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節
第53章 劇組重新開拍,整個場景變得更加精致。 這種精致不在于場景的做工多好,又或者用的材料有多有質感,而是一種更貼和環境的看上去更加真實的生活場景。 廢棄的舊建筑沒有人氣顯得沒有生命力,搭建做舊的場景又缺少生活氣息,如今終于找到了兩全其美的辦法。 時光好像突然回了頭,眼前的場景仿佛也勾起了大家對小時候的懷念。 場景給力,大家也越發代入。 即使重新造景花費了一些時間,但因為大家表現的都很不錯,整體來看居然也沒耽擱多少時間。 被大家私底下稱為重拍狂魔的郭導跟變了個人似的,在接下來蠻長一段時間都很少讓大家返工。 這對大家來說無疑是一記有力的強心劑,連郭導也挑不出毛病,這對演技來說是多大的肯定! 一時之間,大家工作的更加賣力了。 演員們常常聚在一起討論自己的角色,其他工作人員也各司其職,爭取將自己能力范圍內的事情做的更好。 可能是因為年代劇的氛圍感染,大家在平時生活中多多少少也沾染了一些那個年代的習慣,又因為整個劇組濃烈的學習氛圍,還真有了那么一絲那個年代特有的奮斗精神。 這種整體的氛圍不管是對劇組工作的展開,還是演員們的代入感來說都是一種積極的促進,不管是劇組的管理人員還是演員和工作人員都默契地讓自己更加投入進去。 于是同志們交流間脫口而出“同志”兩字仿佛成了常態,一開始回過神來的時候大家還會覺得好笑,等慢慢習慣之后,大家仿佛從這些早已被時代摒棄的習慣中領悟到了那個年代的精神。 大家懷著相同的志向,走在相同的道路上,一起為了建設祖國而努力,多么偉大而美好的稱呼,實在不應該被污名化,戲謔化。 這是整個劇組思想變化的過程,也是電影中郭躍在新環境中與其他人磨合成長的過程。 郭導說沒有劇本就真的沒有劇本,每次拍戲的時候,他都只會給一個大概的框架,其他都任由演員們自由發揮。 比如拍攝郭躍初次到達二十四林場后的劇情,郭導建了一個真實的村莊,在電影開拍之前,所有人都生活在這個村子里,大家各司其職,做著屬于自己身份的事情。 為了能讓大家代入,郭導連飯都不讓劇組的人給演員們做,大家只能以家庭為基礎,自己洗衣做飯,工作勞動。 一開始大家還不熟練,各種錯誤頻繁出現,像什么飯菜做糊了,洗衣服一下子用完了大半個月的供水,工作的時候笨手笨腳…… 等過了大半個月,大家意識到郭導是來真的,于是一個個態度也端正起來,有的查資料,有的問當地老鄉,終于慢慢把生活步入了正軌,活干的也越發麻利。 那個年代的生活是真的苦啊,個人衛生完全別想,吃的喝的更是要人命。 一段時間的鍛煉下來,再難吃的飯菜大家也能做到面不改色的咽下去,一點都不敢浪費。 再加上工作的細分,一時之間還真的演農民的像農民,演軍人的像軍人,滿滿都是那個時代的模樣。 出了效果之后,演員們頓時覺得為了能夠詮釋好角色吃點苦也沒什么,慢慢的大家也越來越適應,偶爾實在受不了了,也能悄咪咪開點小灶,這個郭導是允許的,總不至于真的為了拍戲把演員們餓死。 所以到了后面,唯一讓演員們覺得難以忍受的,大概就是長時間不洗澡身上帶來的味道了。 好在大家都是這么粗糙的活著,誰也別嫌誰。 包括郭躍在內的知青,就是在這種情況下進入二十四林場的。 別說,從畫面效果上來看,兩方人涇渭分明,一看就知道不是一個世界的人,讓人忍不住想要知道這樣的新舊變化會碰撞出怎樣的火花。 這實在是一種很大膽的拍攝方式,也十分考驗演員的發揮,拍的好了這可能會成為一部神劇,拍的不好這部電影估計會被群嘲。 特別是作為主演的沈木棲,她必須承擔起貫穿故事主線,展現自己主角風采的作用。 不然電影沒拍好對群嘲還是最理想的狀態,劇組里的這些演員可都不是省油的東西,只要沈木棲的能力壓不住這些人,沈木棲完全不懷疑大家會立刻取而代之,用出色的演技讓自己成為新的主角。 到時候沈木棲就算是不服氣也沒道理,畢竟自己技不如人能怪誰? 這幾乎已經成為演員們之間心照不宣的默契。 這部電影可以是一個女知青的成長之路,也可以是一個農民的奮斗之路,還可以是一個造林工人的信仰之路,可以延邊軍人駐守邊疆的堅守,可以是一個婦女的蛻變……可以是任何普通或偉大的人生。 只要大家能展現自己塑造角色的閃光點,一切皆有可能。 離開這里,到哪里去找這么好的機會,能這么公平地去競爭? 能沉得下心踏實演戲琢磨演技的,心中多多少少都有點理想主義,作為演員來說,能堂堂正正的用演技來擊敗對方,何嘗不是一場屬于他們的激動人心的華山論劍? 堂堂正正的比一場,看看誰是最后真正的贏家。 有了這樣的默契,誰能不使出渾身解數? 再說的庸俗一點,這可是郭導的電影,演員們也是人才濟濟,能在這樣的環境中脫穎而出,殺出一條血路,不僅對演員個人來說是無上的肯定,獎項方面估計也十拿九穩了。 這也是郭導不管提出怎樣離譜的要求,不管怎么折騰大家都照做的原因,成為一部電影主角的機會有多難得,更何況郭導電影的主角? 吃苦是一時的,得到的回報卻是巨大的。 只有在出社會之后,才會發現這樣的機會有多難得。 從被環境影響到發揮主觀能動性,所有的變化都是層層遞進的。 在郭導的默許下,整個劇組刀光劍影,所有人都在不違背自己人設的前提下,不斷的開動腦筋,讓自己飾演的角色更加富有魅力。 沈木棲的壓力格外大。 比如她飾演郭悅初來乍到,在保持嬌氣不變的情況下,又給角色添加了嬌氣但堅強努力不拖后腿,思念家人的脆弱,因為身邊轉變敏感等細節,另一邊,飾演大大咧咧知青的另一個演員就給直接塑造了樂于助人,說話直爽的領頭人形象,試圖力壓所有人占據主導地位。 又比如大家一起干活,飾演村支書的演員就努力展現自己能干的特點,還私底下大量的查閱資料,試圖帶領大家脫貧致富,關鍵這些點子還真的特別干貨,都是曾經被實踐過可以實現的道路。 還有努力又悲情的植樹工人,心懷夢想的科研人員,大漠中如同白楊的軍人……甚至連個村里的小孩兒,都有獨屬于自己的成長線。 卷,實在是太卷了。 當然也不是所有人都對自己沖擊主角寶座有信心的,但大家都努力的前提下,想要偷懶也是一件很考驗人心理素質的事情。 到時候電影上映后就自己一顆老鼠屎,這話聽著能忍? “就將自己的人設做到極致唄,拼一把!” 于是,各種比如極品啊,攪屎棍啊,地痞無賴呀等等角色又跑了,在大家積極向前的路上一個勁地使絆子,創造出了一個又一個好笑或氣人的名場面,讓整個故事變得更加的多元和接地氣。 不得不說,有時候小角色飾演好了,未必不能給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大家一起生活工作,經歷各種各樣的事情,仿佛真的有這樣一個充滿人間煙火氣的生活在大漠中的村莊。 除了主動要求拍戲,為了把戲拍好而努力,沈木棲一直不是一個多么強勢的人,很多時候她都比較隨遇而安,很少會有那種孤注一擲的決心。 正是因為這樣,一開始在拍攝的時候,沈木棲還真有那么些被動。 可眼看著真的要被其他演員給壓下去了,沈木棲也不由涌現出一股血性和必勝的野心。 于是她也沉下心來想自己能夠做的事情。 想要在一群能人中脫穎而出,必須找到其他人所沒有的優點。 很快,還真被她找到了突破口。 郭躍下鄉前肩不能提手不能松,干體力活她絕對比不過其他人,但郭躍有一個其他人都沒有的優勢,她是這個年代少有的高學歷——大學生。 雖然這個大學還沒讀完,但別忘了她父母也是大學老師,在父母的耳聞目染之下,又有著從小住大學家屬區的優勢,很多專業知識她早就提前學過了。 那個年代邊疆最迫切的問題,一是防風固沙的綠化建設,一直到現在,這個項目還有人在努力著。 其次是農業,吃飽喝足是多少人的夢想,特別是大西北這農業先天不足的條件,以此為事業也很有看頭。 然后就是水源等問題了,沙漠缺水這沒什么好說的,能解決這個問題絕對出彩。 最后就是隱藏在沙漠中的保密項目,走科研大佬路線絕對看點十足。 沈木棲一開始就排除了最后一個選項,保密項目之所以是保密項目,普通人就沒渠道知道,就算郭躍學的是專業相對對口的物理,冒冒然打聽這種事情,家里的成分又復雜,一個不好被當成間諜就完了。 短文也得有邏輯,郭導肯定不會允許她這么干。 最后沈木棲再三考慮,選擇了解決水資源問題這條道路。 只要水資源問題能夠解決,前面兩個選擇防風固沙和發展農業基本也可以解決了。 大家對沙漠的普遍印象就是缺水,在實際上沙漠不是缺水,而是缺少留住水的能力。 大西北沙漠的西部邊緣存在許多高山,其中就包括冰山,隨著天氣炎熱,冰山融化,雪水會順著地勢流入沙漠,所以沙漠里其實是可以有水的,要是趕上季節性暴雨,甚至會出現洪水爆發的現象。 沙漠中爆發洪水,聽上去像是玩笑,但實際上并不少見。 沙子蓄水能力差,如果能改善蓄水的問題,就可以做到在特定季節將水收集起來,然后供大家使用。 理論上來說,這是可以實現的。 實際上,以沈木棲現在的能力,也確實是可以實現的,雖然需要一點時間,但在難度上完全比不了全息。 在沒有唐梨饋贈之前,沈木棲就能發明出簡易的全息技術,現在進化版的她就更不用說了。 但沈木棲沒打算在電影里直接搞出新科技,畢竟是年代戲,她可以稍微改善一下,但真一下子解決了大西北的用水問題,那就從年代片變成科幻片了。 先不說能不能說服郭導,上映后觀眾估計也能把她罵死。 年代電影中搞這種高科技,實在是太突兀了。 所以郭躍只能是“歷經千辛萬苦”稍微將技術改進一點點。 別小看這一點點,在沙漠中,水就是生命,一點點的改變都能帶來極大的影響。 沈木棲越想越覺得這個計劃可行,于是做了計劃去找郭導商量。 一直到現在,缺水問題依舊是大西北的難題,郭導將沈木棲的計劃翻來覆去研究了幾遍,最終點了點頭: “如果你的這個計劃真的可行的話,那對當地百姓的生活也是一種改善,我覺得可以試試?!?/br> 居然既然用上了全息投影技術,那么郭導知道這項技術是沈木棲發明的也是自然而然的事情。 郭導當時心里的震驚就不提了,就沖著沈木棲能搞出全息投影技術這種高科技,他就愿意相信,或者說他就希望沈木棲真的能解決大西北的缺水問題。 要是真的能做到計劃中這樣的效果,就算他的這部電影最后撲成大爛片,也算是物有所值了。 沈木棲要是知道郭導的想法,肯定會告訴他,他這想法還不夠大膽。 她是沒打算在電影中直接上科技沒錯,但沒說她不會在現實中把技術搞出來。 正好這里的人需要這項技術,正好她也有這個能力,不過稍微費點時間,她又為什么不做呢? 想到她在電影拍攝過程中需要實踐,這樣一來,甚至可能連時間都不用費多少,直接能夠在制作簡單版的基礎上在腦海里將復雜版的琢磨出來。 “現在9月多快十月,馬上雨季就快結束了,我們立刻去西邊,看看能不能拍到洪水的畫面?!惫鶎莻€執行能力很強的人,既然做好了決定,就一刻都不耽擱地找了一部分攝影師,“你們能跟我去拍點東西,其他人留在原地一切照常?!?/br> 全息模擬技術可以模擬洪水,但郭導還是更喜歡真實的素材,他打算先去拍一點,然后再將畫面和全息技術結合,給大家來一場水淹村莊的大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