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7章
【必須1,只有動態線路的九死一生才能配得上余這一路的艱辛歷程!】 洋洋灑灑,數以千計的評論里,居然沒有一個人選了2。 仿佛觀眾們已經斬釘截鐵地認定,他們的答案絕不可能會出錯。 這樣的信心太罕見。 余曜也絕沒有辜負他們的期望,在橫道末端簡單地調整之后,就重新打粉,將目光定在了線路上方—— 那個僅能用三根手指搭住的微凸起反提點。 這有什么難的嗎? 只不過是一個動態躍起后,用單臂抓住再引體向上的動作而已。 早在今天的第七段線路上,自己就已經在更難攀升的巖點上使用了相同的技法,甚至比眼前的更難,更有沖擊力。 所以,這只不過是小菜一碟而已。 少年幾乎沒有懸念地抓住了動態線路上的第一個點。 他跳得高,速度快。 呼呼風聲里,身上寬大的t恤瞬間如雄鷹般展開了天藍色的翅膀又快速收攏。 展開翅膀時張揚肆意。 收攏翅膀時恬然自如。 一張一合間,露出一截白到發光的窄瘦腰身,還有緊緊繃在修長脊骨上的那層薄薄肌rou。 這是一種青澀氣十足卻絕不瘦弱的干凈少年感。 如同初初破土的小竹般,自帶一股天然去雕飾的清新氣息。 而那雙不斷被地球引力拉出陣陣骨骼脆響的雙臂,就是纖細伸展的竹枝。 每一次被風吹去,都會搖蕩著,用竹枝最末端的有力十指,牢牢占據住下一個巖壁弱點。 很大幅度的擺蕩,在完全沒有防護的百米懸崖之上。 觀眾們看得驚心動魄。 老邁爾斯也不斷地倒抽冷氣,都忘記了繼續解說。 其實哪里還用什么人繼續解說,屏幕里飛檐走壁的瀟灑身影,就已經將攀巖運動的動態之美詮釋得淋漓盡致。 甚至都讓網友們生出一種錯覺。 三千英尺的孤峰絕壁才是真正的寬敞平地。 要不然的話,這么能有人就像水和風一樣流暢地通過這樣的險地? 只有余曜自己才知道。 他死磕過這條動態線路,一共152次。 所以現在閉著眼都能摸清楚,哪一塊巖石的表面摸起來不是絕對的光滑,是高清攝影機都只能勉強捕獲的唯一巖點。 豆大的汗珠順著耳畔的碎發滑到眼尾。 在意識到酸澀的感覺馬上就會流進眼角的瞬間,少年下意識地閉了下眼。 身體卻沒有停,自然而然地順應著記憶里巖點的位置,再度跳了出去。 恰好此時,懸掛在動態線路上方的攝影師拉近的焦距,讓觀眾們將少年臉上的神情看得一清二楚。 尖叫聲瞬間響徹彈幕。 【不是!我沒看錯吧?】 【真的真的,小魚剛剛閉著眼睛跳的!】 【靜態攀巖閉眼我還能理解,動態跳躍的時候閉眼?還是最難的核心段!他是瘋了嗎?】 不怪觀眾們不能理解。 崖壁下的唐清名也不太能理解。 靜態攀巖時,總有一處固定點能將身體固定在巖壁上也就算了。 動態跳躍從躍起到抓穩,會有相當長的時間,運動員處于完全懸空的狀態,無論怎么害怕都不為過。 而閉上眼睛的未知只會加重這種恐懼感。 唐清名原本還以為余曜會全神貫注地集中在巖壁上,哪怕有汗水流進眼睛里,也會努力睜大他那雙澄澈見底的琥珀色眸子,獲得更準確的路徑信息。 結果他居然閉上了眼? 在最最容易脫落的核心路段? 唐清名看了都生氣,都想把徒弟拎下來抄寫一百遍攀巖安全守則。 但同時又有點不能確定,余曜這個動作,到底是出自下意識的眨眼動作,還是他有意閉眼避免汗水流進眼睛。 前者只是正常的生理反應,后者則是出于對線路無比的熟悉。 唐清名更傾向于后者。 他是見識過余曜對自己身體的精準掌控有多么的變態。 如果不是頭發絲沒有神經,唐清名都要懷疑自家徒弟連頭發的每一根弧度都能控制得明明白白。 可那也不對。 從自己振作以來,余曜的每一次上線都在他的視線范圍之內。 滿打滿算,他也就刷過三十七遍動態跳躍路線,就敢這么自信? 要知道這條線在余曜之前的記錄是嘗試上千次才能在感覺好時順利通過! 不僅是唐清名不能理解,大家其實都不能理解。 但這樣的議論和震驚在余曜成功抓穩巖點后很快就轉變成了贊同和驚喜。 管什么睜眼閉眼,余曜能順利通過,就充分說明了他的攀巖水平。 【余閉著眼睛都能抓穩!】 【傳下去,余閉著眼睛都能完成動態線路】 【傳下去,小魚閉著眼睛都能完成黎明之墻!】 玩梗的謠言越傳越離譜。 以至于很多因為其他事錯過前半段的網友,在匆匆忙忙點開社交平臺,想要找到直播間鏈接時,都被#閉眼攀登黎明之墻#的話題嚇了一跳。 難道那位來自華國的攀巖天才已經進化到了閉著眼都能爬黎明之墻的地步了? 極少數一直對華國人持有偏見的極端民族主義攀巖愛好者一上來就是冷嘲熱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