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8章
但黎明之墻和諾斯線又不一樣,一天之內達成完攀成就的可能性基本為零。 高強度的體力消耗,再加上拖包帶來的沉重負擔,兩人交替領攀才是最合適的方案。 艾莫斯對此也沒有意見,甚至還想要爭搶第一段的領攀權。 余曜自然不肯讓步。 最終由艾莫斯提議,兩人抽簽解決,只不過這次余曜難得運氣爆棚,成功抽中了率先領攀的資格。 “不是都說你抽簽運氣不好的嘛!” 原本以為自己抽簽肯定能贏的艾莫斯在面對酋長巖時還在懊惱嘟囔。 “所以說人云亦云不可取?!?/br> 余曜自己就從來不覺得自己運氣有多么不好,說實話,他覺得自己的每一次抽簽其實都是開啟了艱難但成果豐厚的高級模式。 現在的領攀也是。 即使他和艾莫斯的合作中,很少給跟攀者提供實質性的幫助,但有保護和沒保護的心理狀態就是不一樣。 領攀才會更接近于徒手攀巖。 余曜深深吸一口氣,在袋中抓了一把粉,均勻地涂抹在了自己的修長十指上,就伸手抓住第一個巖點。 小腿和腳腕一起發力,挺直的腰背弓起一剎那,就如彈簧般再度伸直在巖壁之上。 黎明之墻的第一步,少年穩穩地貼在了巖壁上,并且沒有要掉下來的趨勢。 “出發了!” 老邁爾斯發出了一聲振奮人心的歡呼。 攝像機在此刻調轉方向,直播間的觀眾們也都下意識地盯著那道被照明燈照出一團圓圓光影的纖長少年身影。 但照明燈被安置在了頭盔的頂部。 能照亮的也只是余曜所撫摸的每一寸身前花崗巖。 圓形的光影在上方。 修長的四肢和軀干的黑色投影在下方。 遠遠望過去,真的很像是有人以凡人之軀頂著一輪皎潔圓滿的明月,逐漸攀升,登上山巖。 這樣的感覺很奇妙。 觀眾們一時沒有出聲。 周圍的工作人員也都停下手上的動靜,同時屏住了呼吸。 高質量的收音設備將周圍風吹過樹枝、瀑布匯入河流、鳥啼蟲鳴聲……清晰地復刻在每一位觀眾的耳邊。 雖然沒有在現場,那種安靜、寒冷、讓人不知不覺間集中全部精神的寂靜氛圍還是一下感染了很多人。 【讓我想到了封閉式高中上晚自習的時候】 有人忍不住地敲出了這么一行,大家一看ip,好家伙,衡水的。 崖壁上的余曜也有類似的感受。 難怪艾莫斯會特別強調夜爬的感受與眾不同。 余曜專注地看著眼前的巖石,不知不覺間就忘記了腳下的高度,也忘記自己還有漫長的征途,油然而生出一種全世界都只在自己身前的方寸之間的奇妙感。 這樣的感受讓他連身后的直播團隊都拋諸腦后。 滿心滿眼都只有眼前的天然巖石縫隙和偶爾的突出石塊。 黎明之墻全長三千英尺。 和諾斯線難度構成很相似,最難的部分都在后半程。 前一千英尺,可供抓握借力的縫隙和石塊比比皆是。 一千英尺后,按照路書的說法,就像是進入到全新的難度領域,整個巖壁上幾乎看不見任何明顯的縫隙和石塊,直到最后的三百英尺左右,通過溫諾塔之后,才會重新出現出一些縫隙。 但這并不意味著余曜的第一段很容易。 整個黎明之墻就沒有低于5.13的線路,余曜所嘗試的第一段,就已經達到了驚人的5.13c。 要知道諾斯線上全程倒數第二難的大屋檐,也才被定級為5.13d! 看上去只低了一檔。 但從手和腳反饋出來的觸感判斷,余曜真心實意地覺得,這一段并不比大屋檐容易多少。 大屋檐突出的就是一個大和險,比起考驗技術,更像是考驗攀登者的勇氣。 黎明之墻就不一樣了。 更小的抓握點,更遠的點間距,簡直是把對技術的考驗提升到了極點。 再加上身高并沒有什么優勢。 余曜的攀爬速度rou眼可見地慢了下來。 觀眾們也看出來這一點,再加上有人一直在彈幕里科普難度,難免開始憂心。 負責切換鏡頭的導播實時監控著彈幕,當場就把鏡頭切到了架在酋長巖下攝像機前。 一瞬間,光溜溜的,似乎沒有任何可以借力地方的巖壁就出現在所有人面前。 直播間里本來還覺得余曜速度慢的觀眾們一下就愣在當場。 【等等,這上面……真的有巖點嗎】 【反正我是沒看見,但好像有一條不太寬的裂縫】 【那是不太寬嗎……我看小魚都只能把尾指塞進去半截】 沒有巖點,只有一條勉強塞進去半截尾指的細縫,難怪余曜攀升的速度會這么慢。 再多科普和數據都沒有此時此刻對觀眾們的震撼沖擊大。 要知道這才只是第一段! 跟這一段類似難度的段路還有十三段,比這個難上好幾倍的段路還有一大半! 難怪那么多攀巖愛好者常年在酋長巖來來往往,都沒幾個人敢挑戰黎明之墻,別說徒手攀巖,自由攀登,連大巖壁攀登都寥寥可數! 照這個速度,天亮之前,余和艾莫斯能攀升到第二段嗎? 觀眾們由衷地在心里打了個問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