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1章
“第二輪的比賽,艾莫斯會如何發揮,余曜又會選擇怎樣的戰略,讓我們拭目以待!” 第34章 冬奧會男子大跳臺第一輪成績出爐,余曜的名字排在了第十一位,在進入決賽的十二名選手中倒數第二。 他只拿到了61.25分。 看上去很低。 但卻已經是裁判們看在2160正賽首跳的份上,所能給出的最高分數。 如倒數第一的m國運動員,跳的是一個平平無奇的正腳外轉1440,即使摔倒后站起來的速度比余曜還快,也只能拿到47.5的低分。 可即便裁判們再怎么惋惜和偏心。 這個分數,距離目前排名第一的艾莫斯的94.5分,差的也不是一星半點兒。 按照大跳臺三輪取二的規則,余曜的第一輪基本上算是廢了,除非他后兩輪全部完美發揮,否則拿冠軍的可能性幾乎等于零。 意識到奪冠的可能性因為這個2160大大降低,網上的輿論風向也跟著變了。 【那個2160太莽了!】 【我就說要穩點要穩點,這是講體育精神的時候嗎,比賽還是要講策略的!其他選手后兩輪還有容錯的機會,咱們余曜只要失誤一次就涼涼了】 【到底是年輕,太沖動了!教練們怎么也不勸著點】 求穩派的評論首次占據了上風。 挑戰派觀眾們本來就因為余曜的摔倒失魂落魄,看到這些評論更是一肚子氣。 【余曜挑戰2160不也是為了贏,比賽有失誤很正?!?/br> 【他上1980也能贏,非要上這個成功率不高的2160?比賽就三次機會,浪費一次,給自己那么大壓力,劃算嗎】 【那也是余曜自己的選擇,他愿意做那個挑戰者】 【可他現在代表的是華國,華國在單板大跳臺上還沒有拿到過金牌,好不容易有機會了,他為什么不會好好抓住,為國爭光的責任比不上那什么體育精神是吧】 一頂為國爭光的大帽子扣下來,再加上余曜的2160確實失敗了,挑戰派頓時陷入道德洼地。 他們原本想說體育更重要的是拼搏的精神,是比賽的過程。 可作為土生土長的華國人,誰不知道華國上至政府下至群眾對金牌的心結由來已久,自有淵源。 在那些因為落后被嘲笑被看不起的年代,每一枚金牌都曾經凝結著運動員們的斑駁血汗和億萬人的殷殷期待。 某座黃海和渤海交接處的海濱城市,至今樹立著華國第一位參加奧運會的運動員雕像。 記錄著有人曾在國運最艱難之時,關山萬里,單刀赴會,所求的,也不過是讓后輩遠離苦難,挺直脊梁。 當年的勇士沒能跑進決賽。 但卻把對奧林匹克的執著都留給了后人。 可以說某種意義上,在很多華國人的眼里,金牌,就等同于華國人的臉面和尊嚴,他們對奧運金牌的看重,更是刻進骨血的深深執念。 這樣的觀念根深蒂固,很難改變。 求穩派的觀眾們哪怕知道大跳臺起源于極限運動,拼的就是勇氣和性命,也不可能接受自家運動員在明明有能力拿牌子的情況下,還非要去做到更好。 兩派人誰都說服不了誰,在彈幕里越吵越兇。 有魚粉主動出來調停。 【還是看小魚的表現吧,還有兩輪呢】 【誰說我們小魚不行,他說不定正在憋著大招】 【就是就是,別吵了別吵了,第二輪比賽都要開始了】 最后一句讓爭吵的人數倏地變少。 但還是一直到直播間出現了第十二號選手準備出發的畫面,吵架的彈幕才徹底停下,變成了成排的許愿和祝福。 【希望余曜接下來穩扎穩打,1980加1800,肯定穩了!】 【我更期待2160,希望余曜能勇敢嘗試,一跳成功!】 人群因為第二輪比賽開始暫時重歸平靜。 很多人都在第十二號選手出發的剎那,就開始緊張得心臟怦怦直跳。 冬奧會現場。 隨著比賽的重新開始,候場室的氣氛也一下沉重起來。 如果說大家在第一輪拿出的都是自己比較擅長的跳躍,也已經成功地保住了一半分數,那么從第二輪開始,就要開始向更高難度,更不擅長的跳躍發起進攻。 很多人的面孔都緊繃起來。 費利克斯如臨大敵,艾莫斯更是不停地親吻十字架,試圖獲得心理安慰。 整個候場室,簡書杰冷眼瞧著,也就只有余曜一個算得上冷靜。 可偏偏就是最冷靜的這個,名次跌得最狠。 簡書杰在心里嘆著氣,把冒著冷氣的冰袋遞給少年。 余曜接過,按到腳踝上。 一股冰冷徹骨的氣息瞬間從腳踝肌膚一路蔓延到胸腔里的每一次呼吸。 少年不著痕跡地顫了下,用力裹緊身上以免關節肌rou冷下去變僵的保溫毛毯,動了動唇,像是要說什么又停下。 “怎么了?” 簡書杰以為自家徒弟是要說接下來比賽的事,連忙湊近,然后就聽見,少年用惋惜的語氣道。 “可惜小七不在?!?/br> 余曜邊說邊看了看自己被凍得發白的手指。 像是在感慨,如果小黑團子在的話,自己就有了貓型毛絨暖手袋。 簡書杰好氣又好笑。 都這節骨眼了,還想貓呢! 不過他早就習慣了自己是陪伴而不是指導角色,就算心里再著急也沒有顯露出來,只是目光不受控制地時不時就瞥向候場室里的分數大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