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7章
余曜也用實際行動證實了,他們的猜測的確沒錯。 或許他們早就應該再大膽一點。 少年在完成第一個巖點后,屏氣凝神,目光不時地交替,望向自己的手和腳。 手動看手,腳動看腳。 他將橫移的基礎竅門掌握得爐火純青。 那道生動又形象的背影,在直播間里成為了老邁爾斯解說橫移技巧的模范樣例。 “余現在的正身橫移,最重要的就是手腳移動的幅度。不信你們看余的左腳,是不是永遠比左手前,他的右手從來都沒有超過右腳!” 【那如果找不到合適巖點怎么辦】 這樣的橫移法聽起來不錯,但對巖壁本身的要求未免太高了點吧,觀眾們忍不住地想,如果沒找到合適的巖點,那不就涼了。 老邁爾斯就笑著指指屏幕,“那當然是換新的橫移方法?!?/br> 他望著停在巖壁上的少年背影,“我猜余很快就要換身法了?!?/br> 老邁爾斯的話音還未落,果不其然,余曜就拉住手上的巖點,身體如一面旗幟般向右側旋轉,貼上巖壁。 原本彎曲的左腿就變成了伸直的狀態。 反倒是原本彎曲的右腿徹底被折疊著貼在了巖壁上。 他的身體也向后沉到了幾乎與右腳相同的位置。 這樣近乎蹲坐的姿態,有點像是把人折疊成了平面。 【應該很難受吧】 有不懂行的觀眾們感慨道。 事實上余曜本人卻覺得這樣的姿態舒服極了。 當然了,可能僅針對于他個人而言。 側身橫移和折膝的身法如出一轍,需要將髖部乃至整個下半身的關節徹底打開。 對于柔軟度不夠的攀巖者而言,強行拉開的動作無異于一場酷刑。 但對于余曜這樣柔韌度好到宛如天生的攀巖運動員而言,徹底打開渾身的關節,那種渾身舒展開來的暢快感,簡直就像是泡了一場熱度正好的溫泉,還附帶了熱氣騰騰的桑拿浴。 折膝對他而言,更像是在巖壁上短暫的休息和放松方式。 余曜很快就在這樣側身橫移的姿態里緩過疲憊,再度出手抓住下一個巖點,身體如旗般旋轉成了與之前相反的折膝方向。 這樣的動作幅度很大。 稍有不慎就會跌落下去。 但余曜的動作卻沒有一絲一毫的拖泥帶水。 乍一看,很容易讓人覺得眼前的少年對橫道毫無恐懼之心。 可真正沒有恐懼感的攀巖者,同時也沒有對生命的敬畏,連動作都會帶著無所謂的敷衍隨意感。 余曜完全不同。 他的從容來自于對自身能力的掌控,以及對可控失敗成果的預料。 哪怕已經完成了三分之一路線,卻又重新掉落下來,不得不換成同伴上場,少年的眉眼也始終是明亮的,銳意的,如一柄出匣而湛然的劍。 “加油!” 他甚至還能大度地給予同伴祝福。 哪怕這樣的一換一的局面,很容易就讓觀眾們生出對比之心,將他們的協作看作是一場心照不宣的競賽。 怎么說呢,爭勝的心思不能說沒有。 單是余曜自己,在看見自己沒能通過,艾莫斯卻憑借力量和技巧輕松越過的細節,都會不服氣地暗暗記住,在下一次確保自己再不出錯。 艾莫斯也是同樣。 上一場剛看見余曜一次成功,自己在同樣位置時就會格外小心,堅決不可能出現紕漏。 兩個年齡相當,水平伯仲的少年就像是暗自憋足了一口氣。 你比上一次多進兩寸,我就比上一次多走一尺。 惹得本來在睡覺的西點林鸮一家鳥都挨挨擠擠,從帳篷里探出蓬松的大腦袋看熱鬧。 但大體上,余曜覺得這樣的輪換方式還是起到了相當正面的作用。 他和艾莫斯的攀巖風格并不雷同,很多思路都可以相互借鑒,很容易就打開了原本困惑的局面。 這樣你爭我搶的方式也很有意思。 有點像是臨時起意的一場友誼賽,如果賽道沒有那么漫長就好了。 余曜再一次掉落時,氣喘吁吁地望向橫道的終點,忍不住在心里感慨,前輩們是怎么想到在路書上把這么遙遠的兩點連成了一條路線。 足足300英尺,換算一下就是91.44米。 僅是橫道的長度,就足以抵得過三段普通的繩距。 更別提難度的定級還卡在5.14范圍的最難一檔,只差一點點,就能趕上f國那條世界上第一條被定級為5.15a的“夢想成真”線。 希望自己也能夢想成真吧。 余曜在目睹艾莫斯的意外掉落后,拍了拍氣炸毛的同伴的背,就把手套遞給了對方。 這樣的輪回比拼從清晨持續到了夜晚。 觀眾們都換了好幾波了,兩個不甘心的少年都還艱難地掙扎在橫道線上。 “夜里繼續?” 余曜距離終點只剩下最后五米的距離,怎么都舍不得就此停下。 打鐵還要趁熱。 自己今天花了整整一天時間在這條線上,不死磕到最后一米,真的意難平。 艾莫斯也差不多,他只比余曜落后一個身位,當然也不肯放棄。 兩人把各自的照明燈翻了出來,套在了頭盔上。 老邁爾斯笑瞇瞇的,“看來這兩個小家伙是打定主意要在今天完成橫道線,他們很有勇氣?!?/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