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5章
事實上,余曜也看不清在場其他人的神情。 護目鏡是為了保護滑雪者不被雪光灼傷眼底,但同樣的,原本明亮的視野都會變得黯淡許多。 余曜看著此時望去有些陰沉沉的天,一邊咬碎糖果,一邊等待裁判的發令。 耳畔只有呼呼的風聲。 這跟大跳臺很不同。 坡面障礙技巧的場地光是高度差就達到了驚人的150米,坡度卻只要求在12°以上。所以從出發區到終點看臺,距離相當之遠,幾乎聽不到太多來自觀眾的聲音。 這樣比賽環境,更冷寂,也更危險。 雖然不會像大跳臺一樣一旦摔倒,頃刻間粉身碎骨,但三組道具加三個跳臺的組合,也絕對可以稱得上是步步驚心,危機四伏。 余曜望向遠處的第一個道具區。 遠遠的,就能看見街區里的三座橋。 從左到右,依次是彩虹橋,平橋,和一座如同樓梯扶手形狀,先向下再水平的扶手橋。 最簡單的平橋被放在道具區的最中央,仿佛是裁判們認定的最正確選擇。 但只要參加比賽的選手都知道,平橋反而是最簡單的道具。 很多公園道具的初學者都是從最簡單的50-50動作開始學起,最先上的就是箱子和平橋。 50-50,起源于滑板運動。 滑板有四個輪子,當用滑板跳到欄桿上,從兩列輪子的正中央板底呲過時,欄桿把板身分成了均等的左右兩邊。 單板滑雪本就起源于滑板和沖浪。 這個動作也因此繼續被稱為50-50。 公園道具發展至今,坡面障礙技巧比賽上已經很少有人只用一個50-50通過道具,大部分都會加上上橋和下橋的轉體動作。 轉體,呲桿,平衡,就是道具區打分的重點。 道具的難度和動作的創新性也會被裁判們納入考量。 余曜在腦海里漫無目的地回憶著比賽規則。 裁判席上,很多人也在翹首以待。 單板圈子就那么大,余曜在大跳臺上的表現早就廣為人知。 在場的裁判們一想到第一位出場就是近來名聲大噪的雙2160天才少年,難免就提起了不少興趣。 在加上之前從未在坡面障礙技巧的賽場上見過他。 期待,神秘,未知,勾起人興趣的要素都占全了。 “真期待一號在道具上的表現,”代號為j1的裁判微微笑道。 負責二號道具區的裁判更是滿臉期待,“不知道余打算怎么通過這個道具?!?/br> 三號道具區的裁判什么都沒說,卻是提前瞪大了雙眼,直直地盯著屏幕屬于自己掌控分數的道具區。 道具區的裁判們個個都抓耳撓腮,都想要知道,在跳臺上有著出色表現的華國少年,在道具上會不會也能給他們帶來耳目一新的體驗。 反倒是跳臺區的裁判們大體上神情都很淡定。 廢話,能不淡定嗎,2160都見過了,還有什么可激動的,等就完事! 負責不同區的裁判們的心情堪稱冰火兩重天。 已經接到余曜受傷要保存實力消息的華國解說員計行的心情卻是苦澀不已。 他看著彈幕里那些激動興奮,熬著大夜也要給萬里之外正在比賽的少年加油的網友們,只能在心里暗暗期盼余曜一會兒的表現不要太差勁。 不說多優秀,最起碼也要有個及格水準吧。 要不然這么多觀眾們都殷殷期待著,也不好讓大家太失望不是。 作為一個看著余曜一路走來的忠實粉絲,計行由衷地希望少年在坡面障礙比賽里也拿出自己最好的水準。 但想到余曜的傷,就又覺得能進決賽就已經很不錯。 余曜應該傷得很厲害。 要不然華國滑雪協會那頭也不會特意過來打招呼,讓自己解說的時候打起十二分精神,在余曜表現不佳時,提一提他受傷的事,以免輿論太過傷人。 計行嘆氣又撓頭。 復雜的心情在少年終于出發時驀得一凜,來不及多想,就已經進入了解說狀態。 計行盯著屏幕里沖向第一組道具的少年,“余曜已經出發,馬上是第一個街區,他有明顯的加速動作,讓我們看看他要上哪個——” 第一輪,就算為了求穩也該選平橋吧。 計行如是想著,然后就看見,少年矮身一躍,沒有一絲猶豫就跳上了那道彎拱形的長橋。 “彩虹橋!” 余曜第一個道具居然就上了彩虹橋! 計行為之一振,專注盯著少年橫跨在橋體的板身,認真計數,“內轉270°上!” 黑色板身帥氣呲過長橋。 畫面里的少年踩板,高站橋上,側身看向自己前行的方向,目光不閃不避,在橋身上滑時居然壓低身體再度加速,從最高處一飛而下。 緊窄的腰身反扭如麻花。 這次居然是一個與跳上時旋轉方向完全不同的反向旋轉。 “外轉450°下!” 計行用力喊著,才第一個街區就已經激動得熱血沸騰。 不是,居然是一個內轉270°上,外轉450°下! 而且還是在彩虹橋上! 余曜第一個街區的亮相就這么亮眼? 這哪里像是受過傷要保存實力的人,自己是不是聽錯消息了! 計行兩眼放光,已經把剛剛的復雜思緒都拋在腦后,全身心都盯著屏幕里向著第二個街區前進的少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