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8章
u型池的雪層堅硬。 板刃滑過時發出陣陣粗糲的“唰唰”聲。 一下就奪走了所有觀賽者的注意。 他們循聲望去,卻只能看見紛紛細雪間,少年以落葉般輕盈自如的姿勢,越過第一道藍線,輕輕松松地先沖上池壁,再沖過池檐,如海豚般高高躍起。 “好,來了!余曜的第一個跳躍!” “他的速度非???!” 解說員盛歷帆盯緊屏幕里少年翻騰的身影,“正腳起!” “抓板尾!” “前空翻三周!” “反腳落!是1260!” 等等,什么什么?1260? 余曜在u型池的第一個跳躍就是1260? 盛歷帆話一出口,自己整個人先懵了。 裁判組也懵了。 are you kidding? 這是u型池,不是坡面障礙技巧,更不是大跳臺,怎么能上來就來了個1260? 余曜你哪來的加速度! 你屬陀螺的嗎,第一跳那么一點高度都能來個三周? 裁判們正腹誹著,一看賽場邊的實時高度監控,好家伙,第一個跳躍就達到了驚人的6.55。 裁判們:??? 世界紀錄才只有7.3m,余曜第一跳就來了個6.55,這合理嗎? 可還沒等他們震驚結束,余曜已經在u型池里再次跳起,落下,完成了一次折返。 解說員按捺住興奮,盡職盡責地解說道,“余曜的第二跳!” “后空翻三周,又是一個1260!” 有裁判疑惑道,“兩個方向的空翻?” 另一個裁判默默地調出回放,確認道,“的確是兩個方向的空翻?!?/br> 有看過余曜坡面障礙技巧比賽的裁判突然就有了一種強烈的不祥預感。 余曜該不會又要在池子里花式秀自己的難度技術儲備吧? 事實上,余曜還真就是這么想的。 不算資格賽的話,大跳臺只有三輪,一共三次跳躍機會,坡面障礙技巧不算道具區,三個跳臺區只有三輪共九跳。 但u型池呢,他至少可以折返五次,跳上五次。 那也就是說,光是u型池的三輪決賽,他就能跳上整整十五次! 整整十五次的跳躍,擱普通人眼里可能覺得頭暈眼花。 但在余曜眼里,其實還有點不夠分的。 至少,以身體為軸的平轉就有正腳外轉,正腳內轉,反腳外轉,反腳內轉四種。 繞著身體垂直方向軸的后空翻有三種,分別是普通后空翻,桶狀后空翻和野貓。與之一一對應的前空翻也有三種,普通前空翻,桶狀前空翻和家犬。 這些加起來就是十種跳躍,還沒有算上不同軸心和周數組合的偏軸旋轉。 才十五次跳躍機會,如果依著余曜的心意,根本就不夠展現自己豐富多彩的難度儲備。 但現在也只能如此了。 滿場的觀眾們總不能全看自己一個人跳跳跳吧。 第三次折返。 少年隨心所欲地在池壁上沖。 板頭凌空瞬間,就在半空中擰身發力。 熟到不能再熟的技巧手段甚至都沒有過腦,就任由肌rou記憶主導出一個完美度極高的四周偏軸旋轉。 黑色的身影在夜幕和雪花里旋轉。 優雅輪廓被高清的大燈照得纖毫分明。 余曜的第三次跳躍,和前兩次一樣,軸心細,抓板質量高,起跳落雪的姿態更是優美,裁判們完全挑不出任何一點毛病。 唯一疑惑的是,代表u型池最高水準的1620居然就這么輕易被使出來了? 從1440到1620,u型池賽事歷史整整走了五六七八年,到余曜這,才一接觸u型池就能使出來了? 裁判們再一看高度記錄,好家伙,7.68,已經超過了世界紀錄,人更是都麻了。 甚至有一種余曜和別人壓根不在一個競技時空的既視感。 可這才是第三次跳躍??! 按照u型池的蓄力原則,越往后的跳躍越難,如宣唐連那樣,把最后一個必殺招留到最后一輪,才是運動員們的通常選擇。 第三輪就已經是1620,第四輪呢? 裁判們屏住呼吸。 盛歷帆同樣汗流浹背,余曜跳躍的時間短暫,他只顧著解說,根本沒辦法向觀眾們解釋他們華國的小運動員到底完成了什么樣的超高難度。 只好把滿腔的振奮和激動都化成了高亢的嗓門。 “余曜的第四個跳躍!” 解說員扶著麥克風的雙手發抖著,臉興奮得通紅。 “又是一個1620!” “剛剛那個是cork1620,這個是rodeo1620!” 之前大跳臺和坡面障礙技巧比賽后惡補過知識的直播間觀眾們一下熱鬧起來。 【我知道我知道,cork是板在人前,rodeo人在板前!得意挺胸.jpg】 【我就說嘛,小魚剛剛有一個前探的動作,果然是rodeo】 【我也分清了!】 【我眼睛學會了,等寒假就去滑雪場試試】 【 身份證號,我現在也能看懂好多滑雪動作了,我也打算去雪場玩】 一個優秀的運動員,本身就要有能帶動一整個項目蓬勃發展的實力和號召力。 一邊吃飯一邊收看比賽直播的祁望星看著評論區里的彈幕,就對著上首的自家大伯豎起了大拇指。 “我可算知道您為什么要我趕緊續簽余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