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7章
書迷正在閱讀:芙蓉寢晝、別問,問就是都要、誰要做深情炮灰啊[快穿]、楚千塵顧玦、錦繡醫妃之庶女凰途楚千塵、重生后我老婆拍飛了游戲女主、豪門團寵:小撩精她野翻了、罰紅妝、星際第一療愈師(NPH)、請把脊骨雕成我的王座(高H、NP)
沈與鈺用手帕擦干水分,再次小心辨認,確認落款后呼吸急促,雙眼圓睜,一副快喘不上去的樣子。 “真是古董???那我們可要對半劈?!?/br> “不是古董,勝過古董?!鄙蚺c鈺鄭重道,他解釋道:“竹筠齋主人,是我外公的閑號,外人不知道的?!?/br> 那沈知瀾懂了,他同樣睜大眼:“天吶,真的?這不算巧合,什么是巧合?天吶天吶!” 他連著打了好幾個轉轉,驚訝之情溢于言表。 沈與鈺也同樣開心,但他還能控制住,只是抓緊了硯臺不松手。 “幾十年前的舊物,被隨手送到書畫齋,中間不知道流通過多少次,經手了多少人,然后再在偶然的一天,被后輩發現,找到,簡直像傳奇話本一樣?!?/br> 沈知瀾這回鄭重的把硯臺塞到沈與鈺懷里,“意義這么重大的東西,我拿著也是白費,倒不如你拿著?!?/br> 沈與鈺張嘴想要拒絕,心內又十分不舍,沈知瀾已經不容推拒的說:“這叫物歸原主,好好拿著吧?!?/br> 沈與鈺舍不得把外公雕刻的硯臺拿出去,又覺得這樣對沈知瀾不公平,于是出言說要再買一份。 “算了算了,剛才是我的新手光環,已經爆了金卡,接下來估計都是銅卡鐵卡了?!鄙蛑獮憶]打算再試,“走半天累了,不如去找個茶樓休息?” 沈與鈺欣然點頭,于是幾人并護衛一同去了附近的茶樓休息。 這里靠近書畫街,做的自然是讀書人的生意,每日都有書畫比拼,還有口才好的說書先生講各地人文趣事,風土人情。 現如今,正有個說書先生在講著某地的奇聞軼事,沈與銳聽了兩句就入了迷,連忙要了二樓的最佳觀賞包間,準備坐下來細細聽。 這種看似新奇的故事,在沈知瀾那里,自然是一點不稀罕,他托著下巴,全當在聽伴奏音樂。 第174章 包廂視野好,既能俯視全場,又能推開窗戶,看著外面來往的人群。 沈知瀾分了半只耳朵給茶樓,半只耳朵給這兩兄弟,還有一整只,都放在樓下,津津有味聽著樓底的小販跟人討價還價,為了一文錢來回拉扯十八回合。 他聽的正得趣,茶樓里的說書聲暫停,轉而有一曲悠揚的小調響起,黃鶯出谷般的女聲在樓內響起,響徹整個茶樓。聲音極輕極柔,偏偏還極其響亮,不論在茶樓的哪個方位,都能清晰聽到。什么調子他沒聽出來,或許是方言俚語,但音樂本就是一種語言,曲調中的輕快愉悅,已經躍然而出,聽的人會心一笑。 一曲終了,沈知瀾不禁贊道:“唱的真好,真是金嗓子?!?/br> 這要是在現代,至少也是個金曲歌手的程度,還是現場版,想要買到這么前排的演唱會門票,還要動用十八班外掛才行。 “這樣的也叫好?那是你沒聽過戲班子的金嗓子,那才叫好呢?!鄙蚺c銳聽不得這話,立刻杠起來。 他是不抬杠不舒服,沈知瀾全當自己沒聽到,繼續側耳傾聽。 小調過后,緊接著就是一串笛聲,清脆,歡樂,活潑,像個在鄉間肆意生長的小姑娘,有一種快快活活的氛圍。 歌也好,笛聲也好。沈知瀾推開小窗看樓下,見外頭小舞臺站著兩個年齡不大的姑娘,穿著粗布衣裳也不能掩飾她們的婉約。 沈與鈺道:“這茶樓安排的很妥當,既不會雜亂,也不會無聊?!?/br> “確實妥當?!鄙蛑獮懼噶酥付酥斜P的小二,“他又是在干嘛?” “來找客人討賞的,有些書說的好,曲唱的好,客人也愿意打賞?!?/br> 沈知瀾摸了摸荷包,確實該賞,就當是付演唱會門票了。 “你要賞,那我也賞些?!鄙蚺c鈺心情很好,就拿出荷包里的梅花銀錠,放在小二的托盤上。 小二樂的開了花,客人有賞銀,他們也能跟著沾沾油水,自然樂意。小二退下后,不久后唱曲姑娘也上了二樓,特意道謝。 “客人要不要再點一曲?全當是我們姐妹的謝意?!眱晌还媚镆幘匦卸Y,等著對面點曲子。 沈與鈺本想讓她們離去,但見沈知瀾很有興致,轉頭問他,“想聽什么?” 沈知瀾正看著兩位姑娘,一個高些一個矮些,大概十五六,十七八,有些緊張怯場的捏著笛子 “你們是哪兒人,會唱什么曲子?” “回客人,我們兩姐妹都是京城附近的農人,唱的是爹娘教的鄉間小調,博各位一笑罷了?!眰€頭矮些的姑娘小心回答。 她是見包間內的客人衣著華貴,又有護衛隨侍,故而小心回答,生怕得罪了人。 “怎么會!好聽就是好聽,別管是小調還是雅樂,都是好聽。姑娘的嗓音如此優越,要是有名家指點,必定能再上一層?!?/br> 沈知瀾說著,透出幾分惋惜,這樣好的天賦,放在現在,實在難出頭。 個矮的姑娘眨眨眼,有些訝然,她滿心擔憂唯恐得罪人,結果對方真情實感的,在惋惜她們的天賦? “公子說笑,愿意聽我們唱曲,便是我們姐妹的福氣了?!眰€高的姑娘笑笑,“若是公子不知道選什么,我便唱一首婉轉的,可好?” 沈知瀾點頭。 兩姐妹重新唱了起來,一人吹奏一人演唱,協助無間,當真是昆山玉碎,鳳凰泣露。 現場版效果更好,雖聽不懂唱的什么,但曲中情感傾斜無疑,如同見到中秋明月,無盡思念潛藏其中,又好像清風撫過游子的面龐,安慰他的思鄉之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