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7章
老邁爾斯用滿是贊嘆的腔調,一廂情愿地感慨道,“如果有哪家巖館能夠造出這樣的人工巖壁,一定會吸引很多的裂縫愛好者!” 這句話一下逗笑了不少戶外攀巖愛好者。 【老邁爾斯,你知道的,這根本是不可能的事情】 【人工巖館本來就很少有裂縫線路,更別提像薄餅裂縫這種經典款,最好連夢都不要做】 大家都知道這也是沒辦法的事情。 得益于當代制造業流水線作業模式的蓬勃發展,巖館里的巖點類型已經相對固定,同類型巖點在外形上大同小異,頂多就是在尺寸和固定方向上有所區別。 但裂縫卻很不同。 這種純粹來自于大自然的造物,一旦固定類型,攀爬起來的趣味性就會被大大降低。 需要特別定制,而且成本高昂。 只這兩條,就足以勸退所有商業性質的人工巖館老板,更別提還是薄餅裂縫這樣的五星級裂縫。 這是大自然才能給出的最慷慨饋贈。 只嘉獎給那些歷經千辛萬苦,成功抵達諾斯線第二十三段的無畏勇者。 很多攀巖愛好者們都嘗試過諾斯線,也有很多人因為各種各樣的原因,沒能摸到薄餅裂縫的邊兒,此時看著屏幕里已經出發嘗試的少年,就開始真情實感地羨慕起來。 可這羨慕只持續不到一分鐘,就變成了嘶嘶的倒抽冷氣聲。 【有沒有大神說說,這個裂縫一定要用側拉動作嗎,暴露感強得讓人害怕】 沒爬過的愛好者們看著屏幕里,手腳都在豎直一條線上、身體持續下沉姿態的少年,總感覺他下一秒就要失去平衡掉下來。 余曜其實也有這種感覺。 側拉動作,原名lay back。 lay是平放的意思,back是向后,向后平放身體,就是側拉的最原始含義。 所以想要做出側拉的動作,必須要用雙手拉住裂縫邊緣,再用雙腳去抵住墻面做出一個推的動作。 一拉一推間,雙腳的位置越高,側拉的姿勢越穩定,背部也就自然而然地向后傾倒,趨于平放。 這樣腰背微微弓起蜷縮的姿態,對平日里總是腰板挺直的少年而言本身就不太舒服。 再加上薄餅裂縫的位置和側拉的體位原因,沒辦法看清裂縫大小,全靠手指觸碰嘗試,反饋尺寸。 余曜的速度稱不上快,頂多就是比普通攀巖者快了那么一點。 但已經是他所能達到的最快速度。 倒不是技術不過關。 畢竟早在諾斯線剛開始時,少年就已經用一段出色的側拉線路充分證明了自己的實力。 最主要原因,還是……手疼。 余曜試圖忽略手背被牽拉,和巖壁、衣服摩擦時,不時產生的火辣辣疼痛感。 連取粉的動作都變得小心翼翼起來。 為的,就是盡可能地避免袋子里雪白刺激的鎂粉被沾上那些紅腫破損的傷口。 這樣的異樣自然瞞不過那些正拿著放大鏡,一幀一幀記錄少年天才一舉一動的技術大佬們的眼睛。 他們停頓了一會兒,才回答了最初網友們的回答。 【側拉是克服這條裂縫最快的方式】 【暴露感的確很強,側拉可以說是傳統攀巖里暴露感最強,最沒有安全感的動作類型】 【但是對余而言,這些都不是問題,我想他現在最擔心的,應該是自己手上的傷口】 戴維在捕捉到這條彈幕時,示意攝影師盡可能地放大了少年的手部鏡頭。 高清攝像頭就將白皙如雪的皮膚上的大片大片的紅腫傷口拍攝得一清二楚。 極度的白和紅對比,大背景又是灰色花崗巖上的豎長裂縫,那些殘酷的傷口就如同懸崖盛滿白雪的裂縫里綻放出的朵朵玫瑰,固執絕望,卻又生機勃勃。 很多曾經受過類似傷的觀眾們一下心疼起來。 【這樣的傷口,碰一下都疼,被牽扯只會更疼】 【就像是鈍刀子割rou一樣】 【但是余每分每秒都要忍受,雖然他看上去甚至沒有很多痛苦的表情,哦,天吶,他一定是強忍著不肯示弱,太讓人心疼了】 攝像頭就從受傷的手轉到了少年過分平靜的臉龐。 確實如彈幕所說,乍一看,基本上看不出什么痛苦的表情。 但再仔細看看,就能看得出來,少年顯然正緊緊咬住了牙關,所以柔軟的臉頰才會因為用力而微微鼓起,如同小倉鼠藏食一樣竭盡全力。 明明已經休息過十分鐘,高空里還有呼呼的風聲。 但少年被打濕的烏發卻還沒有干。 綿密如雨的汗珠仿佛從未停歇過,順著額頭飽滿的線條,匯聚成一大滴一大滴,從優越的下頜線條滑下砸落。 有人突然想到,【該不會滴到他手背的傷口上吧】 還別說,余曜還真不小心滴到過。 咸澀的汗水接觸到暴露傷口的一瞬間,就蟄得他眼尾無意識抽了抽。 只可惜口袋里的一次性紙巾已經用完,沖鋒衣又是防水版,沒辦法吸汗。 再疼,也只能任由汗水順著自己的臉頰淌下來。 艾莫斯還能用手背擦汗。那是因為他打小攀巖,手掌手背都有一層薄薄的繭,即使經過了同樣的路段,也只是留下了點輕微的擦傷。 自己的經驗到底還是少了點。 手上的繭子也不夠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