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5章
“應該不會下雨,”舒向山察覺,抱著自己的頭盔走了過來,“天門山這邊就是比較潮,和你在北邊冰雪訓練基地的時候沒得比?!?/br> 余曜腦海中浮現的卻是上山時注意到的幾處長有青苔的拐角。 潮濕天,這些地方大概會更容易打滑。 他把自己的想法都說給舒向山聽。 舒向山沉吟一下,“確實有這種可能?!?/br> 不過他也很樂觀,“我們玩野外極限運動的,要是一成不變還有什么意思,危險才是常態?!?/br> 余曜也是這樣想,說出來單純是為了提醒舒向山而已,見對方會意,就點到即止。 他在記者們咔嚓咔嚓的開門聲里戴上頭盔,慢條斯理地套上帶有滑塊的速降手套,走去了自己的出發地。 還能參加比賽的十八名選手一共被分成了三組。 每次六人一同出發。 最終完成時間以選手身上的計時器為準。 這是一場有追逐有競速的比賽。 余曜很清楚地認識到這一點。 他看了看自己昨天抽中的編號,很不巧,剛好跟亞瑟同組。 不過這樣就很好。 余曜對媒體們的起哄聲和亞瑟時不時望來的灼熱目光視若無睹。 心里浮現唯一的念頭是如果同組的話,自己就能在競速的同時真正直接地跟亞瑟比上一場。 誰輸誰贏,一戰定分曉! 余曜穩穩當當地一只腳踩上了長板,在宣布比賽開始時,第一個沖了出去! 第170章 通天道上,余曜在第二組第一個沖了出去。 他使用的是一種名為tuck的壓風姿態。 雙手背后,后腿膝蓋頂在前小腿上,清瘦卻并不羸弱的背脊與地面近乎水平。 天空里,盤桓的數架無人機從上到下追逐著跑道上的身影。 這一次,再不會有媒體記者們錯認他們想要關注的選手。 每個人背后都貼著屬于自己的編號。 余曜又一次抽到了數字七。 于是領頭的無人機就精準捕捉到了那個一馬當先,皮衣背后貼了數字7的黑色背影。 沒想到余曜一上來就領滑,網友們從看見第二組出發的一瞬間就群情振奮。 【小魚居然是第一!】 【啊啊啊啊,第一!保持住保持??!】 大部分網友都在叫嚷著讓余曜沖在最前面。 但也有觀眾相對理性。 【其實一開始也可以穩著點,最后階段再沖刺就可以了】 【長板速降是完全靠重力的運動,一開始不控速,速度就會越來越快,這可是有九十九道彎呢,如果速度太快,過彎的難度就會指數倍增加】 【天,余一開始就滑得這么快,我都擔心他怎么過第一道彎了】 同組的選手們也有這樣的問題。 舒向山在第一組出發已經看不到人影。 但同樣在意少年的亞瑟卻是在專注自我的同時好險咬碎一口銀牙。 就算不想跟自己約會也不用滑這么快吧! 如果不是自己也在比賽選手之列,亞瑟都想沖上去把余曜拽下來。 這樣陡的山道,這樣快的速度,根本不可能一口氣順利通過九十九道急轉彎,要知道那可是通天道,彎度高達一百八十度! 余,你是瘋了嗎? 還是你壓根就不怎么會滑! 亞瑟的內心咆哮聲無人知曉。 余曜聽不見,也壓根就沒心思想。 從他采用了壓風姿勢出發開始,就沒想過控速的事。 怎么控速? 控什么速? 長板速降拼的不就是一個速字。 只有最快的速度才能配得上天門山這座通天絕地的陡峭奇峰。 也只有最快的速度,才能在急轉彎時體驗最驚險刺激的極限運動。 在逼近第一道彎時,戴著半盔的少年微微揚起唇角,松開雙手,垂落板邊。 很標志性的動作。 本場解說員立刻興奮高喊,“余曜要轉彎了!” 她的話音還未落。 少年已然蹲下,側身,以手撐地! 一連串的動作又快又穩。 速降手套上的滑塊在淺灰色地面上擦出一連串耀眼的火花, 原本一往無前沖下山崖的長板頓時如同疾馳駿馬被韁繩拽住般強制開啟了一百八十度超急轉彎。 超高速的慣性讓少年倒下時的脊梁依然如捕食獵豹般微微拱起。 但他看上去并不慌亂。 傾倒扶地的動作優雅精準,似乎早有預期。 轉彎的弧度也完美契合了第一道彎的外輪廓直徑。 雖然緊擦著公路石墩飛過的危險路線讓人看得心驚膽戰,但觀眾們在意識到余曜成功通過第一道彎時,不約而同在屏幕背后爆發出陣陣熱烈的尖叫聲。 【太棒了太棒了!】 【我的心臟都要跳出來了,他通過了第一道考驗】 【我就說小魚一定會保持住他的第一!】 事實也的確如此。 余曜并沒有采取大幅度減速來安全轉彎的登山方式。 他只是嚴格地規劃好了自己的路線,不減速,直接滑最長的彎,以保持自己的原本高速。 這一舉動很危險。 至少在觀眾們的視角看來,少年整個人幾乎是貼在公路即將掉落懸崖的外側陸地飛行。 但也只有這樣才能讓速度盡可能地達到最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