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夫人的榮華富貴 第108節
書迷正在閱讀:飛劍問道、三寸人間、天道圖書館、天下第九、圣墟、元尊、升邪、[守護甜心同人] 轉生吐槽役就要擼幾斗貓貓、[綜漫] 化身小說家
給思玉的是一本抄錄的筆記,見詹權抬頭朝自己看過來,郡主笑著說:“是我爹生前的筆記,我從中挑了一些思姨可能感興趣的內容,回頭和思姨一起探討探討?!?/br> 至于給兩位萬姨的禮物等等,詹權已經沒有心思往下看了,只是皺著眉頭看向郡主:“你這不是……”這不是對府里的女眷挺了解的嗎,怎么剛才還要向我請教呢? 郡主說:“我只是擔心我了解來的和你知道的不一樣,萬一出現偏差就不好了?!?/br> 道理是這么個道理。 但詹權覺得自己好像被試探了。他并不知道郡主要試探他什么,明明他事無不可對人言,無論郡主問了他什么——只要不涉及公務上的絕密內容——他都會說的。 詹權迎上郡主的視線,郡主一副笑語盈盈的模樣,眼睛里全是坦蕩。按說詹權這時應該夸一夸郡主,說她貼心,說這些禮物籌備得很好。但詹權卻有一種感覺。 郡主想聽的大約并不是這些話。 待小夫妻商量好了第二天一起回侯府,詹權便說想去洗漱一番。 待到詹權離開,郡主的心腹才從不起眼的角落里出來,湊近了說:“二爺回來后第一時間就來找您……剛之所以說了那句話,分明就是假借太夫人的口宣稱他自己日后絕不納妾,您不順勢害羞一下,怎么還……”聰明的郡主怎么偏偏就在夫妻相處之道上不開竅呢?剛剛竟然拉著二爺不斷追問,不知道的還以為郡主是在考察下屬呢。 郡主卻搖頭說:“你不懂?!?/br> 心腹急了,她怎么就不懂了?不好繼續反駁郡主,只能深深地嘆了一口氣。 這口氣就是嘆給郡主聽的。 郡主哈哈一笑:“是你更了解二爺,還是太夫人更了解二爺?” “那自然是太夫人?!毙母沟?。 “這不就得了!”郡主沒有繼續對著心腹解釋。 她當然也能按照心腹話里的意思,對著詹權裝出一副小意溫柔的樣子來。但裝一時容易,裝一輩子難。因為她本質就不是那種小意溫柔、善良赤忱的人。她仿佛天生就擅權謀。她也愛琢磨個人心什么的。她的落落大方、光明磊落全都是面具而已。 對著丈夫戴一輩子面具,似乎也沒什么不可以的。 新婚頭幾天,為了不叫兩邊的長輩擔心,她真就裝了好幾天。 但太夫人暗示過,詹權這個人對家人非常重視。根據郡主的觀察,確實也是這樣,他是那種為了家人好甚至可以不斷委屈自己的人。這樣一個人,如果作為妻子和他真正交心了,那么妻子會收獲一份毫無保留的愛。如果不愿意和他交心,他倒是也會擔負起作為丈夫的責任,但……與一份毫無保留的愛擦身而過,未免有些太可惜。 所以郡主想要給彼此一個機會。 如果她表現出自己真實的并不君子磊落的性格,詹權依然能接受…… 她更是知道所謂的坦誠是認真剖析自己,而不是這么試探著露出幾分。 可惜她做不到。 就連這么試探著露出幾分,都是出于對太夫人的尊敬。 安信侯府中,因為算到了詹權休沐,猜到他和郡主第二天一早肯定就會回安信侯府,故而萬商正和烏嬤嬤聊到這對小夫妻。烏嬤嬤說:“太夫人您好似并不擔心?” 烏嬤嬤幫著郡主整理過禮單,也算是和郡主近距離相處過幾天。 萬商說:“老二也好,郡主也好,兩位都是場面人,別管他們夫妻感情如何,表現出來給我們看的就只有恩恩愛愛,所以我擔心什么?不癡不聾,不作阿家翁嘛!” 烏嬤嬤說:“這倒也是。二爺(在長輩面前)太過懂事,而郡主是個聰慧的?!?/br> “其實我有些替郡主可惜,如果現在朝中已經有了完善的女官制度,郡主很應該去當官。她天生就該混官場?!比f商對昌華郡主的評價很高,“她和思玉還不太一樣。思玉雖然也有些政見,這已經很難得了,并且遠遠超過我了,但思玉有些理想主義。一個理想主義者是不適合當大官的。她難以適應那些最黑暗的最顛覆人性的東西?!?/br> 但昌華郡主可以! 烏嬤嬤想起之前那個被流放的前戶部尚書家的公子……事情最終鬧得那么大,偏偏昌華郡主后期隱身了,聊起她時都覺得她是無辜的,忠臣遺孤竟然被人欺負了。 “不愧是那位的女兒!”烏嬤嬤認真地說。 萬商哈哈一笑:“正因為是襄國公的女兒,郡主更應該去混官場了,她天然就擁有充足的別人可望而不可即的政治資源。雖然因為性別原因,這份政治資源轉化起來有些許困難……但事在人為?!比绻ぶ髡嬗行纳孀愎賵?,她肯定不懼這一點困難。 “若是郡主真去當官了,二爺豈不是很辛苦?”烏嬤嬤問。 萬商心說,因為詹權的身世,他不是詹家子弟偏在詹家長大,又得詹家重視,他這個人便有些“奉獻”精神在身上。他很需要被家人需要的感覺。只要他和郡主心意相通,那么就算他們這個小家庭因為郡主當官遭遇了許多沖擊,他都不會覺得辛苦。 前提得是他和郡主真的心意相通了。 但就算萬商看得分明,她也沒法按著詹權和郡主的頭讓他們心意相通啊。 萬商便說:“這都是咱們倆私底下偷摸著說的話。誰知道朝廷未來是什么動向,郡主究竟能不能當官?全都是一些毫無影子的事兒,哪能提前就替老二辛苦上呢?” 烏嬤嬤是在這個時代里土生土長起來的,哪怕再和萬商親近,她心里也一些根深蒂固的念頭沒法改變。她倒也不是心疼詹權,而是覺得如果郡主在未來真的當了大官,而一旦投身政治就會出現許多身不由己的地方,那時候要是詹權和郡主被外力推動著漸行漸遠,那么詹權至少還能回來安信侯府,而郡主自然是住在她的郡主府里。 烏嬤嬤就覺得萬商果然是有大智慧,竟是什么都算到了。 萬商要是知道烏嬤嬤是這樣想的,肯定覺得冤枉。她提議小夫妻住在郡主府真的完全是因為襄國公夫人??!再說有幾個年輕人愛和長輩住在一起的?不利于培養感情!詹木寶和江岳那是沒辦法,但就算是他們,萬商不也給他們弄了個蜜月旅行嗎? 萬商心里還是盼著郡主能有機會投身官場的,不然實在可惜。而郡主做官時能不能有一個相對不錯的女官環境,就要看萬商和皇后在未來很多年里是不是順利了。 “我自己雖然成不了政治生物,但要是能給她們創造舞臺,也不錯啊?!比f商偷摸著驕傲。 第143章 沒幾日, 安信侯府接到訃告,宋鈺的舅舅去世了。 因為宋府做了不少鋪墊,早就放出風聲說宋鈺舅舅生病了——這其實也是在為舅舅的新身份爭取時間——故而大家雖為宋鈺舅舅感到可惜, 但并不覺得此事意外。 萬商親自去宋府吊唁。 宋鈺穿著孝服, 把萬商迎進靈堂,待萬商上了香, 又把萬商領到一個休息用的小廳。這個小廳離靈堂不遠但隱秘,若沒有主家親自領路,客人且找不到這一處來。 不多時, 宋鈺的舅母就來了。 見她雖然雙眼通紅但仍保持著體面,萬商心里就大致有數了。 這里得再夸烏嬤嬤一句,這位嬤嬤能兩度從宮廷中平安脫身, 確實是有些本事在身上的。她很會看人。宋鈺舅舅裝了半輩子男人, 幾乎沒有破綻,烏嬤嬤仔細觀察她幾回, 卻瞧出了她的真實性別。不過烏嬤嬤瞧出這點后就只在萬商面前提了一回。 而萬商自然不會和任何人說。 待宋鈺的舅母提到, 她有個守寡的大姑姐要來投奔, 日后少不得帶著大姑姐去安信侯府拜訪,萬商心里越發能肯定宋鈺舅舅這次是假死,以方便恢復真實的性別。 萬商便道:“萬望你珍重自身, 待你出孝, 我還要尋你……你們做幫手呢!” 即便是假死,葬禮也要辦得和真的一樣。知道宋鈺他們很忙,萬商沒多待就離開了。宋鈺又親自把萬商送至大門口。一路上, 萬商都在胡思亂想:宋鈺真的喜歡喜樂嗎?怎么我什么都沒瞧出來?宋鈺竟然連半點暗示都沒有給我!若不是知道老大在分辨人的情緒這事上有著非同一般的天賦, 我都要懷疑其實全是老大在胡說八道了。 萬商又想:難道宋鈺是那種相親前先把自己各種證件全部亮出來的人?先把自己的條件都擺出來給對方看,要是對方有意呢, 那對方就會約見面;要是對方看不上這些條件,那沉默就代表拒絕了??伤吴曉趧e的事上明明不是這么被動的一個人??! 真是奇怪! 想不明白就不想了。 其實這樣也挺好,他什么情緒都不表露,女方這邊就不會有任何心理負擔。 在萬商看來,喜樂還小呢。未來的事情未來再說! 比起喜樂,她哥平安倒是真的該考慮結婚了。別說是在這個時代,就是放在現代,萬平安也到了要被家長瘋狂催婚的年紀了。但他現在正在西北搞石子田,即便萬茍和詹花花夫妻想催婚,也沒法跑去西北……不知道平安的緣分會不會正好在西北? 關于小輩婚嫁的事在萬商腦海里轉了一圈就消失不見了。 她不是那種愛給小輩做媒的。 還是思玉的事情更重要,思玉因為和萬商聊過扶貧的問題,決心把自己的文章撕了重寫,所以沒趕上在第一張正式的報紙上刊登。 萬商心說:或許會有些可惜,因為第一張報紙很可能會被選入未來的九年制義務教育的歷史書里;但思玉本人并不看重這些虛名,所以什么第一不第一的,其實也不重要。 考慮到種種現實問題,報紙果然是一月一期。不過遇到特殊情況隨時能加印。 思玉的第一篇和扶貧有關的文章出現在了第三期報紙上。 此時京城里已經出現抄報員了。 和后世相比,每期報紙的印刷量不算大,只有兩千份左右。但對比此時的印刷物來說,兩千份已經很多很多了。只是這兩千份中大約有一千份會送去各地的官衙,在各地進行張貼。剩下的京城權貴還要分一分。實際上用于售賣的報紙并不多。幸好就是各地衙門都新安排了張貼報紙的地方,有識字的平民真想讀報,還是能讀到的。 報紙的職能從后世那種方便大家獲取信息變成了一種來自朝廷的威懾。 朝廷似乎在說我有這般利器在手,雖然平時只是淺淺地用一下,但誰要是敢和我玩輿論,我奉陪到底。 在萬商看來,這哪里是她記憶中的報紙啊。 不過對于此時的人來說,每個月都會印兩千份新報,這個效率還是極其驚人,刻印肯定是做不到的,找人抄錄或許能做到,但那就需要大量的識字的且字跡工整的人埋頭苦干,難度絕對不低。 因為報紙上不乏好文章,買不到報紙的人就只好自己抄錄。不多久就出現了抄報員這個行業,供落魄書生賺一點筆墨錢。雖然經由抄報員這么一抄寫,時效性是徹底沒有了,但報紙上的文章卻因此流傳得更廣。 思玉的文章毫無疑問寫得好,哪怕她寫的只是如何治理一縣之民——考慮到此時的貧困度,基層的百姓全是貧困的,所以扶貧就變成了扶一縣之民——在某些人看來這個立意太小了。但慧眼識英的大有人在,清風院直接把她的文章列入了教材中。 哦,清風院就是皇上登基后新設的一個部門,它的出現還和萬商有些關系。新科進士都要去清風院接受一定時間的培訓,等到考試合格,朝廷會根據他們的日常表現和考試成績選官。這里頭大多數人都會去地方上當小官,然后再一步一步往上爬。 在思玉發表了第二篇文章之后沒多久,有官員找皇上議事時,就見這篇文章被抄錄了放在皇上的桌子上。此事一傳開,朝中的官員恨不得人手一份,以揣摩上意。 因為此時幾乎沒什么版權意識,等到思玉的文章發表到第三篇,就有機靈的商人從抄報員手里收購了她的文章合集,然后悄摸悄地緊急找人刻印,不需要弄什么復雜的配圖,也不求什么名家筆法,只求一個快,好送去很多文教不發達的地方售賣。 當萬平安從西北回來時,他的行李里竟然有一份《官場秘笈》。光看這名字還以為是什么亂七八糟的書,誰正經人寫書起這個名字?萬平安卻好似很寶貝的樣子。 萬平安聰明是聰明,但不是讀書的料,對著萬商不好意思地說:“這書在那邊可搶手了,我好不容易才搶到一本……”詹木舒不是在準備科考么,不知道有沒有用。 萬商打開薄薄的秘笈一看,作者一欄標著“思玉先生”,當場愣了下。唔,萬平安是徹底的外男,不好出入侯府內院,不知府里女眷的具體名字,不懂萬商為何怔愣。 思玉這名字竟然會有重名!不過時人愛玉,這名字確實適合做筆名。萬商心里如此想著。 再往后翻兩頁,萬商的眼角開始抽搐起來。 這不就是思玉在報紙上發表過的文章嘛!盜版書商真是亂來!想當然地就敢印書了! 萬平安略有些得意地說:“這個秘笈暫時就只有第一冊 ,但以后會有第二冊、 第三冊 ……我已經和當地的朋友們說好了,等到后面幾冊出了,讓他們給我寄來……” 萬商幽幽地說:“我已經看完第二冊 了, 第三冊 也看過一篇了?!?/br> 萬平安:“?。?!” 這第一冊 還是剛出的,熱乎著呢,姑姑上哪里看第二冊、 第三冊 ? 事實上思玉在報紙上的文章已經發表到第七篇了,全是扶貧這個系列的,而扶貧問題確實值得深入研究。按照這個盜版書三篇一冊的算法,萬商這話說得沒有錯。 萬商把薄薄一本盜版書卷起來,不怎么用力地敲著侄子的頭:“每個衙門都新設了讀報處,西北那邊應當也是有的。你是不是沒去讀報???!是不是沒去讀報?!” “我一個教大家種地的,讀什么報??!”萬平安委屈極了。 萬商又忍不住敲了兩下。 萬平安這次回京是因為述職季到了,各地的官員都在陸陸續續回京。 按說他的等級還不夠述職的,可是糧食是頭等大事,又知道萬平安背后還有一個安信侯府,石子田更是太夫人想出來的,當地的縣令哪里敢貪功?述職時干脆把萬平安一起帶回來了,說不得借著萬平安搭上安信侯府的關系,他述職時會更順利呢? 這些地方官來到京城中,有擅長鉆營的,也有不擅長的。 如果朝廷不清明,那么不擅長鉆營的就會很吃虧。 好在這時的朝廷大體上是清明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