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9章
從種子到發芽是由胚胎到嬰孩,長大就是長大,嬰孩長成為少年; 從開花到抽穗是青年,他們每一個都需要開花,都需要傳粉,在這個階段奮力地汲取土地里的營養,積極為麥穗提供能量; 當麥穗金黃時,就意味著收獲了,農民收割走金燦燦飽滿的麥穗,留下一些種子等待下一季播撒,而更多的麥子被推成面粉,到農民到許多人的餐桌。 人的一生就是麥子的一生,無有什么不同,也許人追求著更高的什么,譬如理想、信念,還具有各自的興趣愛好,但麥子也有。 麥子也有成長的理想,有積極向上長得更好、獲得更多的營養和陽光的信念,麥子之間也有著各自的不同,譬如說有的喜旱厭雨,有的喜雨厭旱,有的喜歡營養,有的不溫不熱……但只要一片田地中大部分麥苗的特性一致就不影響最后的收獲。 麥子的一生就是人的一生。 今年豐收了,有過多的存余,而人口就那么多,不需要存儲太多,于是下一年估算著天氣和收獲少種一點,每一年都是這樣,調整著麥種數量,當然也還有麥種的改善,從中挑出優異的種子,培育更優異的種子,等它的品質性狀都穩定了就開始了新一輪育苗并大面積推廣。 有的時候田地遭遇自然災害,農民積極搶救,也會有未遭遇災害的農民前來幫忙、施以救助,災害后對損失的麥苗無能為力束手無策,就只能想辦法補救。 有的時候氣候不好導致麥苗伏地或影響了傳粉,農民就會人為地干涉…… 當豐收時農民喜悅,有的珍惜每一顆麥種,有的不在意那些灑落和損耗,他們將新鮮麥子賣出,他們將黃褐的麥子從殼中剝出送入機器中,碾壓成細細的粉末,還有許多道工序才能變成雪白美麗的面粉。 世界之下是大片的田野,風吹麥動,麥浪滔滔,農民行走在田間,他弓著背,有時直起腰,低頭時眼里是麥苗,抬頭時眼里是野望。 ——節選自《世界之下》 新的小說在鶴原的書房中成形,暫未見到什么故事情節,或許其已產生了未知的影響,但現實中暫時沒有觀測到明顯的變動。 安室透倒是懷疑琴酒是否也知曉鶴原的身份,然而幾次試探后無果,他卻更加確信琴酒應早就被鶴原影響,而能佐證的線索還有許多,譬如說那位先生至今都未對鶴原的存在產生懷疑,包括貝爾摩德和朗姆酒他們…… 或許黑衣組織是注定將毀滅的,哪怕沒有日本公安或各國特工摧毀它,但當它在神的劇本中需演繹的篇章結束,也許就該退場了。 在灰霧包圍和侵蝕下,日本僅存的連在一起的幾座城市無比擁擠,哪怕仍在運行的學校和公司都是擁擠的,白日許多小有資產能交得起借住費的人從中出來,到夜晚時就抱著行禮被子住在各個角落。 就像是江戶川柯南和他的小伙伴們都再沒法亂跑,因治安有時會有疏漏,而事后補救總是比不了提早預防,每天的活動范圍被圈定在家附近,想破案的心理只有十天半個月才能被滿足一次,而日本真正被捧上神壇的偵探則是橫濱那位‘殺人偵探’綾辻行人,聽說他具備被動的審判能力,一旦從犯罪事件中辨別了真兇,那么犯人必定身死。 這樣的情況下咖啡廳也快要倒閉了,而安室透索性辭了職,因不止人們的生活受到影響、產生變動,黑衣組織也有許多任務都被迫中斷,就連追查雪莉的任務都沒有后續不再被過問了。 因此安室透和沖矢昴(赤井秀一)多數時候都奔波在灰霧中,偽裝好自己所有外貌信息,就開始在灰霧邊緣撈人,而進入和接觸過灰霧的人都會迷失,已經沒有再挽回的可能了,他們在灰霧中為迷失的、還未迷失的人們指引方向,希望他們能到達的真正的希望之地。 無比迫切地希望人類能得到一線生機,奢望著神祇的寬容仁慈,期冀在度過‘終末之時’后,人類會迎來新的美好的生活,而不是被壓迫在神之下,每個個體都仿佛喪失一切生存和存活的價值,因為人在神面前實在太過微渺了。 人的世界不應有神的存在。 就像是現在,他們每個人都能認知到,人類發展千年的文明在神面前尤為脆弱、不值一提,這對人來說是近乎毀滅性的打擊,不論對科技還是對信仰。 人類辛苦建立了對人類群體文明的自信,卻在神降臨的這時……喪失一切自我和尊嚴,而這何其可悲。 就連他們兩人所能做到的也實在太少了,作為鶴原的代行者,她根本不會給予多少力量,只不過對他們稍有注目,允許他們進行各自的所為,卻又不讓公開那些信息、讓人們有更多的準備和存活可能。 神的友好永遠是從上到下的俯瞰,她近乎只看群體,不在意任何一個個體,而所謂的拯救,只要最后世界上還有人類存活,那么也就是拯救成功,她不在意人類的損傷。 神是絕對非人的存在,哪怕表達了友好,也絕不可以就此放松警惕,因為他們的地位從不對等,就像是螞蟻之于人,神再怎樣克制,呼出一口氣、輕輕地按下手指都可能輕易地殺死螞蟻和更加微小的生物。 縱使鶴原說過會復活部分在災難中死去的人們,但那是不同的、不同的…… 但是再一想,明明應該是人在資本面前的屈服要比在神面前的屈服更加真摯和掙扎吧,畢竟這是真的屈服了千年,到現在都還是那個樣子,資本從未消失過,cao縱和攜裹著人類前行,就像真正的□□主義是不存在的一樣,就他所知那幾個□□國家也全都滋生了資本,到頭來走的路同樣曲折蜿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