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2章
幾乎所有人都期待能見見那位備受皇上寵愛的歲寧縣主,尤其是后宮妃嬪。 養心殿兩天叫了三回水,白日里那狐媚子都勾著皇上亂來,簡直是不要臉,有一個算一個都有捅刀子的心。 豈料耿舒寧就待在養心殿,哪兒都沒去。 祭灶時候,皇上奉太皇太后、太上皇和太后在養心殿,浩浩蕩蕩走完了流程,吃過胙rou就叫散了,沒給任何人機會說話。 大家又等著除夕宮宴,結果宮宴上也沒見著耿舒寧的身影,后宮妃嬪卻得知,自乾清宮宮宴回去后,養心殿又叫了水。 恨得眼珠子都要沁血的妃嬪,初一繼續蹲耿舒寧,一直蹲到初五迎財神,都沒見著這個讓皇上夜夜笙歌的狐媚子。 別說命婦好奇,宮妃也忍不住了。 不是沒人試探著在太皇太后跟前上眼藥,說耿舒寧不敬太皇太后和太后,身為皇上的女人,卻不過來給長輩請安。 太皇太后一如過去萬事不理的樂呵老太太,不接這話茬。 “歲寧那孩子孝順,這些日子天天在御膳房,忙著太上皇和哀家的膳食呢?!?/br> “哀家倒是不需要她請安,還是太上皇的身子更重要些,怎么,你們就這么迫不及待想見那丫頭?” 暗暗挑撥的妃嬪被堵得沒話說。 怎么說? 都知道耿舒寧到底是在膳房里,還是膩歪在龍床上。 但太皇太后都這么說了,她們非要將人提過來……這不是置太皇太后和太上皇的身子于不顧嗎? 誰也擔不起不孝不忠的名頭。 只是后宮里的妃嬪,還有與后宮牽繞不少的宗親命婦,都是后宅里殺人不見血的佼佼者,自是不肯就這么算了。 * 初五皇上一開筆,就在朝堂上拋下要選秀的旨意,令內務府和禮部加緊督辦的消息。 誰也不知道皇上要讓誰來主持選秀,有資格的無非是太皇太后、太后和齊妃,但三人都沒聽皇上提過。 大家就更坐不住了。 初八立春祭,皇上奉太上皇在先農壇,率文武百官行籍田禮,祭祀迎神,三跪九叩于先農,祈禱五谷豐登。 太上皇親手捧著御米,奉于先農祭臺前,敬告農神朝廷得到的良種。 胤禛親自將御米種下,再由工部尚書宣旨告知大臣們御米的收成。 得知御米畝產二百公斤,甚至不用輪作,可以立刻種植其他綠肥作物后,所有官員都大為震驚,跪地高呼農神庇佑大清。 春耕大典也有提早選好的地主和名聲極好的百姓、老莊稼把式來觀禮。 得知御米的存在,觀禮的百姓們激動得涕淚橫流,跪地高呼萬歲,久久不息。 這山呼海嘯的動靜,引得幾里外,在禁衛軍守衛的外圍觀禮的百姓們都好奇不已。 早被叮囑過的托合齊,派人提前告知百姓們御米良種的存在,外圍的百姓們更激動。 能進去觀禮的家里都還算是好過,反倒是外圍的百姓,多是窮苦人家。 能提高產量的糧食,明晃晃的就是保住家里好幾條命的存在。 他們跪地激動高呼萬歲的聲兒,一點不比外頭小,里外竟隱隱呼應起來,令得山林間的鳥兒驚飛一片。 山呼萬歲,鳥獸齊鳴,如此大的陣仗,令得見證的文武百官和宗親都震驚不已。 這是春耕典禮頭一次聲勢浩大到如此程度。 不管對太上皇,還是對皇上,他們都不得不低下頭表示臣服,再沒人敢把小心思放到臺面上。 這也在胤禛和康熙的預料之內,父子倆對視而笑,春耕典禮圓滿結束,只等效果擴散開來。 在元宵節時候,就能將加開恩科的旨意傳下去了。 * 宮外一切順利,宮里也按照命婦和妃嬪們的計劃進行著。 原本春耕典禮,該由太皇太后率命婦在先農壇行親蠶禮,只是太皇太后借口身子不適,沒要這份體面。 按規矩來說,這該是屬于皇后做的事情。 太皇太后不愿意,太后烏雅氏也名不正言不順。 因為太上皇還活著,也并未給烏雅氏封后旨意,老爺子早年就說過再不立后。 胤禛為帝,烏雅氏自然成為太后,卻并非太上皇后,所以她不能主持正妻才能主持的親蠶禮。 太上皇沒了,胤禛才能封她做生母皇太后,有這個資格。 這也是烏雅氏一直以來不痛快的地方。 親蠶禮之前,禮部官員去壽康宮請示,卻從未踏進過慈寧宮的大門,這叫太后心情更差。 她總覺得,太妃和命婦甚至后宮都在看她的笑話。 再被允禟福晉和幾個跟太后娘家交好的命婦一攛掇,春耕大典這日,太后在太皇太后面前開了口。 “皇額娘,這陣子皇帝在御前寵愛耿家女的消息,都傳出宮了,不是什么好話,還是盡早叫她過了明路才是?!?/br> 烏雅氏帶腦子的時候,條理格外分明。 “一則奉恩將軍生不見人死不見尸,耿氏既自認梁家婦,卻又勾著萬歲爺胡鬧,實難堵天下悠悠之口,惑星的流言怕會愈演愈烈?!?/br> “二則耿氏受戒出宮為皇家祈福,也沒在莊子待多久,又是南下又是北上的,毫無居士的清雅,此先例一開,叫人怎么看皇家婦的禮佛之心?” “三則耿氏是從本宮身邊出去的,她在慈寧宮說什么風流寡婦的話,如若傳出去,不免有詛咒皇家的嫌疑?!?/br> 哦豁,小伙伴們如果覺得海棠書屋不錯,記得收藏網址 target=_blank class=linktent>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托啦 (gt;.lt;) lt;a href= title=target=_blankg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