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9章
只是看在耿舒寧功勞的份上,沒必要拿出來說,回頭他自有辦法叫胤禛想明白。 康熙不動聲色想解決另一樁糟心事兒—— “你們趕路也辛苦了,早些回去歇著,過幾日烏雅氏千秋,叫老九……” 胤禛見耿舒寧叭叭將老爺子脾氣壓了下來,心里哭笑不得之余,卻不能眼睜睜看著耿舒寧一個人掙扎。 他輕聲打斷康熙的話:“皇阿瑪,張鵬翮給您進密折一事,他特地告訴了朕?!?/br> 他微嘲輕笑,“就在朕告訴他,皇阿瑪和朕都知道耿氏的事情,并且耿氏有大用處,絕不可泄露半分出去以后?!?/br> 他定定看著康熙,“兒臣那日在龍舟上發作皇瑪嬤的人,甚至發作廉親王府還有老九、老十他們,不是惱羞成怒,是不得不為之?!?/br> 張鵬翮密折能送來御前,誰也保不準他身邊的人能守口如瓶,不會被人知曉。 明知道耿舒寧重要,明明被皇上再三叮囑,張鵬翮依然要給太上皇上密折。 這已經不是頭鐵的問題,他是絲毫不把胤禛放在眼里。 是挑撥太上皇跟皇上爭斗,讓其他人知道胤禛這個皇帝連個總督都管不住。 一旦傳出去,胤禛想留張鵬翮的命也是不能夠,除非他不要自己身為皇帝的威嚴了。 為了護住這個秘密,胤禛只能將所有人都發作了,暫時幽禁,引得人人自危,壓下泄露的可能,免得事態擴大。 康熙蹙眉,“治河一事暫時還沒人能替代他,過去朕將他從刑部貶到兗州做知府,就是因為他不知變通,他身子骨又不是多康健……” 一時之間,連太上皇都拿這小老頭束手無策。 耿舒寧恰到好處小小聲建議:“太上皇和皇上若是做什么,動靜太大了,不如叫張總督的家里人勸勸他嘛~” 康熙沒聽懂。 被耿舒寧吹了幾天枕頭風的胤禛聽懂了,眸底閃過一絲笑意。 他輕咳幾聲,輕聲建議:“張鵬翮給您上了密折,都是不實言論,若人人都如此,豈不是要累壞了皇阿瑪?” “可畢竟是密折,小題大做也容易叫人說嘴,皇阿瑪若是以密旨取消張家女眷的誥封……唔,反正張鵬翮對女子也不放在心上,對他也算大懲小戒?!?/br> 康熙:“……”再不放在心上,家里老子娘和夫人的誥命沒了,也得跟他拼命吧? 不過……反正是一家子在后宅里鬧,張鵬翮絕不會拿這種家宅不寧和丟臉的事兒傳出去。 康熙看胤禛和耿舒寧的眼神愈發復雜,這倆混賬玩意兒……倒是挺配,壞都壞作了一堆兒。 等兩人一前一后出去,在門口甚至都不避著他這老子,相視而笑,明顯是打了勝仗的樣子。 康熙莫名被撐得想罵人。 于是,在李德全從外頭進來,問主子要不要見其他幾位爺的時候,康熙冷笑。 “叫他們滾回去閉門思過!” 康熙越想越覺得叫耿佳德金這閨女出家,實在有點浪費。 人老成精,他不是看不出耿舒寧故作嬌憨的傻樣兒。 瞧那張嘴多會說,幾句話就把他們爺倆都哄得發自肺腑地高興。 想狠心收拾她吧,又拿什么高產稻谷勾著人,叫爺倆不得不護著她,好叫她早點想起來。 康熙摩挲著下巴思忖,這丫頭要生個小阿哥出來,說不定比弘皙還叫人稀罕。 正好,不是跟愛新覺羅有緣法嗎?康熙心里哼笑。 他叫李德全回來,低聲吩咐:“叫人傳消息給烏雅氏……” 第73章 御駕六月初八歸京,滿京城的權貴都知道皇上入了暢春園,都袖手瞧熱鬧。 在眾人看來,皇上雖已御極幾年,皇位愈發穩當,但大多時候行事都太莽撞,完全比不上太上皇。 身為皇帝,御下過于嚴苛,叫誰都討不了好,動輒還會打別人臉,掌握部分權柄的皇親國戚怎能不一直跟皇上作對。 倒是沒人敢抗旨,可廉親王府與安郡王府關系親近,安郡王掌正藍旗。 九貝勒是鑲紅旗的旗主,敦郡王是正紅旗的旗主。 剩余鑲黃旗在太上皇手里,正白旗正黃旗在皇上手里,正紅旗在簡親王手里,鑲白旗在誠郡王手里,鑲藍旗在恒郡王手里。 簡親王和恒郡王都跟九貝勒親近,誠郡王則聽太上皇的,可心里對自家四弟這個新帝也不服氣。 這相當于皇上以兩旗之力,一下子得罪了三個旗主,實則對抗四旗。 周邊準噶爾和云南土司還虎視眈眈,一個不小心,導致八旗不穩,江山都有可能丟在皇上手里。 眾人篤定,這回皇上定討不了好。 可令人萬萬沒想到的是,翌日一大早,暢春園里就出了數道諭旨。 康熙取消了張鵬翮家眷的誥命,且并未以密旨的形式,反倒光明正大以張鵬翮治家不嚴的罪過,下了申斥旨意。 同時,康熙還諭旨五臺山、廉親王府、九貝勒府、敦郡王府四處,剝去他們的一切差事,令其好好反省。 諭旨沒那么正式,只叫梁九功帶著太監們以口諭形式傳達,可康熙的刻薄勁兒分毫未變。 新任廉親王弘旺被訓斥得痛哭流涕。 允禟和允俄兩人滿頭霧水,被訓得面紅耳赤。 連五臺山一直靜心禮佛的郭絡羅氏,不解之余都沒忍住敲碎了好幾個木魚。 哦豁,小伙伴們如果覺得海棠書屋不錯,記得收藏網址 target=_blank class=linktent>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托啦 (gt;.lt;) lt;a href= title=target=_blankg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