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9章
使得很多人都忘記了,這里是攀巖宇宙久負盛名的酋長巖,更是酋長巖上最難路線黎明墻的第十六段。 在現場的艾莫斯則是眼睜睜看著同伴把the dyno玩出了花。 什么指力跳,蹲跳,協調跳躍……愣是一個不落不說,不同種類都銜接得異常自然,簡直就像是已經在這段線路訓練了千百次一樣。 但不出意外的話,余應該是第一次來? 艾莫斯看得眼饞,忘記了自己的小蘋果和社死現場,突然就決定了要放棄掉迂回下攀路線,也嘗試嘗試the dyno的玩法。 余玩得真的太開心了! 板寸頭少年羨慕不已,他也想玩! 余曜自己也覺得自己挺開心的。 被同伴誤以為有同樣不可告人的尷尬毛病的所有憋屈感,都隨著汗水和熱氣一起發xiele出去。 只剩下高強度運動分泌的快樂多巴胺。 原來連續動態跳躍會帶來這么暢快的體驗感,等下了黎明之墻,自己一定要記得在虛擬空間里安排出更長的動態線路。 余曜停在了一處罕見的小平臺上,歪著頭,甩了甩臉頰上滾落的汗珠,琥珀色的眸子越發清明。 他看著自己馬上就要抵達的the dyno線路核心部分—— 那條8英尺,絕對光滑的動態線。 白皙的眼尾彎了彎,唇畔就綻開了志在必得的清淺漣漪。 希望自己能一次通過。 余曜把繩索掛在了線路前的掛片上,被攀巖鞋束得緊緊的足尖,迫不及待地在巖壁上輕輕碾了下。 少年所在的地方說是平臺,其實就是個不到三分之一手掌大小的巖石突起,但和拋過光的整條the dyno線相比,已經是難能可貴的休息處。 這大約就是造物主對于敢于挑戰the dyno核心部分的挑戰者們最后的仁慈。 雖然余曜覺得有沒有都一樣。 畢竟自己很擅長用折膝的方式在巖壁上尋求平衡,并伺機休息。 不過有總比沒有好,最起碼能稍稍放松一下使用過度的雙臂。 少年微微喘著氣,左右手交替地放松休息,同時用眸子觀測著核心路線可能有的薄弱之處。 但是沒有。 余曜用顯微鏡似的目光將8英尺的整段路線全都掃了個遍,也沒能找出任何一點可供人類借力的細微之處。 也許小西可以。 少年天馬行空地想,正想著,覓食歸來的胖貓頭鷹就恰巧飛到了少年跟前。 它心有靈犀地跟自己的年少房東想到了一處,撲簌著翅膀飛到了巖壁上,試圖用鋒利尖銳的爪子勾住灰色花崗巖的紋理。 結果—— 呲溜一下,就滑了下去。 “呱??!” 一聲驚慌的尖叫把原本在帳篷里孵蛋的小點和好大兒小林都吸引了出來。 驚魂未定的小西踉踉蹌蹌地撞進帳篷里,好半天才欲蓋彌彰地抖抖翅膀,“呱啊”一聲,用鵝黃色的鳥喙細細整理好慌亂的羽毛。 【連鳥都抓不住的路段】 還處于興奮之中的觀眾們都驚呆了,宛如被兜頭潑了一整盆寒徹骨的冷水。 很多人原本還希冀著,余曜是不是有可能在這樣迅捷的速度里一口氣完結掉the dyno線路,讓他們一次性看個爽。 但現在看來嗎,可能性不大了吧。 老邁爾斯也難得板正了語氣,“這是一條真正意義上從來沒有被征服過的線路?!?/br> 前人在開辟黎明之墻線路時,也曾嘗試過很多次,結果一次都沒有成功,要不然的話也不會有迂回下攀這種替代方案了。 橫道那種5.14d的線路都被征服過。 同樣是5.14d的the dyno卻從亙古至今都沒有過勝利者。 這樣巨大的吸引力,就像是擺在余曜面前的致命誘惑。 從未有人征服過。 那么……自己為什么不能成為第一個! 這樣的念頭甫一從心底生出,就伴隨著心臟怦怦怦泵出、正冒著騰騰熱氣的血液一樣流轉全身,根深蒂固到長成參天大樹。 自己一定能成為第一個! 余曜緩過了之前路段的疲憊后,琥珀色的眼眸里就盛滿了已經暈染開來的笑意。 微冷的照明燈白光將少年的臉龐映照得雪白一片,如冰勝雪。 但他的心卻和形成酋長巖的巖漿一樣guntang熱烈。 出發! 少年深吸一口氣,放縱自己奮不顧身地跳了出去。 8英尺,折合成國際通用單位就是2.43米。 這個長度,如果換做是身高兩米的大高個兒,說不定就是奮力一躍的事情。 但對身高只有176的余曜來說是真的挺難的。 至少,他很清楚自己不可能一擊得手。 所以少年選擇的是由三個連續動作組成的協調跳躍。 協調跳躍,顧名思義,就是在長距離的兩個巖點之間,自定義新的中繼巖點,從而把原本的一次性跳躍變成連續的兩跳、三跳,很考驗運動員的辨別和同步能力。 余曜之前在h省全錦賽上,唐清名所定的第二條線上,曾經使用過類似的解題方法。 一般來說協調跳躍在自然巖壁上使用的頻率很低,多數是在人工巖壁上使用。 歸根究底,就是因為只有人工巖壁才能提供更好掌控的中繼巖點。 人體的發力往往是一蹴而就的。 中繼巖點的出現,只會讓原本就很難的動態跳躍被強行打斷進度條,不斷讀檔重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