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夫人的榮華富貴 第90節
書迷正在閱讀:飛劍問道、三寸人間、天道圖書館、天下第九、圣墟、元尊、升邪、[守護甜心同人] 轉生吐槽役就要擼幾斗貓貓、[綜漫] 化身小說家
萬商在江家被封鎖的第五天接到了入宮邀請。此前,皇后已經陸陸續續請過幾位外命婦入宮,主要是為了聊聊天、交流下感情。這天輪到萬商,誰也沒懷疑什么。 萬商入宮時,那幾位由茍太監派來的和趙佑進行學術交流的人,正在和圓周率死磕。 沒辦法,趙佑找到日食、月食規律的關鍵就在于圓周率。他先用圓周率估算了月亮的大小并計算出月亮距離地球的距離,在這兩個數據的基礎之上,他才又進一步算出日食、月食這樣的天文現象。想要弄明白他的計算原理,必須非常擅長割圓法。 萬商心說,這大約就和我看不懂韋神上課時在黑板上留下的板書一樣。哦,不光是她,好像就連韋神的學生,已經比普通人優秀很多了,也不一定能全部看懂。 這些人看趙佑的草稿都覺得并不簡單。盼著他們的死磕能有些效率吧! 在此之前,萬商還是更期待能從江侍郎口中問出點什么。 等到了皇后宮中,正趕上茍太監被皇上打發來給皇后送東西,于是茍太監也順勢留在了皇后宮中。都以為茍太監是捎帶著陪客,其實主要就是茍太監在招待萬商。 皇后反倒是沒有多話。 按照茍太監的說法,江侍郎之所以知道天象有異,確實是源于巧合。他不過是撞見世家之人約見禮部的一位官員,而那官員恰好專注于鉆研“天人感應”一說。隨后幾日,江侍郎見這位同僚頗有些春風得意的樣子,試探得知世家為他才華傾倒,竟然要免費為他揚名,包括但不局限于刻印他的著作,將著作放在濟民書院中充當教材。 “……之后又有一些細節佐證了他的猜測,他便敢肯定世家確實打算利用天象??上麎焊筒恢捞煜髸唧w在哪一月哪一日出現變化?!逼執O好似有些不滿。 禮部里說不得藏著幾個知道更多內情的官員。 但如果茍太監繼續從禮部抓人,那很可能會打草驚蛇,驚動了世家。 萬商皺著眉頭聽完,竟也沒覺得有多失望。江侍郎要是真能把世家的陰謀洞悉得一清二楚,他又怎么可能會輸給萬商?萬商道:“知道世家確確實實要利用天象,這就已經很不錯了。之前是他們在暗,我們在明;現在換了我們在暗,他們在明?!?/br> 這不是解數學題,非要一個步驟清晰的解題過程不可。 知道世家在謀劃什么,配合趙佑的計算結果,他們已經領先了世家一大步。 萬商又說:“說來有些不好意思……但既然世家先弄了菩薩顯靈,又玩了天人感應的那一套,我也想弄個神仙托夢。就說神仙托夢給我,賜我一種新的印書之法?” 皇后和茍太監聽聞此言,都忍不住生出了幾分好奇。 皇后一直覺得萬商此人促狹,遇到突發事情時總能想出一些不太正經但偏偏非常好用的辦法。她喜歡萬商的這份急智,并覺得這正是萬商擁有大智慧的一種體現。 茍太監就更不用說了,并不懷疑萬商的本事。若不然他何必還要和萬商通氣?他只管把趙佑帶走,然后叫萬商這個婦人老老實實地待在內院里等最終結果就是了。 萬商笑著說:“其實這種新的印書法,從去年開始,我就已經叫莊子上的工匠們秘密鉆研了。它的原理說白了非常簡單,我只要一說,你們立馬恍然大悟。但簡單之中卻有妙用,只要舍得物力、人力,一天之內就能把一本全新的書給你們印出來?!?/br> 從資源利用率來說,礙于此時的技術水平,活字印刷術肯定比不過雕版印刷。泥雕的活字容易磨損,金屬的活字又造價高昂,還需要培訓一批識字的排版員。但如果舍得堆資源,把活字印刷術當成是一種特殊時期的特殊手段,那它顯然又很有用。 皇后難得說了句玩笑話:“一天之內就能印出一部新書?難道新書的雕版能憑空變出來嗎?要是這樣,那確實是神仙手段了。我瞧著這比那菩薩顯靈更為靈異呢!” 萬商笑著把活字印刷的原理講解了一番。 皇后恍然大悟,對著萬商佩服不已:“正如你說得那樣,其中原理一旦說透了,確實是不難啊??蓮墓胖两衿蛷奈从腥讼氲竭^這個辦法!可見世人皆不如你?!?/br> 聽得皇后如此夸萬商,茍太監也在一旁止不住地點頭。 萬商搖頭,裝出一副鄭重其事的模樣:“我不過是一鄉野婦人,這樣的法子哪里是我自己想出來的?乃是天上一位名叫畢昇的仙人,他托夢于我,在夢中指點了我此法,并叫我發誓不許用此法作惡,只許用此法造福萬千讀書人,乃至造福天下人?!?/br> 她的語氣太真了,恍惚之間,皇后差點以為這位畢昇仙人是真實存在了。 不過皇后迅速反應了過來,大笑:“我常和身邊人說,安信侯府的太夫人是個促狹鬼。這話真真是沒有冤枉你。不過,畢昇二字作何解?為何神仙要叫這個名號?” 萬商道:“我若是說些人盡皆知的神仙名頭,偏我平日里又不拜他們,若世家質疑我胡造了仙緣,叫一個虔誠信徒站出來和我辯法,我肯定就露餡了。不如我自己說一個神仙的名字,他們若表示沒聽過這個法名,我只說他們孤陋寡聞。他們若跟我辯法,那他們既然之前連這個神仙都沒聽過,辯法又如何辯得過我這個被托了夢的?” 皇后聞言覺得十分有道理,忍不住沖著萬商比了大拇指。 而茍太監還在想著活字印刷術的妙用。 一個呢,你世家有菩薩顯靈,我武勛便有神仙托夢。只要在很長一段時間里活字印刷術沒被人破解,那世人都會疑惑安信侯太夫人究竟是怎么在一天之內印出那些書的,他們會懷疑太夫人是否真的有了仙緣。這樣一來,當天象出現變化,恐慌的情緒蔓延開來,自會有人想要聽聽太夫人如何說,而不是一味聽寶濟寺的和尚怎么說。 第二,想要用好活字印刷術雖然會耗費不少物力、人力,但它有一個極大的優點——能即時引導輿論。如果世家擁有這項技術,不需要提前那么多時間去刻印那些天人感應的學術著作,那江侍郎未必能注意到世家的秘密,就不會被萬商瞧出端倪。 擁有這項技術,甚至都不需要獲知天象變化的確切的日子了。因為別管世家是如何算計的,他們cao控輿論總需要時間。試想一下,如果在天狗食月的第二日清晨,世家剛開始行動,有關世家觸怒天道的幾千上萬份檄文就先洋洋灑灑地散了出去…… 哈,世家該如何應對? 茍太監輕笑了一聲。 第117章 哪怕皇后和茍太監完全不曾懷疑過萬商, 但萬商還是第一時間表明了心意。 她道:“當然,我說的神仙托夢,這就只是一個權宜之計。等到這場風波過去, 我愿意把活字印刷術公之于眾。到時候百姓自然就知道其實我這個人并沒有仙緣?!?/br> 她只想平安富貴過一生, 沒打算改朝換代,何必把自己弄成“祥瑞”? 馬上要三月中了, 如果順利的話,萬商只需要裝模作樣三個月就可以。到時候不管民間輿論怎么樣,會不會依然把“畢昇”當成是一個正兒八經的神仙來拜;但在權貴之中, 萬商肯定要撇清自己和“仙緣”的關系,省的日后自己在這個事情上栽跟頭。 其實,如果不是因為趙佑的計算結果只有一個大致范圍, 只能精確到月, 無法精確到月食和日食發生的具體日子,而萬商靠著現代的記憶雖然能提供具體的日子, 偏偏這份記憶沒有告訴她這樣得出的日子會不會存在兩三日的誤差, 萬商暫時還不會把“活字印刷術”拿出來。不過真拿出來以后, 萬商又覺得其實現在這個時機也不錯。 “現在就好比世家在天象研究一事上,對皇上進行了嚴密的技術封鎖。我們能有一個趙佑幫助我們解除技術壁壘,并且差一點就實現彎道超車, 這已經很不錯了?!比f商在心里對自己說, “人應當知足。至少我沒有在月食發生之后才發現自己死到臨頭?!?/br> 萬商算算了自己這邊的“隊友”,從皇上到皇后再到茍太監,現有的這些知情人士中沒有一個豬隊友。世家卻還不知道獵人獵物的位置已經互換, 所以他們勝算很大。 從宮里回來后, 萬商只在思玉面前露過口風,沒叫府里的其他人知道。為了營造出一種“我心里真的沒有裝著大事”的輕松感——如果世家正想方設法地監視萬商, 那么這份輕松肯定能迷了他們的眼——萬商甚至舉辦了第一屆安信侯府踢毽子大賽。 因為知道有些下人們并不敢贏過主子去,所以比賽干脆分作兩個賽道。 木蕾實在是不擅長這項運動,萬商也不為難她,叫她擔任了“總裁判長”一職。反正踢毽子的比賽規則非常簡單,專業性不強,只要有眼睛、會數數,就能做好裁判。 這事傳到宮里去后,皇后竟然有些羨慕。 皇上見她興致不高,還以為她為著天象變化而憂心,等皇后說起安信侯府的踢毽子大賽,皇上腦海中忍不住浮現出了少女時期的皇后在邊城野外縱馬打獵的樣子。 皇上笑道:“等到這一攤子事情忙過了,不如帶宮內女眷和眾外命婦去圍場跑跑馬、打打獵,到時候也弄個彩頭。不拘于是誰,朕的皇后親自下場都行,看誰能打到最多的獵物。不過,若是皇后果然親自下場了,這份彩頭怕是別人都拿不走了吧!” 皇后心道,為叫世家的女則閨訓被世人當成糟粕棄了,我還真得辦這么一場。 三月下旬,皇上終于批復了折子。圣旨一下,發明人工孵蛋法的莊三妞成為了新朝的第一位女官。雖然職位很低,暫時只有從八品,但卻是一個正正經經的官職。 莊三妞繼續在工部任職,干的活和以前差不多,仍是培訓人工孵蛋的人才。 為了能讓她順利當官,眾多文臣在朝堂上輪番開啟舌戰,“噴”得所有人都覺得選拔女官好像是一件再正常不過的事情,誰要是反對女官,誰就藏了禍國殃民的壞心。這就使得莊三妞當官后,竟然沒一個人跑來找茬,哪怕她立刻提拔了一位女性作為副手,叫這位副手當了田吏,也沒有任何人反對。她才打申請,工部就立刻給通過了。 三月底,當追捧恩明和尚的信眾越來越多,京城內忽然有一則八卦流傳甚廣。 這八卦乍一聽無甚意思,只是寧遠伯的小公子到了該議親的年紀,寧遠伯夫人挑來挑去,最后挑中了兵部王侍郎的次女,兩家本就是親戚,又恰巧是門當戶對,都覺得這門親事肯定能做成,結果最后硬是沒成。但沒成也不算什么,畢竟議親就在于一個“議”字,有議成的,自然就有議不成的。只是當細節傳出來,忽然就有意思了。 沒成的原因竟然是王家不同意這門婚事。 要知道寧遠伯的親meimei在多年前嫁給了這位王侍郎,議親的這位次女正是她所生。按說把自己生的女兒嫁回娘家,尤其是娘家現在的發展比婆家更好、門楣更高,這是每一個母親都樂見其成的。有了娘家人的看顧,女兒后半輩子定然會喜樂無憂。 而且寧遠伯夫人為人極好。她也是百花會的成員之一,和姜小霜關系密切,性情舒朗大氣。她一共生有三個兒子,前頭兩個都已經娶妻,從沒聽說她為難兒媳婦。甚至寧遠伯夫人還對外隱晦地提過,只要兒子膝下有了子嗣,府里不支持兒子納妾。 只沖著不納妾這一點,多少疼愛女兒的人家都想把女兒嫁去寧遠伯府。 結果王家明明都已經把好女婿撈到自家碗里了,他們竟然舍得拒絕這門親事!便有人猜測,不會是寧遠伯的小公子有什么地方不妥吧,王家與他們有親,定然是知道了點什么,所以才舍不得把女兒嫁過去。若不是身有隱疾,真的沒其他的解釋了。 一時間,大家看向寧遠伯小公子的眼光都有些不對。 由著流言這么傳下去,小公子的名聲只怕是徹底壞了。 王侍郎趕緊站出來,在大庭廣眾之下解釋說:“親事沒成的原因主要在我。大家都知道我是南方人,是亂世里遭遇災禍了才不得不舉家往北方逃,一路上家人族人死得死、散得散,我若不是后來得幸遇到皇上,怕不是也已經橫尸荒野、無從活命?!?/br> 大家嘴上跟著喊皇恩浩蕩,心里卻在罵:我們只想聽八卦,你扯這些做什么! 王侍郎沒繼續賣關子,又說:“我們南方有很多習俗和你們北方、西北方都不一樣。在我家鄉的那一小片地方,我們信奉血緣太近不宜成親,若不然于子嗣有礙?!?/br> “荒謬!”大家只覺得王侍郎是在胡說八道。 王侍郎卻一臉認真:“你們別不信,我老家是真有這樣的說法。唉,偏寧遠伯夫妻都是厚道人,竟然管束兒子們不叫他們輕易納妾。我原本想過既然除我家鄉之外,別處都沒有這樣的說法,實在不行給我女兒多陪嫁幾個好生養的丫鬟,日后我女兒是正妻,無論誰生的孩子都會喊她一聲母親?!钡菍庍h伯府的家風是不輕易納妾??! 王侍郎思來想去不能坑害了親戚,于是只能忍痛拒絕了這門親事。 因為王侍郎臉上那種“忍痛”的表情實在太過真實,大家便覺得可能他的家鄉確實有那樣的說法。不免有人為他感到可惜,嘆著氣說:“你真是死腦筋!小地方難免有些荒謬之言,你怎么還鄭重其事地放在心上?自古以來,在嫁娶一事上,世人都覺得姑表親才是親上親,那么多人家結過姑表親、姨表親,從沒聽說誰家因此絕嗣的?!?/br> 王侍郎卻說:“所謂的絕嗣并不是說完全生不出孩子。而是這樣生出來的孩子多是體弱多病的,極其容易夭折。雖然也能生出健康的,但誰也不能去賭這個,是吧?再有,有些人結了姑表親后還會納妾,妾和主家無甚血緣關系,自然不會絕嗣了?!?/br> 大家搖頭嘆息,都覺得王侍郎冥頑不靈。 王侍郎這番話剛傳出去時,很多人都是當笑話聽的。但漸漸地就有人笑不出來了。因為近親結婚不利子嗣本就是事實,是經過現代基因學驗證的。之前大家沒注意到這個問題時,從沒想過近親成婚有害;可一旦注意到了,就發現這好像是真的??! 一種茫然而詭異的氣氛籠罩著京城。 有人在私底下查探,王侍郎說自己是南方人,究竟有多“南”,他們想派人去王侍郎的家鄉打探,莫非南方真的存在這種說法?春上河水通暢,使船去一趟南方也用不了多少時間。有人則開始瘋狂造謠,說要么是王侍郎的女兒有病生不出孩子,要么就是寧遠伯的公子有病生不出孩子,這兩家人試圖用胡說八道來掩蓋他們孩子的不妥。 可惜謠言剛起就被壓下去了。 因為宮里下了圣旨,賜婚寧遠伯小公子和皇后生的大公主。好,這足以證明寧遠伯小公子的身體絕對沒問題,品性也過關,否則大公主金枝玉葉怎么可能會下嫁? 隨后不久,定南伯夫人鄭重其事地請了媒人,開開心心地去王侍郎家提親了,是為自己生的小兒子求娶王侍郎的次女——就是被造謠有病生不出孩子的那個女孩。 之前萬商是怎么強勢護未來兒媳婦的,現在姜小霜學了個全套。 哈哈,她可太喜歡王姑娘了。 要知道其實她早就為小兒子相看了王姑娘,只是為了姑娘們的名聲考慮,男方這邊在親事沒有徹底定下來之前不會把事情宣揚得人盡皆知,所以風聲沒有傳出去。 所謂寧遠伯府打算和王家定親,其實并沒有這么一回事,只是宮里給了暗示,于是大家演了這么一場。王侍郎的家鄉確實在南方的偏遠山里,但他家鄉從來就沒有過那樣的說法。但皇上暗示說可以有,王侍郎自來是皇上嫡系,立馬表示古已有之。 姜小霜本來就喜歡王姑娘,現在演了這么一場戲,他們定南伯府算是為宮里做了事,多少撈了一些功勞。所以在她看來,王姑娘簡直就是命中帶福啊。哪怕這場戲后,王姑娘名聲有損,但這又不是王姑娘的錯?;屎笾劳豕媚锸芪?,日后能不補償她嗎?說句現實的,補償了王姑娘,那娶了王姑娘的定南伯府不也跟著受益嗎? 總之這兩門親事一做,說寧遠伯小公子和王姑娘不好的話就傳不來了。 所以,真相果然就是近親成婚不利子嗣? 一時間,不少人都在隱晦地打量世家。要說姑表親、姨表親做得最多的,非世家莫屬了吧?那世家怎么還沒有絕嗣,不僅沒有絕嗣,反倒是繁衍出了這么多人口? 世家如同被踩了痛腳。 他們自家人知自家事,其實他們生出怪胎的幾率確實非常非常高,只是都被掩蓋住了。而他們之所以人口繁衍眾多,當然是因為他們納妾啊,不止由正妻來生養。 唯恐叫人知道他們生出過許多怪胎,他們自然要把王侍郎的言論徹底打壓下去。 寧遠伯尚了公主,暫時不好對付;王侍郎不過是和定南伯府做親,而定南伯府其實早就開始在走下坡路了。世家就把目光對準王侍郎,一時間參王侍郎的折子非常多,有幾封看上去好像真是那么回事。折子多了,皇上似乎也對王侍郎生出了懷疑。 而官員其實非常擅長琢磨皇上的態度。 皇上略有遲疑,世家安排的人就像是非洲草原上的鬣狗一樣朝王侍郎撲去。 王侍郎逐漸難以應對。 四月初,世家大獲全勝,王侍郎被勒令放下職務、回家反省。至此,至少在權貴中間,無人敢提“近親成婚不利子嗣”這話了。但世家根本管不住民間悄悄傳這話。 與此同時,又有一則新的流言在京城里傳開。 據說安信侯府的太夫人被神仙托夢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