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
書迷正在閱讀:清冷魔尊戀上我、大師姐柔弱不能自理、花火繁星的夜、天后A在娃綜偶遇親閨女、我竟是偏執反派的白月光、死神喜歡搓麻將、滅世神女帶崽上門要我負責、阿福呀(1v1 h)、老流氓、穿越之病嬌女配要回家
葛大娘領幾個婦人抬進來兩桶熱乎乎的高粱粥,食物的香氣讓這些難民麻木的臉上有了松動,眼珠子跟著盛粥的木桶移動,也不知是誰動了,其他人也開始瘋狂往這邊擠。 早有準備的婦人們揮著碗口粗的木棒呵斥難民退后,排隊,沒人聽,鬧哄哄的就要開始搶。 咻! 一枚拇指頭大小的石子打在其中一個難民手腕上,他立馬捂住手慘叫起來。 廖姑站在墻頭,舉著彈弓對準還要上前的難民,她現在已有兩分像師傅,冷聲道:“再動,我讓你們腦袋開花?!?/br> 難民畏懼的看看她,又看看人墻之后的兩桶熱粥,不停咽口水。 葛大娘掄起大勺砰砰敲幾下,用力喊道:“不排隊一口沒有!哪個敢搶就丟進山喂狼!” 擠在前頭的難民還不肯往后退,怕自己被擠到后面就吃不到了,沒等葛大娘喝第二遍,就聞狼嚎傳來—— “嗷嗚!” 難民黑瘦的臉一變,恐懼爬上來。 今天狩獵隊休整,沒有進山,狼群被虞歸晚召來,隨她一同進暫時安置難民的院子,膽小的難民嚇得癱在地上,有的連滾帶爬縮到角落。 從狼群中走過來的虞歸晚在他們眼里就是鬼煞,震懾作用非同一般。 廖姑從墻頭跳下來,“師傅!” 虞歸晚摸摸她的腦袋,隨后抬眼掃過尖叫聲不斷的院子,葛大娘知她不喜吵,立馬敲勺子失意難民收聲。 “排隊領粥!一個個來!” 這回沒人不敢聽了,抖著腿排隊領自己那份粥,跟趴臥在門邊的狼群遠遠避開。 “師傅,干嘛要給那兩個穿官皮的吃rou啊,”廖姑撅著嘴很不高興,“他們把人送來,分走咱們的糧食,哼!當官的沒一個好東西?!?/br> 對這個虞歸晚非常認同,高腳嘴里的九王爺不想難民忍饑挨凍,就把人安置到村莊,卻沒給這些人發一粒糧食,讓村民自己出糧給難民,要是不給難民就會偷就會搶,那個九王爺也不知道是蠢還是壞。 她跟高腳柳東打好關系是另有目的,之前鑿冰釣魚她就發現有處地方的河水帶咸味,村里的老人也說以前沒錢買鹽就會去那個地方挑河水回來煮菜,還道奇怪,河水怎么會是咸的。 虞歸晚猜那附近可能有礦鹽,要是能鑿出礦井把鹵水取出來熬煮成鹽,靠這個她就能在這個時代安身立命過富貴日子,這可是她在末世的終極夢想。 她知道在這個時代販賣私鹽是死罪,所以這個事需要從長計劃,先培養自己的人手,再往上疏通關系,富貴險中求,就不信還有人嫌錢多燒手。 看了一圈今天送過來的難民,人數倒是跟上次差不多,只是婦孺少,多為瘦骨嶙峋的男人,佝僂著脊背,顧不上燙,兩三口就喝完手里的粥,有幾個轉著眼珠子搶旁邊人的,就被腰膀粗圓的婦人揪住衣領提出來丟到地上。 虞歸晚單腳踩住木樁,手肘撐在膝頭,甩了甩馬鞭,“把幼兒叫過來,按名冊挨個點名,排好了住處明天好干活?!?/br> 南柏舍莊原有四五十戶人,房屋有限,安置過來的這些難民想要單獨住一間屋就得自己買地做宅基建房子。 連肚子都吃不飽,誰有錢買地,沒錢就得干活,現在干活可以換糧,也可以換錢,工錢按工種算,需要技術且重力氣的五十文一天,輕省活十文、二十文一天,男女不限,只要干得動,小孩都算人頭。 房子建成之后也不是白給他們住,按月收租,直到把建房子的耗材、人力都填上,再花筆錢買下這塊宅基,房子才能過戶。這個法子是虞歸晚想的,很不近人情,商議時幼兒欲言又止,最終還是什么都沒說。 虞歸晚這么做有自己的打算,基地的老學究跟她說過在現代文明時期有個東西叫‘房貸’,是一個很好控制勞動力的方法,為了還房貸人類不得不工作,還不敢隨便辭職,當牛做馬只為能有一套屬于自己的房子。逃到這里的難民也是這種心理,他們想要一個遮風擋雨的家,而她可以給,甚至能提供安全庇護,但這些都不是白給,她需要他們聽話、服從,捆綁成一個利益共同體。 等將這些難民大致安頓好,高腳哥倆再來南柏舍莊時虞歸晚里正的頭銜也穩了,這相當于現代文明的基層村官,每月由縣衙門發俸祿,另還有戶長、耆長,后者主要負責逐捕盜賊,不過據高腳說河渠縣治下的村莊常有盜匪sao擾,哪個村的耆長都活不長久,現在都沒人愿意攬這宗活兒,上頭為了省事,就讓虞歸晚一人攬完三職。高腳還說這是上頭對她看重,讓她好好干,虞歸晚嘴上恭維,心里卻冷笑。 之前南柏舍莊的地契都燒沒了,現在要重新補辦,這幾天虞歸晚跑了縣城好幾趟,這些瑣碎的事辦起來也煩人,不過她跟高腳哥倆有幾頓酒rou的交情,又通過他們結識了四五個縣衙的官差,有他們從中說好話疏關系,事情辦的還算順利。 天漸漸回暖,河面的冰開始融化,寒冬里凍結實的土也能翻動了,待枯樹抽出新芽,就要開始春耕。 南柏舍莊的耕地就在莊子周邊,現下地契、田契、戶籍等事都由幼兒負責,虞歸晚吩咐葛大娘領她去看,核對清楚,家中還有活口的那塊地不動,余下那些都要劃分給安置進來的村民耕種。 契書那些密密麻麻的字虞歸晚一個都不認識,她現在會說大雍話,卻不認字,這樣不行,她就讓幼兒晚上教自己,為此她還特意去縣城花大價錢買了筆墨紙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