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事女官(清穿) 第220節
書迷正在閱讀:咸魚女配在戀綜躺平后爆紅、世家婦(重生)、重生后我在修真小飯堂養老、重生娛樂圈女皇、抗戰鐵軍、兵王崽崽三歲半、萬人嫌在高考綜藝全網爆火、穿越之山野田間盡悠然、農家發財路、有只貓說我是她老婆
策零和弟弟舒努被生擒。 二月十九,年羹堯帶回策妄阿拉布坦的首級。 固始汗家族新任的拉藏汗魯貝,帶著噶禮的首級和三千叛軍跪降大清。 留年羹堯帶領兩萬綠林軍駐守青海,允禵帶著增壽,親率一萬輕騎兵,帶著策妄阿拉布坦首級,押解為噶禮行了方便的張廣泗以及叛軍歸京。 三月初,御駕親征的胤禛也回到了京城。 康熙叫允禵推著他,帶領文武百官,親自到南城門前迎接兒子大勝歸來。 見到胤禛的第一時間,康熙拍著跪地行禮的胤禛肩膀大笑。 “我兒勇武!朕沒選錯人,往后大清就交給皇帝你了!” 允禵和允禟等兄弟們,心下雖然都各有酸澀,可也是真服氣了,都心甘情愿跪地,跟文武百官一起高呼萬歲。 京城內,所有店鋪都張燈結彩,人頭攢動,好不熱鬧。 百姓雖然在城內不得隨意走動,卻早早就候在了道路兩側,夾道相迎。 等明黃色的圣駕進城后,所有的百姓都跪地,山呼萬歲聲不絕于耳,如海浪般此起彼伏,傳進御駕內,叫耿舒寧耳中嗡嗡作響。 她見過很多壯觀的場面,后世的閱兵儀式比現在更加宏偉震撼,可她心里的激昂卻前所未有地高漲。 在給康熙行禮的時候她就極為亢奮。 進了御駕后,透過簾子看到外頭數不清的人頭,她忍不住握著胤禛的手晃來晃去,見了汗也沒放開。 胤禛見她這坐立不安的模樣,以為她是被這人山人海的陣仗嚇到了。 他今日也很激動,笑著將耿舒寧抱在膝上安撫,“等你封后大典那日,人也不比這會子少多少,習慣了就好了?!?/br> “這半年多辛苦寧兒了,回去就叫太醫給你熬些安神湯喝?!?/br> 耿舒寧靠在胤禛懷里蹭了蹭,沒說話。 她不是害怕,是興奮。 自家男人在屬于他的戰場上打了勝仗,她相信,自此以后,他的皇位是徹底坐穩了,朝堂的風云變幻都會掌控在他手中。 那么,從此刻起,京城就到她的戰場了。 第123章 準噶爾戰敗,除小敦多布帶著三千多人潰逃喀爾喀,只等著策棱帶人繼續捉拿,再無人可掀起風浪。 其中包括固始汗的八千藏兵,都葬送在了北蒙。 經此一事,西藏為之震懾,實力大減,只能任由朝廷納入大清版圖。 打了勝仗,疆土擴張,解決北蒙大患,也震懾了北蒙,然是要慶祝的。 當天晚上,乾清宮就舉辦了盛大的慶功晚宴。 京城里有資格入宮的,基本上來了。 這側面印證了耿舒寧的猜測,往后朝堂不會再有人敢明目張膽跟胤禛掰手腕,復歸康熙時期的一言堂指日可待。 后宮妃嬪,連太皇太后和太后也在內,全都來了,乾清宮內前所未有的熱鬧。 * 有人討巧,瞧見站在龍椅旁邊的耿舒寧,提起選秀的事兒來。 “先前奴才還不懂,歲寧女官為何要將選秀張羅得那般復雜,如今奴才倒是懂歲寧女官的苦衷了?!?/br> 附和的人不少。 “是極是極,這回選秀彰顯了我滿蒙漢八旗貴女的風范,延暉閣女官為災民施粥,號召鄉紳和大戶人家向兵部捐銀捐糧,叫奴才家中幾個皮猴兒都熱血沸騰,爭氣了一回?!?/br> “還有那官學,官學夫人不只代萬歲爺啟民智,還將萬歲爺御駕親征的風姿撰成啟蒙故事,傳遍大街小巷,如今百姓都夸贊太上皇慧眼如炬,萬歲爺英明神武呢!” “對對對,這都是萬歲爺匠心獨斷之英明,儲秀宮秀女也不遑多讓,她們幫著將選秀之事傳出了京城?!?/br> “還不止,幫延暉閣女官在外省做善事,幫官學在各地推廣開來,如今連江南都在夸贊大清眾志成城,必能國祚永昌,各地都在籌萬民傘,欲上京進獻圣上……” …… 于太皇太后坐在左側上首的康熙,笑著睇耿舒寧一眼。 “耿家這丫頭選秀張羅得確實不錯,沒白費皇額娘在行宮對你的一番教導?!?/br> 胤禛笑著沖太皇太后舉杯:“皇阿瑪說是,孫兒多謝皇瑪嬤替孫兒教出如此聰慧過人的女官,往后得勞煩皇瑪嬤再多教教她?!?/br> 太皇太后笑著點點耿舒寧的方向,用蒙語道:“哀家可不敢認,這丫頭啊,怕是跟皇帝你似的,自個兒長了顆玲瓏心,你別叫珠玉蒙塵便罷了?!?/br> 耿舒寧臉頰微微泛紅,溫婉安靜地羞低了頭,沒像過去那樣巧舌如簧。 眾人認可選秀一事,可不管是誰的功勞,都只認皇上的功勞。 左右結果對她百利而無一害,賣瓜的事兒交給別人,比她自賣自夸更好。 她更在意結果,籠絡住第一批秀女,給選秀打好了底子,有個兩三回,就方便她往里面夾帶一些私貨了。 眼下眾人提起此事,不是為了夸贊皇上,言下之意,怕是許多秀女都攢夠了功德,等著皇上兌現承諾。 耿舒寧聽得懂,胤禛只會比她懂得更快,他含笑掃了垂眸裝鵪鶉的狐貍一眼。 “朕自不會辜負珠玉之寶,皇瑪嬤心疼她,孫兒也心疼?!?/br> 現場安靜了一瞬,叫帶著暖香的絲竹之音更清晰了些,沾染得殿內所有人都察覺出皇上這話里的微妙。 這位歲寧女官……不只是恩寵更盛從前,連太皇太后和太上皇都認可,腦子靈活些的不免就緊著轉起來了。 胤禛又道:“我大清人才輩出,此乃大清之幸事,不只是上了戰場的將士,只要是我大清子民,當有過者罰,有功者賞?!?/br> “此事明日早朝,各位愛卿盡快給出個章程來,必不會叫有功者寒心?!?/br> 底下家里有秀女,并且已經攢夠了功德的官員和宗親,都滿心歡喜。 刑部尚書家閨女辦的這選秀,真是越品越有滋味兒。 不用上戰場就能得功勞,以往上哪兒尋這樣的好事兒去! 如此一來,底下坐著的文武官員更是沒口子的夸勝仗,夸皇上,連耿氏父女都被蔭及,馬屁都要被拍腫了。 殿內歡聲笑語,絲竹不絕于耳,一片盛世之景,人人臉上都帶著笑意,高興得不得了。 * 哦不對,也不是所有人都高興。 起碼聽到文武官員夸耿氏父女的后宮妃嬪,笑得格外僵硬,一口牙都要咬碎了。 她們先前還想要質問耿舒寧,一個女子,怎可跟著上戰場,要問她不守女訓女則之罪。 可先有太上皇和皇上金口玉言夸,后有大臣們舌燦如蓮,她們也沒法在這種慶功宴上找不自在。 熹嬪不動聲色對著齊妃使了個眼色。 齊妃面色一沉,卻沒跟過去一樣不屑一顧,而是看向自己的女兒懷恪。 已經十五歲的懷恪,身形瘦削,面帶輕愁,被額娘瞪了第二眼,才心下嘆了口氣,站起身來走到大殿中央。 “皇阿瑪,女兒還沒賀您御駕親征大勝歸來呢?!?/br> “女兒和弟弟meimei們著實高興,在皇阿瑪的治理下,大清必定河清海晏,愿我大清國祚綿長,盛世久安!” 二公主嘎珞才四歲,被奶嬤嬤輕輕推了一下,略膽怯地站出來,磕磕巴巴也跟著說吉利話。 “皇阿瑪勇武,女兒祝大清在,在皇阿瑪的帶領下,永遠旗開得勝!” 同樣四歲,只比二公主大半歲的三阿哥弘旭,說話要利落多了,而且聽得出已經啟蒙。 “兒臣聽聞百姓對皇阿瑪的交口稱贊,夜里都笑醒了好幾次,能得皇阿瑪為父汗,實為兒臣之福?!?/br> “兒臣必以皇阿瑪為表率,勤學苦練,哪怕只得皇阿瑪半分神威,也要為我大清開疆拓土,護萬民安康!” 年紀最小的四阿哥弘晏,輕輕咳嗽了幾聲,略有些青白的小臉兒,迷茫地轉向瓜爾佳常在。 瓜爾佳常在鼓勵似的沖他微微點頭,四阿哥便沖了出去,站在了二公主身邊。 他聲音雖虛弱,卻是所有皇嗣里最大膽的,“皇阿瑪,兒臣也要跟您一樣厲害,您教我們好不好?” 他拉起二公主的手晃了晃:“二jiejie……還有大jiejie,我們都要學,將來替父從軍……護,護百姓安康!” 殿內響起一片輕笑聲,蘇常在擔憂地掃了瓜爾佳常在一眼,緊緊捏著帕子不敢吭聲。 倒是允禟笑著開口調侃:“好侄兒,你跟著學本事也就算了,怎么還要拉著兩個jiejie受風里來雨里去的那樁罪呢?女子可上不了戰場?!?/br> 弘晏縮了縮脖子,更加迷茫抬頭看嘎珞。 “可歲寧女官,不,不也跟著去打仗了嗎?她也是女子??!二jiejie還是公主呢!” 耿舒寧微微挑眉,來了,比她預估的還要迫不及待。 晴芳稟報說熹嬪如今壓齊妃一頭,迫她聯手的事兒,看樣子并非熹嬪的全部本事。 很顯然,大半年時間下來,熹嬪連瓜爾佳常在都拿下了,竟借著四阿哥做筏子。 不愧是鈕祜祿氏。 * 弘晏的話音一落,殿內又一次安靜下來。 好些人仔細盯著看柱子看酒壺看地毯,好似頭回見到那些花紋,幾乎看入了迷,耳朵都成了擺設。 也有人看熱鬧不嫌事大,比如接茬的允禟,還有他的好弟弟允俄,以及被二人夾在中間的允禵,都壓不住好奇,偷偷去看耿舒寧的神色。 耿舒寧就……沒什么表情,連頭都沒抬。 現在開口太早了,她一路舟車勞頓,累得要死,懶得跟人打嘴仗。 果不其然,太后冷哼了聲,看向二公主和四阿哥。 “你們來慈寧宮請安時,皇瑪嬤教你們的你們都忘了?” “雖你們身份尊貴,卻也當謹守本分,萬不能恃寵生嬌,丟了你們皇阿瑪的體面!” 二公主嘎珞無措地看了眼大姐懷恪,眼眶子里霎時就起了晶瑩,卻又不敢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