比陳嬤嬤要差得多。 至于她歲寧女官……嗯,就不自取其辱了。 還是尋摸合適的人才到自己身邊來,請術業有專攻的嬤嬤和夫人們給培養出來好了。 * 在第一場雪落下之前,京畿一帶甚至河南、山東和江南三省里,關于秀女功德的消息都已經廣為流傳,成為佳話。 為何這么說? 因為核驗過功德(積分)無誤的秀女,延暉閣秀女十九,漱芳齋秀女十三,儲秀宮秀女六十五,最高者得功德五萬二,最低也有四千九,無一例外都得到了出人意料的封賞。 得五萬二的首名秀女是延暉閣秀女,還有正好五萬的次名秀女則是漱芳齋秀女,分別出自九福晉董鄂氏母家的遠支和江南巨富之家的蘇佳氏。 前者跟著九貝勒做生意,賺的銀子咬牙全投入了戶部和兵部,幾乎是拿銀子來砸積分。 后者雖是江南巨賈,但沒有直接出銀子,而是換成江南稻米、布匹等輜重,捐獻給了朝廷。 而且那位蘇佳氏的外家,是前朝遺老代表人物之一的顧家。 蘇佳氏和外祖家沒少在官學免費為百姓們上課,甚至還廣撒啟蒙書籍,辦了許多慈安堂,收容孤兒和乞兒,在當地名聲極好。 郭絡羅穎慧將秀女冊子遞進宮里的第二日,皇上的旨意就下來了,連蘇佳氏那邊也八百里加急,送去江南。 叫董鄂向彤的秀女,得封三品宮令女官,賜丹書鐵契一座,可令其全家降罪一等。 遠在江南的蘇文勤,同樣得封三品宮令,賜丹書鐵契,令其全家降罪一等,自漢白旗,抬漢軍正黃旗。 其他秀女,功德一萬者共計十三人,全部封為四品內廷女官。 功德八千者九人,封為五品女史。 功德六千者四十二人,封為六品司記女官。 剩下的功德四千檔,則封為了七品奉儀女官。 當然,所有女官都可以選擇直接賜婚,或入宮在尚儀局學好規矩,侍奉主子三年。 滿三年者,賜婚時女官位提升一等,也可繼續留在宮里做女官,憑功勞晉升,直至封號女官,上不封頂。 * 宮里旨意一出,從京城慢慢往外,大清上下得到消息的八旗人家都炸了鍋。 尤其是沒將三宮秀女那些規則放在心上的,或家里不愿意掏銀子的、瞧不起底層百姓沒做什么實事兒的,腸子都悔青了。 他們哪兒知道,選個秀真能得到如此多的好處。 過去滿族家里的姑奶奶地位不低,那是覺得萬一祖墳冒青煙入了宮,能蔭及家人。 哦豁,小伙伴們如果覺得海棠書屋不錯,記得收藏網址 target=_blank class=linktent>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托啦 (gt;.lt;) lt;a href= title=target=_blankg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