滿唐華彩 第358節
書迷正在閱讀:古代小夫婦在八零、穿越后紅娘系統逼我營業、滿級炮灰修真穿回來了、獨悅你[帶球跑]、沙雕美人揣崽連夜跑路、直男綁定cp系統后、我用嬌妻系統稱霸星際、敢向皇帝騙個娃、穿成渣攻后我沉迷寵夫、甜美人
“末將抵達東都,馬不停蹄趕往偃師縣,但縣尉王彥暹已經……畏罪自殺了?!?/br> “畏罪自殺?還是被殺人滅口?” “末將請奉上他的絕筆信?!?/br> 高力士遂上前接了那信件,王彥暹自稱無能,見災民涌來又無力賑濟,遂請李錫帶他們跋涉至關中修建宮闕,沒想到釀成大禍,愧對圣恩,唯自裁以謝罪。 李隆基聽罷,第一時間轉頭看向陳玄禮,問道:“你派人殺的?” “回圣人,這個不是?!?/br> 若不是陳玄禮順便殺的,此事看起來就有些像李林甫的做法,與韋堅、皇甫惟明了。 等人的死法一樣。那么含嘉倉就是有大問題,河南府吏治敗壞,連李林甫都解釋不了。 很快,李隆基搖了搖頭,否定了這個想法……確定李林甫不會做這種欲蓋彌彰的蠢事。 他治理的大唐盛世沒有問題,就是這些圖謀不軌的野心家在蠱惑人心。 最開始收容那些草野妖賊的偃師尉王彥暹都已經畏罪自殺了,李錫竟臨死還在嘴硬! 夜漸漸深了。 李隆基依舊坐在那里,沒有外人在,他不再偽裝,臉色陰沉。 “圣人?!备吡κ可锨?,小心翼翼地問道:“今夜是否早些歇息?” “楊國忠回來了嗎?” “想必還在趕路,要到明早才能覲見?!?/br> 高力士應了之后,見圣人還沒有要歇息的樣子,問道:“圣人可是……不太相信王鉷所言? 李隆基沒有回答。 這讓高力士都覺得愈發難揣摩出圣人的心思。在這一場刺殺之后,圣人似乎變了,不再似過往那般爽朗豁達。 “圣人十年未臨駕東都了,若真是牽掛百姓,不如……” “不必?!?/br> 李隆基終于擺了擺手,道:“朕信王錨,論庶務錢財,他遠比楊國忠、李錫等人懂得多?!?/br> 高力士低下頭,柔聲勸慰道:“既如此,圣人何必要在意李錫之言?此案只是偶然,業已結束了,右相將天下治理得很好?!?/br> 李隆基難得踟躕,他還差一點理由說服自己。 “朕該留著李錫,讓他看看,他錯了?!?/br> “事已了,圣人今夜可要見一見貴妃?” 李隆基竟是猶豫了,問道:“高將軍是否有覺得,刺駕之后,太真對朕、對她那義弟態度有所不同了?” “圣人何出此言?”高力士大為驚訝,“貴妃待圣人自是一如既往的深情,但不知是何人在圣人面前嚼根舌?” 李隆基說不上來。 他閉上眼,回想到了自己年輕時滌蕩武周妖風時的情形。偏偏一場小小的變亂,破壞了他幾乎完美的帝王形象。 是夜,他竟覺得面對一個玩物會更輕松些。 “招范女來?!?/br> “遵旨?!?/br> 次日清早,李隆基再接見楊國忠,已恢復了往昔君王的恢宏氣度,神態輕松。 “回圣人,臣等已找到關鍵證據,可證明正是李錫指使劉化刺駕?!?/br> “那便結案吧?!?/br> “臣遵旨?!?/br> 之后,李隆基召見了薛白,問道:“搜查得如何?” 薛白一直在想,楊國忠一個人就能辦的差事,為何李隆基要派他一起去? 他心中有個答案,但不確定。 “回圣人,臣沒有搜查到任何李錫謀逆的證據,只看到楊中丞使人造偽證?!?/br> “是嗎?”李隆基以一種審視的眼神看著薛白。 薛白繼續道:“臣搜查之后,認為李錫是個忠臣?!?/br> “你可知你嘴里這個忠臣,包庇了弒君的妖賊?” “楊中丞想要盡快結案,造制偽證,此事臣無權干涉,但臣得對圣人說實話?!?/br> “實話?”李隆基譏笑一聲,隱隱有些針對薛白的意思。 “是?!毖Π椎溃骸袄铄a或許出了疏忽,或許被人蒙蔽,但絕不至于是幕后主使,臣請呈上佐證?!?/br> 李隆基并不想看佐證,叱道:“依朕看,被蒙蔽的人是你,輕易便能信了逆賊?!?/br> 他就是對薛白有所不滿。 遇刺之后,當他開始懷疑自己是否還像年輕時一般英明果敢,再聽聞薛白手刃一妖賊、并救下楊玉環,他感受到的情緒竟然是嫉妒,嫉妒薛白的年輕。 這情緒來得很莫名其妙,李隆基本以為自己會很高興于楊玉環安然無恙,為此重賞薛白,可滿腦子想的卻是他在他的女人面前比他還要出風頭。 本不該如此的。 李隆基不缺臣下做事,之所以召見薛白,就是想確認他是否已開始討厭這個風流更甚他年少時的少年人了。 這位天子極少見的開始失態了。 薛白愈發強烈地感受到李隆基的不滿,因此,他知道自己不能學王、楊國忠當順臣。 舉個不恰當的例子,當已經被一個女子討厭了,再繼續千依百順,也只會被瞧不起。 一旦“順”已沒有用了,就必須展現價值。 他得給到李隆基一點旁人給不了的情緒,又不能太過份。 “臣以為,若李錫真是主謀,大可借助修建華清宮的機會將妖賊送進內苑?!毖Π淄nD了一下,道:“故而,此案該只是妖賊作亂?!?/br> 忠言逆耳,實話也不好聽。 好在薛白說的是妖賊作亂,不像李錫直接說官逼民反。 李隆基依舊不太高興,但對薛白的怒氣終于從原本那莫名其妙的嫉妒情緒上轉移到正事上。 另外,李錫那日所言,還在他腦中揮中不去。 “好,薛卿不妨與朕說說,你如何看待此案?” “臣以為,至少李錫從河南府招募的近千災民是真的,其中雖有二十余妖賊混入,但災民從家鄉到洛陽,再到驪山,一路上會死多少人?最后能剩下近千勞力,可見受災規模不算很小?!?/br> 這是旁的臣子從沒有說過的角度,陳玄禮、楊國忠、王等人根本就不在乎災民。 李隆基在乎嗎?薛白不知道。 他認為這位圣人在乎的是面子。 “當然,有災情是常事,以大唐之強盛,應付得過來,那應該是地方官吏沒做好?!?/br> 薛白道:“臣在李錫的書房中找到了一封偃師縣尉王彥暹的信件,陳述了災民到洛陽卻未得賑濟一事,臣請圣人御覽?!?/br> 高力士認為薛白說得夠多了,遂以眼神請示,之后開口道:“王彥暹已畏罪自殺,為何不能是他與李錫同謀?” 薛白道:“高將軍所言甚是,如此亦有可能?!?/br> 答過,他恭敬地立在一旁,不再多言。 反正他與此案沒有太多牽扯,表現過忠誠耿直的態度也就是了。 若皇帝肯接納他的諫言,他就是純臣;若皇帝討厭他,沒關系,他也看開了,以后就當一個不討喜的直臣,賣直邀名。 香爐里的熏香燃盡了,有宮娥上前重新點過,薛白立在那里,接受著李隆基的審視。 許久,李隆基開了口,對薛白的諫言不置可否,淡淡道:“你護駕有功,朕該賞你,若任你為昭應縣尉,你可有信心治理一方?” 一瞬間,薛白幾乎就要行禮應下了。 他苦心孤詣,謀劃了許久,為的就是要這樣一個職位。 但緊接著,他遲疑了片刻,想到如今再留在驪山,真的好嗎? 迅速權衡取舍之后,薛白應道:“臣斗膽,可否請陛下任臣為……偃師縣尉?!?/br> 偃師縣是東都畿縣,往后升遷的話資歷也是一樣的,只是洛陽離天子遠一點,升遷難一點。 薛白之所以決定去,因偃師是漕運的必經之路,離洛陽、含嘉倉都很近,且他確實愿意看看那些一塊餅就能收買來造反的災民是什么樣的。 “胡鬧!”高力士當即叱喝道:“你當大唐的官職由你挑揀嗎?!” 但此時此刻,高力士是松了一口氣的,認為薛白暫離長安一段時日,對圣人的心情、對貴妃的處境、對其人自身的前途都有好處。 “臣該死?!?/br> “為何想任偃師尉?”李隆基問道。 “天寶六載春闈,臣曾收到過狀紙,言漕運之非;今臣又找到李錫的書信,言河南之災。臣想代圣人去東都看看?!?/br> 朕多得是臣工,不缺你一個小官。 “是,臣狂妄了?!毖Π椎溃骸俺贾皇怯X得,臣去看過回來……能對圣人說實話?!?/br> 李隆基再次審視了他一眼,淡淡道:“官員任命,自有中書門下與吏部考核,莫總是向朕求官?!?/br> “臣……” “退下?!?/br> “遵旨?!?/br> 待薛白離開。 李隆基閉目沉思著,神色漸漸輕松了下來。 今日,他解決了兩個煩惱。 一則,因對貴妃的寵愛而不得不給薛白厚賞,他是不情愿的,甚至因此而起了些殺意,薛白主動提出離開長安,讓他的情緒平復了很多。 二則,李錫那些話,他雖然不信,卻總是揮之不去,王缺所言雖有理,不確認一下,總教人不安。當身邊所有臣子都只奉承,派些能說實話的臣子去看一看,若真是天下無事,也可心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