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事女官(清穿) 第240節
書迷正在閱讀:咸魚女配在戀綜躺平后爆紅、世家婦(重生)、重生后我在修真小飯堂養老、重生娛樂圈女皇、抗戰鐵軍、兵王崽崽三歲半、萬人嫌在高考綜藝全網爆火、穿越之山野田間盡悠然、農家發財路、有只貓說我是她老婆
滿京城的滿漢八旗人家都摸不著頭腦。 論資排輩,超品二字封號夫人,無論如何也輪不到郭絡羅氏,比她德高望重,家世顯赫的女眷多的是,至少不是罪臣之女。 更不要提,這會zigong里最高的位分才是妃位,廢后忌日都快到了,也沒有繼后,代誰執掌? 最離譜的是,都知道皇上和先廉親王雖年輕時候關系不錯,可隨著年紀漸長,兩個人的不對付從兩家女眷身上就能看得出來。 皇上怎會封郭絡羅氏代皇后辦差呢? 朝堂上不贊同的聲音且不提,那些仗著輩分,或者跟郭絡羅氏和先安親王有親戚關系的女眷,立馬就登了廉親王府的門。 她們要問問到底憑什么,就算問不出來……起碼人多勢眾,壓著郭絡羅氏替他們家里選秀的女兒家爭取點好處。 叫八福晉郭絡羅氏看,這些人要么是忘了她早些年在京城的名聲,要么就從來都不長腦子。 她一個孤女,當著宮里長輩都能翻臉的滾刀rou,想憑輩分和血緣關系壓她? 做什么美夢呢! 郭絡羅氏干脆利落叫了家丁,抓著大棒子橫胸前頭,將人推出大門外。 她就站在兩個踩著繡球的大獅子中間,端著盞茶潤嗓子,半點不打磕巴地罵了一通。 “該你們說話的時候,一個個都是啞巴,只當舌頭下了酒,這會子看見好處了,一窩蜂往我們府里鉆,我呸!” “想知道我憑什么封超品夫人,有本事往御前去問,有本事闖暢春園去!你們要是不確定自個兒腦袋硬不硬,現成的棒子我樂得替你們敲打敲打!” “為老不尊在本夫人這里不好使,論品階我比你們高,不叫你們下跪是怕你們臟了我的地,真當我不知道你們府里那點子腌臜事兒呢?” “再敢登門試試,惹急了我,全給你們抖摟出來,叫滿京城都添幾道下酒菜!” 從先前惠太妃和榮太妃的戰斗力就能看得出來,時下各家女眷都要面子。 九曲十八彎的口舌官司,披上溫柔婉約的遮羞布,這事兒是個女眷都擅長,她們養尊處優慣了,唯獨不擅長撕破臉罵街。 尤其登門的幾個年紀還不小,在家里都是老祖宗,丟不起這個人,有的當場就氣暈過去,往后倒都遮著臉,生怕叫人記住自己是哪家的。 其他的就更不用說了,臉紅脖子粗地扭身就走,恨不能生出八條腿兒來。 怕走慢了,再挨了棍子,那臉面還不知道多久才能找補回來。 * 有了廉親王府門前這一出,明面上都老實下來了。 至于朝堂上?不好意思,還真有御史站出來彈劾什么牝雞司晨,女子不該拋頭露面的話,另一個郭絡羅氏的外孫也不是吃素的。 襄郡王允禟,帶著弟弟允俄,還拉著宗正兄長允祺,將對方罵得狗血淋頭,張嘴就是靈魂三連問—— “秀女的事兒不由女子核驗讓誰來?” “讓你們天天鉆人家閨房里問話嗎?” “要不要臉啊,你個老不修還想往自己后宅里扒拉幾個?” 氣得御史吹胡子瞪眼,罵不過允禟,只能反復念叨有失體統,哭求皇上做主。 胤禛言簡意賅:“老九話糙理不糙,彈劾之前,你們先拿出令人信服的章程來,朕幫理不幫親?!?/br> 文武百官:“……”瞧襄郡王那得意的嘴臉,您這話鬼都不信??! 可心里這么想,卻沒人真上趕著找不痛快。 不老實不行,郭絡羅氏還是貝勒福晉的時候戰斗力就不低,比誰都豁得出去,這會子都超品夫人了,誰敢觸她霉頭? 襄郡王就更不必說,那是碰上狗都能給兩剪子的混不吝,一把年紀還能在暢春園撒潑打滾呢,有理你說得通嗎? 不出半個月,新任穎慧夫人就在允祺所掌管的宗人府配合下,雷厲風行,將功德最高的九十七位三宮秀女的核驗結果敲定,蓋了禮部大印,以紅榜的形式張貼在了順天府衙門外頭。 順天府本就有監臨鄉試之權,衙門里有儒學教授和九品訓導官。 就在紅榜一旁擺了座兒,向來往的百姓和探聽消息的滿漢八旗人家,解釋這些秀女的功德由來。 “延暉閣女官共計十九人,置辦了大量的玲瓏爐和玲瓏炭和厚實布匹,只這一樁,經核驗功德最高七千二,最低三千五?!?/br> “一兩銀子一分功德,玲瓏爐現在最賤的兩錢銀子一個,玲瓏炭兩文錢三個,這么些過冬的好物件,分發到大清各處日子艱難的百姓手中,光京城一年就少凍死上萬百姓哩!” …… “還有這官學夫人,捐獻官學二十七座,人家在朝廷打仗的時候,還捐了數千車的糧食,白花花的銀子直往戶部抬,就是為了叫咱們過上好日子呢!” “大家伙兒知道官學是干啥的不?就是能教人學本事的慈安堂,可比慈安堂好多了哩,不但教人識文認字,還教授君子六藝和女子德容功言,學好了可是能改換門庭咧!” …… “這儲秀宮秀女,雖說是為了得個好親事的,可也沒少做好事!” “你們瞧瞧,這排在九十七位的舒穆祿氏秀女,功德都有四千九,這些銀子可都換了御米御稻的糧種,也都分發到百姓手里了!” …… 有儒學教授撰稿,訓導官們拿著木頭大喇叭,整天不停歇地宣傳九十七位秀女為大清做出的貢獻。 時下百姓窮苦,去茶樓里聽說書還要花費幾文錢,舍不得的居多。 訓導官們說得可比說書精彩多了,很快就引來了看熱鬧的百姓們連綿不斷的叫好聲。 耿舒寧先前一直沒急著做太多改變,是在理想化的過程中跟隨胤禛南下北巡,認識到了這世道的國情,知道生產力不行,不得不放慢了腳步。 她先前拿出的很多東西都需要時間來消化,在沒消化之前,想改變什么都是空話。 如今距離她拿出玲瓏炭和玲瓏爐都有三年了,糧食和布匹也都已經漸漸在大清推廣開來。 她不是做的好事不求名的菩薩,自要叫所有人都知道,女子的本事不輸男兒。 至于這些秀女家里是不是出了力,那誰知道呢,他們樂意籌謀,那就做成功女人背后的男人們好了。 郭絡羅氏的效率,叫耿舒寧格外驚喜,她恨不能再多幾個郭絡羅氏就好了。 拿著御前腰牌可以自由進出宮闈的穎慧夫人聽說后,沖耿舒寧不甚恭敬地翻白眼。 “我這身本事也非天生,都是我郭羅mama教的,想得我這身本事,多選多幾個有野心的秀女,我替你帶出來就是了?!?/br> 當然,郭絡羅氏更不是菩薩性子,見耿舒寧兩眼放光,她笑得比耿舒寧還明媚。 “當然,若我功德夠了,穎慧夫人的名頭可不夠,至少也得叫我做雍夫人?!?/br> 耿舒寧:“……”雍字可是國號,這狼人比她還敢想。 不過郭絡羅氏的話,也確實叫她打開了思路。 上輩子她還有助理呢,沒道理這輩子都快升到女子界天花板了,還不養幾個秘書吧? 巧荷她們這些暗衛出身的,功夫比一般護衛都要強,但論動腦子,連心思最細膩的晴芳,都比陳嬤嬤要差得多。 至于她歲寧女官……嗯,就不自取其辱了。 還是尋摸合適的人才到自己身邊來,請術業有專攻的嬤嬤和夫人們給培養出來好了。 * 在第一場雪落下之前,京畿一帶甚至河南、山東和江南三省里,關于秀女功德的消息都已經廣為流傳,成為佳話。 為何這么說? 因為核驗過功德(積分)無誤的秀女,延暉閣秀女十九,漱芳齋秀女十三,儲秀宮秀女六十五,最高者得功德五萬二,最低也有四千九,無一例外都得到了出人意料的封賞。 得五萬二的首名秀女是延暉閣秀女,還有正好五萬的次名秀女則是漱芳齋秀女,分別出自九福晉董鄂氏母家的遠支和江南巨富之家的蘇佳氏。 前者跟著九貝勒做生意,賺的銀子咬牙全投入了戶部和兵部,幾乎是拿銀子來砸積分。 后者雖是江南巨賈,但沒有直接出銀子,而是換成江南稻米、布匹等輜重,捐獻給了朝廷。 而且那位蘇佳氏的外家,是前朝遺老代表人物之一的顧家。 蘇佳氏和外祖家沒少在官學免費為百姓們上課,甚至還廣撒啟蒙書籍,辦了許多慈安堂,收容孤兒和乞兒,在當地名聲極好。 郭絡羅穎慧將秀女冊子遞進宮里的第二日,皇上的旨意就下來了,連蘇佳氏那邊也八百里加急,送去江南。 叫董鄂向彤的秀女,得封三品宮令女官,賜丹書鐵契一座,可令其全家降罪一等。 遠在江南的蘇文勤,同樣得封三品宮令,賜丹書鐵契,令其全家降罪一等,自漢白旗,抬漢軍正黃旗。 其他秀女,功德一萬者共計十三人,全部封為四品內廷女官。 功德八千者九人,封為五品女史。 功德六千者四十二人,封為六品司記女官。 剩下的功德四千檔,則封為了七品奉儀女官。 當然,所有女官都可以選擇直接賜婚,或入宮在尚儀局學好規矩,侍奉主子三年。 滿三年者,賜婚時女官位提升一等,也可繼續留在宮里做女官,憑功勞晉升,直至封號女官,上不封頂。 * 宮里旨意一出,從京城慢慢往外,大清上下得到消息的八旗人家都炸了鍋。 尤其是沒將三宮秀女那些規則放在心上的,或家里不愿意掏銀子的、瞧不起底層百姓沒做什么實事兒的,腸子都悔青了。 他們哪兒知道,選個秀真能得到如此多的好處。 過去滿族家里的姑奶奶地位不低,那是覺得萬一祖墳冒青煙入了宮,能蔭及家人。 但旗下人家也多數很現實,選秀了不起進宮做娘娘,宮里日子也沒那么好混,更多是被撂牌子自行嫁人的。 八千多秀女,有兩千多入選,其他秀女都是自行嫁人了。 剩下入選的三宮秀女里,稟報過禮部和宗人府后,放棄三宮秀女資格,有幾百個都已當作撂牌子自行嫁人。 可現在秀女不但能入宮封女官,還能得丹書鐵契,更能以女官位得賜婚,甚至還能抬旗! 誰做夢也算不到秀女能有這樣的本事,就算是嫁個爵位最低等的人家,那也是宗親了??! 就算不稀罕丹書鐵契那些格外有底氣的人家,也稀罕抬旗,誰不想成為正黃旗的旗戶,那可是正兒八經的天子門下?。?! 一時間,滿漢八旗人家的姑奶奶們地位就更高了。 甚至那些普通旗人家里重男輕女的,都不敢再輕易磋磨女兒,這可是實打實的通天梯。 至于北蒙那邊一時還沒反應,并非因為得到消息晚,主要是蒙八旗那邊女兒家地位本來就高。 但得到消息后,各部落也諸多躁動,北蒙也稀罕宮里的女官位。 一旦能進宮做女官,萬一得皇上青眼,或被賜婚到滿八旗的宗親權貴家里,她們所在的部落日子都能好過不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