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章
開什么國際玩笑! 沒人看好這個清瘦白凈的小小少年,哪怕只是條最基礎的v1線。 余曜的神情卻很平靜。 沒有爬過,也不代表什么都不會,技巧型的項目,都有共通之處。 少年從背包里把攀巖鞋和鎂粉袋取出來,放在一邊,做了些簡單的熱身。 拉伸關節的動作標準又自然。 “還挺像模像樣的,”趙威明嘀咕著,到底還是多了幾分期待。 余曜把筋骨都活動開,就開始換鞋。 攀巖鞋跟平時穿的鞋很不同。 鞋底是增加摩擦力的硬橡膠,鞋身曲線緊窄無比,在鞋尖處收束成銳利的一點,穿起來又緊又繃,乍一看跟芭蕾舞鞋也沒什么兩樣。 難怪會被稱為峭壁上的芭蕾。 余曜不由得感慨一下,用力拉緊鞋帶后就把鎂粉袋系在腰上,開始往手上擦鎂粉。 纖細的,瓷器般透著微微粉光的十指上就凝了一層厚厚的霜。 這也是攀巖者的基cao。 不擦鎂粉,手上一旦出汗打滑,對于需要靠手點輔助穩住身形的攀巖者來說,幾乎是致命的。 余曜不是容易手心出汗的體質,但也需要靠鎂粉增加手指和手點間的摩擦力。 一切準備就緒。 少年來到墻壁前,仔細觀察這條藍色的線路。 乍一看的確是條很簡單的線。 最下面的藍色腳點平穩寬大,左右上方各有一個帶有指洞的手點,抓握起來完全不是問題。 可再往上,可供抓握的手點就越來越小。 靠近終點的地方更是小到只有半截手指長。 第二步的腳點也落在了一個有棱有角的灰色造型點上。 這種三棱錐形狀的造型點,別名volume,四角尖尖,棱線鋒利,凸起的頂點銳利得像鋒芒畢露的某種古代兵器。 怎么看都不像是能踩住借力的設計。 周圍人閑聊打趣的吃瓜聲里。 余曜的視線緩緩從下至上,將整條線路深深印進腦海里。 片刻后,他回頭沖趙威明點頭示意,就屈膝踩上了第一個巖點。 別人不看好又怎樣? 這是明晃晃擺到自己面前的機會。 天予不取,反受其咎。 所以—— 只許成功,不許失??! 第6章 巖館的中央空調呼呼吹著冷風。 不少人看熱鬧的目光里,余曜毫不猶豫就上了線。 他的動作很精準。 長年累月磨合出的天然平衡感,讓那雙黑色攀巖鞋近乎完美地掌控了第一個巖點,而沒有任何一點多余的動作。 這樣的開頭不止驚艷到了眾人,連趙威明的目光也在瞬間就被吸引住了。 作為攀巖教練,他可太清楚攀巖的第一步到底有多難了。 五米高的巖壁,天然自帶壓迫感,人類又是本能地恐高和畏懼墜落,巨大的心理壓力下,很多人會直接掉下來。 但這個漂亮小孩居然完全沒有要掉的意思? 趙威明的臉色認真了幾分。 但也沒太認真,畢竟這只能證明對方很擅于克服自己的恐懼。 眼光毒辣的攀巖教練已經注意到了少年因為太過用力,被白t恤清晰勾勒出的蝴蝶骨線條,再次確定了余曜的確是個新手。 但凡學過攀巖技巧的人都會知道,雙臂一味地用力,只會把自己鎖死在巖壁上, 有人小聲吐槽,“太死板了!” 是的,太死板了。 余曜自己也發現了這個問題。 他在虛擬訓練空間看視頻,那些真正的攀巖高手總是動作敏捷,至少不會像自己這樣緊緊貼在巖壁上。 少年試探地動了動,完全沒有發力的空間。 應該是哪里出了問題。 余曜深深淺淺地呼吸,試探地調整自己與巖壁的距離。 可這不是什么簡單的事情。 短短幾天的體能訓練并不足以改變這具單薄瘦弱的軀體,他的力量感很弱,唯一的辦法就是走靈巧的技術路線。 但想走技術流,首先就要有技術。 攀巖高手能如履平地地在懸崖峭壁上跳躍騰挪,也能僅靠一根手指在狹小凸起上實現引體向上。 但余曜現在都做不到。 纖瘦的少年停滯在第一步上,大有出師未捷身先死的前兆。 趙威明就想叫他先下來。 一直保持渾身緊繃的狀態站在巖壁上會有拉傷肌rou的風險,就算當不了師徒也沒必要坑了孩子不是。 趙威明剛要出聲。 巖壁上的身影就動了。 原來少年不知從什么時候,憑借幾個看似不起眼的手位調整,就無師自通地挪開了足夠的發力距離。 有了足夠的喘息空間,那具青澀的少年人軀體迅速如雨后嫩芽般舒展開。 左手抓住斜上方的手點。 身體的重心隨之上升。 細長右腿如芭蕾舞演員般筆直抬起。 收束成一點的足尖就勾到了尖銳的灰色造型點上,借力穩住身形。 少年的角度很精準,沒有一絲一毫的僵硬別扭,背影也像舞蹈一樣輕盈有韻律感。 不錯不錯,悟性挺高的,趙威明暗暗在心里點了下頭,耐著性子繼續看下去。 就連圍觀的幾人也都不由得贊嘆,“喲,不錯不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