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8章
每一步都“嘎吱嘎吱”響。 原本足夠走上十步的時間和精力也只能走上兩步、三步,這還是建立在他們穿了雪山專用的登山靴的情況下。 更別提迎面而來的風又干又冷。 余曜把遮面的護臉又往上拉了拉,無比慶幸出發前用防霧氣濕巾仔細地擦了一遍雪鏡。 要不然的話,只怕就不是起霧,而是結冰了。 這話完全不是夸張。 在艱難走出兩百米左右后,走在隊伍最后面的高山攝影家盧卡斯忍不住看了眼隨身溫度計。 12c。 聽起來涼爽舒適,但卻是-12c。 按照海拔每上升1000米,溫度下降6c的算法,此時的山頂溫度最多不過-36c。 盧卡斯走得大汗淋漓,同時又被無孔不入的冷氣鉆進毛孔,凍得瑟瑟發抖。 他咬著牙堅持,但在隊伍又沿著繩路艱難前行了三百米,積雪都有膝蓋那么深之后,實在堅持不住了。 “我用無人機?!?/br> 盧卡斯把背包放在厚墩墩的雪上,艱難拉開拉鏈,自嘲自己之前的雄心壯志。 他是高山攝影師不假。 但像k2這種海拔奇高,道路起伏上下,冰封山脊的,盧卡斯是真的第一次見,也是真的堅持不住。 大家并不意外。 見越往上,坡度越陡,余曜干脆把同樣腿腳不便的向導路斯塔姆一起留了下來,讓他們相互幫助著先回營地。 少年坐在雪地上休息,目送路斯塔姆和盧卡斯一起往回走,就在心里嘆了口氣。 波蘭線還沒有過三分之一,小隊就又減兩員。 好在頭頂上多了架徘徊的無人機。 余曜看著那架正在發出嗡嗡嗡噪聲的機器,就把耳麥往耳朵里又塞了塞。 無人機在k2上的用途不止是拍攝。 更多的是預告路線。 皚皚白雪隱蔽了腳下的懸崖和深淵,頭頂的冰塔也極有可能隨時砸下,遠處的雪崩更是時時刻刻都讓人懸心。 有了可以眼觀六路耳聽八方的無人機,無疑會增添不少安全感。 “讓盧卡斯回去也好,”余曜對其他人道,“至少我們不用擔心接下來的探路?!?/br> 這句話的安慰意圖是個人就能聽出來。 費利克斯和德米特里也很給面子地笑了笑。 但說實話他們倆的心都有點拔涼拔涼的。 這才哪到哪。 隊里現在居然就只剩下了三個運動員和一個向導。 只能說k2不愧是世界上最難攀登的雪山之最么,他們這只小隊即使都是由單板領域的一流選手組成,在喬戈里峰面前依然是一隊脆皮菜雞。 費利克斯和德米特里對視一眼,都明白了對方的所思所想。 只不過苦澀的心情在心里回蕩沒多大會兒,就在看見余曜再度起身時被一掃而空。 少年的背影很瘦削。 即使穿了寬大的雪服,背著沉重的背包,站在穿著厚厚羊羔襖的健壯小伙沃利斯身邊,也只會顯得他更加纖細修長。 費利克斯和余曜同住一間帳篷,更是知道在少年那件寬大的雪服之下,為了方便出行,只有一層薄薄的貼身內衣。 這可是零下十幾度的天氣。 余曜這樣的都沒有叫苦,他們兩個穿羊絨衫的還有什么可抱怨的。 費利克斯大力拍了拍德米特里的肩,無聲地鼓勵了下,兩人就深一腳淺一腳地繼續追趕少年的足印。 盧卡斯的無人機也很快追了上來。 沒有了攀登的壓力,高山攝影師一面往回走,一面在路斯塔姆的攙扶下,留神著無人機傳回的畫面,等重新回到山腳下,更是實時開啟了直播模式。 “余,前方左手邊有一道冰隙,注意避讓!” “余,四十五度方向有巖縫!” “余,繞路,上方有兩座冰塔,不穩固!” …… 盧卡斯下意識地直呼余曜的名字作為每一句提醒的開頭。 余曜也確實一直都走在了隊伍的最前面。 不是搶先,不是爭勝,單純只是想要鼓舞一下大家的士氣而已。 高海拔,無防護缺氧,余曜其實也一直都在護臉后高頻率地喘氣著,但面上卻一點端倪都沒有露。 甚至速度也是勻速。 不緊不慢,不慌不忙,看上去很有種氣定神閑的架勢。 就好像他不是在非攀爬季節攀登這座死亡峰,只是尋常路過拜訪而已。 這還是余曜在酋長巖學來的經驗。 他堅持認為,忽快忽慢才是對人體耐力的最大考驗。 如果一直保持著勻速前進,反而能從生理和心理上同時減輕重重阻礙的影響。 就像現在這樣。 余曜心平氣和地注視著身前半米寬的裂縫。 看上去不很寬。 但裂縫的縱深達到了驚人的五六米高,一旦摔進去,擦傷挫傷都是輕的。 這道裂縫的底部連同的是波蘭線右側的垂直懸崖。 摔進去的人一個打滾,就有可能骨碌碌地直接滾進深淵,摔出個好歹。 難度不很高,心理恐嚇性極大。 對于第一次登上雪山的人來說尤其如此。 但余曜卻是很平靜地保持著原有的速度,長腿一邁,長及膝蓋的登山靴就在裂縫另一側的白雪上踏出完整鞋印。 他壓根就沒多看這道裂縫幾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