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追蹤與反追蹤
講臺上,老教授正用他那毫無波瀾的語調解析著巴洛克藝術的浮夸與矯飾,投影幕布上的光線穿過空氣里浮動的微塵,打在昏昏欲睡的學生們的臉上。 這對大多數人來說是催眠曲,對陳然而言,卻是絕佳的掩護。 她的指尖在手機屏幕上移動,那不是在刷社交媒體,而是在一個黑色的終端界面上輸入指令。 那個由沉柯強制安裝的、圖標丑陋的定位軟件,此刻正安靜地躺在后臺,像一只自以為是的電子眼。 陳然甚至沒有多看它一眼,就直接調出了它的進程信息和數據包結構。 “真是個蠢貨?!?/br> 她在心里低聲罵了一句,這句話的對象既是這個軟件的開發者,也是沉柯本人。 軟件的加密方式簡單粗暴,數據傳輸協議也毫無新意,一看就是那種用錢砸出來的、只求功能不求細節的商業產品。這種東西,也就只能騙騙沉柯那種以為金錢可以買到一切掌控權的傻子。 她不能直接關掉它。 那會立刻觸發警報。 她也不能簡單地偽造GPS信號,高端的定位軟件能通過基站和Wi-Fi信號進行交叉驗證,輕易就會被識破。 陳然的思路更加根本,也更加惡毒。 既然這只眼睛必須睜著,那就讓它看到自己想讓它看的東西。 她要建立一個虛假的“陳然”。一個永遠按照規定路線活動,永遠待在宿舍、教室、圖書館三點一線,行為軌跡規律到無聊的數字幽靈。 這要錄下自己未來幾天的真實活動數據,包括GPS坐標、網絡接入點、甚至手機的電量變化,然后編寫一個腳本,在需要的時候,將這些“罐裝數據”源源不斷地喂給那個愚蠢的軟件。 一個坐在陳然旁邊的女生碰了碰她的胳膊,壓低聲音問: “同學,你有多的筆嗎?我的剛好沒水了?!?/br> 陳然的視線沒有離開屏幕,只是從帆布包里摸出一支最普通的黑色中性筆,遞了過去。 “給你?!?/br> 她的聲音很輕,幾乎聽不見。 “謝謝?!?/br> 女生小聲地道了謝,便轉回去繼續做筆記了。 這個小小的插曲沒有打斷陳然的思路。她新建了一個文檔,開始飛快地構思腳本的邏輯框架。觸發機制、數據緩存、時間戳偽造、異常處理。 一行行冰冷的代碼構想,在她腦中清晰地排列組合,它們是她對抗這個世界的唯一武器。她的手指在虛擬鍵盤上敲擊,動作快得幾乎出現殘影。 這個計劃很完美,但有一個致命的環節。 她不知道沉柯查看定位的頻率。 他是心血來潮時看一眼,還是會像個真正的變態一樣,時時刻刻盯著屏幕?如果他剛好在她啟動腳本、數據出現跳變的那一刻查看,謊言就會被當場戳穿。 陳然停下了敲擊的動作,陷入了沉思。 想要完美地欺騙,就必須先了解觀察者。 她需要知道沉柯的習慣,他的作息,他會在什么時候、什么場景下,想起他還有一個需要被監視的“寵物”。 “怎么才能知道他在想什么呢?” 陳然的目光落在手機屏幕上,那個代表著監視的圖標,此刻在她眼里,卻變成了另一個東西。它是一條線,一條連接著她和沉柯的、看不見的線。 既然數據可以從她這邊流向他那邊,那是不是,也意味著有某種微弱的信號,可以從他那邊,反向流回來? 一個更加大膽的計劃開始在她腦海中成型。 如果她能在這個軟件的數據回傳協議里,植入一個微小的、幾乎無法被察覺的鉤子。每當沉柯主動打開應用查詢她的位置時,他的設備就會在不知不覺中,向她發送一個數據請求的確認包。 她不需要知道他在哪,也不需要看他的屏幕,她只需要知道“他正在看我”這個事實。 這就夠了。掌握了他的觀察節奏,陳然就能完美地控制自己的表演。 在沉柯看過來的時候,她就是那個溫順的、待在籠子里的陳然。在他移開視線的時候,她才是真正的自己。 下課鈴聲尖銳地響起,將一教室游離的學生們都拉了回來。 老教授合上書,宣布下課。 學生們像是得到了解放的信號,開始收拾東西,嘈雜聲瞬間充滿了整個空間。陳然將手機息屏,把那支筆從旁邊女生的桌上拿回來,放回包里,動作和周圍的人沒什么兩樣。 她站起身,匯入離開教室的人流。 沒有人知道,就在剛才那短短的四十五分鐘里,這個看起來平凡無奇的女生,已經為自己打造好了一副最精密的鐐銬,同時也鑄造了一把準備撬開牢籠的鑰匙。她的臉上沒什么表情,但心里卻異常平靜。 “走著瞧吧,沉柯?!?/br> 她在心里對自己說,“你最好永遠別知道,你的寵物,到底在想些什么?!?/br> 陳然走出教學樓,陽光有些刺眼,她抬手擋了一下,嘴角勾起一個極淡的、幾乎看不見的弧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