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夫人的榮華富貴 第72節
書迷正在閱讀:飛劍問道、三寸人間、天道圖書館、天下第九、圣墟、元尊、升邪、[守護甜心同人] 轉生吐槽役就要擼幾斗貓貓、[綜漫] 化身小說家
這事其實已經過去很多年了。最開始是有一次她女兒甩了蔥汁在窗戶紙上,那窗戶旁邊正好有個油燈,夜里點著燈時,發現白日被甩到蔥汁的地方竟然變了顏色。 她那時年輕守寡。就有那種二流子欺負她家里沒了男人,想要爬她家的窗戶,她靈機一動故意把蔥汁涂了滿手,然后按在窗戶紙上,夜里點上燈,窗戶紙上漸漸顯出了“鬼手印”,果然嚇了那二流子一跳,以為是她死鬼丈夫回來了,驚叫著逃跑了。 現在她早就改嫁,改嫁后生的孩子都快成年了,這事沒什么好瞞的,正好說出來換雞崽。掌柜按照她說的試驗后,發現果然能顯出手印,也免費送了她六只雞崽。 見詹權在看這個例子,掌柜又解釋說:“這事若沒人說出真相,那真就和鬧鬼似的。誰能想到就是尋??梢姷氖[汁,在紙上留下印記等干了后遇熱還能顯出痕跡?” 詹權心里不免想起了萬商曾經說過的話。 萬商說:“讓百姓自己去發現真相,他們就會無比相信那個真相?!?/br> 官府說墓碑是被發芽的豆子頂翻的,總還有人會將信將疑;官府說窗戶上是鬼手印是用蔥汁弄出來的,總有人會說:“也許蔥汁能弄出那樣的痕跡,但我鄰居家的那個鬼手印肯定就是真正鬧鬼了。因為她當時剛死了丈夫,她丈夫生前可好了……” 官府離著百姓太遠,百姓心有敬畏,卻很難信任官府。 這冊子上的例子還有很多,詹權一個一個認真看完,然后表揚掌柜辦事仔細。這話倒不是隨口說的。掌柜確實辦事仔細,冊子上的例子一個個都被核實過,而且掌柜打著“公開公平”的名義,每回用第二種方式送出雞崽,都會叫下屬大聲宣揚開來。 現在鋪子外面都快變得和吉祥街陳平的餛飩攤一樣了,成了南澤縣一景。 天天有人圍在這里,就為了聽最新的“破除迷信”的故事。 而有時間蹲鋪子外頭的,顯而易見是幫閑漢,十里八鄉就沒有他們不認識的。你以為他們聽了故事就夠了?怎么可能!這邊聽了故事,那邊立馬要找機會講出去。 他們在南澤縣下面的各個村子里亂竄,只為了講些“先人顯靈竟然不是因為不孝子丟人,而是為了孫子口袋里的一把生豆”、“午夜鬼手嚇破下流胚子的膽,細究鬼手來源卻不是貞婦的亡夫”之類的故事,成為人群中最閃亮的存在,贏得眾人的驚嘆。 因為這幫閑漢的存在,又促使了更多人來鋪子里分享自己的故事以獲得雞崽。 所以,南澤縣這邊迅速進入了良性循環中。詹權一路從京城趕來,中途也下船去過別的開了免費送雞崽鋪子的地方打探,都他們的工作進展都沒有南澤縣這邊快。 被未來姑爺表揚,掌柜心里沒覺得驕傲,只覺得松了一口氣。 挺好,沒給主子丟臉! 很快,丁縣令就知道詹權的存在了。 得知詹權是來自京城的公子哥,和鋪子背后的主子有些關系,丁縣令短暫地警惕了一下,唯恐這個免費送雞崽的鋪子不再免費了。后來見鋪子里的一切還是照舊,百姓歡歡喜喜地領了雞崽回去,丁縣令心里很是松了一口氣,慢慢放下了警惕之心。 如果丁縣令還尋思著要往上爬,他肯定要巴結一下詹權?;蛘呔退悴话徒Y,至少也要招待一下他,叫人在這里吃好玩好,大家混個眼熟,指不定就發展成人脈了。 但丁縣令在某種意義上已經“躺平”了。 所以他壓根沒去管詹權是誰。見詹權領著一幫隨從今天去這個村子里賞景,明天去那座山里打獵,沒有欺男霸女,也沒有禍害百姓,他就假裝不知道這伙人存在。 “二爺,您覺得南澤這邊的火候夠了么?”下屬問。 因為下屬是偽裝成隨從的,所以沒有稱呼詹權官職,而是喊了“二爺”。 詹權道:“再等等,等這些破除迷信的真實故事傳出南澤縣,我們就開始行動?!?/br> 詹權心里難免又回憶起了他和太夫人萬商之間的對話。那一次他們交流正事,萬商忽然問:“夭折的孩子不能葬在祖墳里,更不能立碑,這里頭究竟是什么道理?” 詹權當時愣了一下,在心里仔細想了想,回答說:“好像也沒什么道理。早些年打仗時,我們總是隨軍遷徙,我也算是到過不少地方,聽過不少風俗。夭折的孩子不入祖墳,各地的說法好像都不一樣。據我所知就有好幾種,有說是因為怕壞了祖墳的風水。也有說孩子太小就死了,不設墳、不立碑,是為了和閻王小鬼說,他這輩子太短,不算,咱們重新來過。這樣能確保這個孩子下輩子還是安安穩穩地投成人胎?!?/br> 萬商若有所思:“所以,這個說法背后有嫌棄孩子的,也有愛孩子的?!?/br> 如果一邊倒都是嫌棄的,覺得孩子小小年紀夭折非?;逇?,或者認為孩子夭折就是對父母不孝,那萬商還怕cao控不了輿論。但世人對夭折孩子的態度都沒統一呢! 有人嫌棄,有人深愛,這兩種矛盾的情感背后是復雜的人心。 而人心越復雜,越說明這里頭大有可為! 萬商想起來一個例子,記得不是很清楚了,在真實的歷史上,考古學家好像就考古出了一座小孩墳,沒記錯的話應該是座隋唐墳墓,墓主是個非常得寵的小姑娘,陪葬品非常豐盛,生前家世還很好。她的家人就不覺得給孩子安墳立碑會妨礙氣運。 可見,人心一直都是復雜的,不會被一種論調左右。 萬商便說:“如果我們把孩子夭折不安墳、不立碑的源頭按到世家頭上,說最早是他們提出來的,就是為了掩蓋他們生出了畸形兒。然后什么給孩子立墳會破壞祖墳風水,或會妨礙這個小孩下輩子順利投人胎,都是世家編造出來的謊言。說他們用這些謊言掩蓋了他們就是想要把畸形兒癡呆兒無聲無息處理掉的真相,民間會信嗎?” 民間要是信了,這不是自下而上搞了輿論嗎! 先叫民間意識到夫妻血緣太近會生出不健康的孩子,盡量避免近親成婚。等民間有了這份認知后,無論世家愿不愿意承認這一點,到時候誰還在意他們的態度??! 第94章 萬商曾在網上看到過一種說法。 有些所謂的迷信思想, 其實它背后是存在一些樸素道理的。比如現代人肯定都聽過一句話,踩窨井蓋會倒霉,就這么看顯然是個迷信說法。但其實有些窨井蓋不穩當, 一腳踩進去, 輕則骨折,嚴重起來掉到下水道里人就死了。這算不算“倒霉”呢? 如果有人信了“踩窨井蓋會倒霉”這句話, 從來不踩窨井蓋,這樣的人確實就規避了踩窨井蓋可能會遇到的危險。從某種意義上來說,他們確實避開了一些“倒霉事”。 同理還有“孕婦摸果子樹, 果子樹會不結果”這樣的說法??紤]到此時百姓的生活水平,如果孕婦本來就營養不良、懷相不好,她持續蹦跳、摸高, 就有落胎的可能。 假使有人在院子里種了一棵果樹, 正好鄰居家里有位孕婦,孕婦突發奇想要摘幾個果子, 結果動作過大不小心流產了, 不賴樹主人還好, 萬一賴上樹主人怎么辦? 于是當樹主人看到孕婦跑來摘果子,礙于鄰里情面,他不能說你別到時候流產了, 因為這樣說了很像詛咒。樹主人就道:“我老家有種說法, 孕婦不能摸果樹,一旦摸了,這兩年樹都不會結果了。你要想吃果子, 我摘一些下來, 直接送你家去?!?/br> 這個事情傳出去后,就會衍生出一種迷信說法—— 孕婦不能摸果子樹, 摸了樹會不結果。 當這個說法廣為流傳,傳到最后大家已經不知道它最初是從誰口中說出來的,總有人會信了這些并遵守。然而這就是樹主人為了規避風險編造出來的理由而已啊。 大多數的迷信說法都有一個像這樣的演化過程。 當人們洞察了這個演化過程,認為迷信背后確實存在某些樸素道理之后,萬商他們是不是可以反過來利用這一點,盡情地往世家頭上扣鍋?編造一段因果給世家? 所以,免費送雞崽的這些鋪子,其實它們的存在一點都不簡單。 普通人只看到了這些鋪子的第一層:誥命們用這種方式做好事,以此來宣揚名聲、滿足她們情感需求;百姓從中得到實惠。某種意義上,這是誥命和百姓的共贏。 然后,因為皇上提出要整治民間借神佛之事行騙的亂象,所以朝廷也貼一部分錢,讓百姓可以用“破除迷信”這種方式免費拿到雞崽。這是朝中大人看到的第二層。 在第二層的基礎上,找準時機使“世家多近親成婚以至于子嗣多畸形”的說法在民間迅速宣揚開,使其形成自下而上的輿論,這是詹權這些人正在暗中謀劃的第三層。 因為有了第一層、第二層打底,哪怕明知道皇上重視此事,派出了人手在暗中活動,大家也只會覺得皇上是為第二層,一般人輕易想不到這里頭竟然藏著第三層。 世家的眼睛又自來不會往下看。 當他們意識到出問題了,估計那時候就算他們想要做些什么也來不及了。 同時,對于百花會來說,她們積極開鋪子,是為了慢慢地滲透地方上的基層治理權。這又區別于之前那三層,是百花會悄然謀劃的,并不為除她們以外的人所知。 總之,因為免費送雞崽的鋪子,皇上能得到民心所向,能讓民間優生優育,能教化百姓,能給世家找麻煩。百花會能從無到有地得到一些不至于叫人警惕的權利。 廣大百姓能得到免費的雞崽! 除了即將要倒霉的世家,似乎大家都試圖得到或正在得到各自想要的東西呢。 詹權身在局中,當然知道自己這個差事的重要性,就只許成功、不許失敗。他在南澤縣內看似賞景打獵,其實都是在埋線,打算用合情合理的方式把真相曝出來。 因為常在百姓中行走,詹權看得多了,慢慢就發現了一點,南澤縣這邊的百姓的精神風貌竟然和其他地方很不一樣。他們好似很容易就快樂起來,臉上時常帶笑。 是因為他們有一個好縣令嗎? 好像也不全是。 有一天落雨,詹權他們在一個村子里借了屋子避雨。屋子的主人起先還戰戰兢兢的,后來見詹權竟然從兜里掏出rou干,分給他們的孩子吃,他們膽子就漸漸大了。 詹權問他們為什么看上去很高興,是不是有喜事發生。 便有老人站出來,用帶著濃厚方言音調的官話說:“前兩天縣衙里的捕快來村里喊話,叫我們準備起來,要去衙門里領雞崽,不花錢!都在為這事高興呢?!蹦蠞煽h下面的村子不少,有些村子離著縣衙遠,村人很少會去縣里,就得有人來村里通知。 詹權有些驚訝。原來大家高興的原因還是和鋪子有關! 就為了三只免費雞崽?就這么值得高興? 但事實好像就是這樣。 百姓眼中的麻木都少了。 原來母親做成了一件這么了不起的事!詹權在心里如此想著。 他覺得自己學到了很多。 忙碌之余,詹權把自己在南澤縣的見聞和一些感想都記下來,寄回了京城。 轉眼之間,他們在南澤縣待了快一個月。 這些天里,詹權他們在附近的村子里發現了幾戶近親成婚的。 之前詹權他們做過調查,姑表親、姨表親做得最多的是最窮和最富兩種家庭。最富就以世家為代表。最窮就是那種窮得啥也沒有了,家里的孩子嫁娶時出不起絲毫的嫁妝也付不起任何的彩禮,只能在親戚里換換親。除了最窮和最富的這兩種家庭,在日子還過得去的一些百姓中,近親成婚的現象反而不多見。因為他們日子都過得去,所以他們有往上爬的野心,要向外拓展人脈,總盡可能地試圖找到更好的親事。 當然,不是說處在最窮和最富中間的百姓就不做姑表親、姨表親了。只是對比來看,處在中間的這些百姓,他們近親成婚的比例確實是最低的,真叫人松一口氣。 走完幾個村子后,在窮苦人中,詹權一共發現了三十七戶近親成婚的。 其中有二十四戶都已經養育出了健康的子嗣,至少明面上瞧著都健康,手腳是健全的,腦子也沒問題。之所以這些家庭都有健康子嗣,純粹是因為他們生得多。妻子幾乎每一年每一年都在懷孕,年頭懷孕,年尾生產坐月子,轉過年來又有孕在身。這么一年年地生著,哪怕多數孩子都有問題并夭折,但總能撞運氣生出一個健康的。 無論輿論怎么傳,這些有了健康子嗣的家庭應該都散不了,因為再嫁娶的成本對于窮人來說太大了。有了健康子嗣,那就好好過,未來再不叫孩子近親成婚就是。 只有十三戶到現在都沒有健康子嗣。 這十三戶中,又有十一戶已經連著幾代近親成婚了,他們能生成健康子嗣的幾率已經非常小。 南澤縣將會是輿論的發源地。等到輿論興起,這十三戶的家庭很可能會散。哪怕為了謀劃大事,一些犧牲是無可避免的,但是也不能完全不管這十三戶人的死活。 詹權就想了個辦法。 正好免費送雞崽的鋪子里人手不夠用。因為送雞鋪日后還要以南澤縣為中心,向著周邊開設更多的鋪子,人手再多都不嫌多。別的誥命夫人開了送雞鋪,她們的第一家鋪子都開在族親所在地,完全可以培養族親,這樣人手漸漸就充盈了。但南澤縣這邊的鋪子是昌華郡主開的,她父母兩邊都沒有族親,這一招對于她來說就行不通。 偏偏這邊的縣令最靠譜,所以反倒是昌華郡主的送雞鋪進展最好。 想要開新鋪子,他們就需要在當地招人,盡快培養起來。 詹權就把這十三戶的妻子都推薦給送雞鋪了。 這些女人目不識丁,讓她們去經營鋪子,是為難她們。但若是讓她們學著孵小雞,或者小雞孵出來后還要養幾天,這里頭也需要人手,她們都可以學著上手。只要這些女人品性上沒問題,再勤快一些,她們就能一直干下去,也就有了穩定的收人。 這十三戶都是家里窮得不行的,忽然有了這個機遇,一個個別提多珍惜了。 等到輿論傳開,她們或是和離改嫁,有收入就有底氣;或者和丈夫之間存在感情,兩人只想這么過了,那手里有些錢,日后去族里過繼一個孩子,也是一條出路。 至少在過繼孩子這一點上,此時的人想得比現代人開。 因為此時的人看重禮法,只要族譜上你記在我名下,那你就和我親生的一樣。 這樣安排下來,終于到了散播輿論的好時機,詹權覺得是時候行動了。不過,在行動之前,他們決定把丁縣令的注意力調開,免得被這位前朝的探花發現什么。 “怎么調開?”下屬問。 如果丁縣令不是一個好的,他們設計讓他摔一跤,叫他在床上養三個月腿,縣令肯定就沒法注意他們了。但這一個月時間,他們走訪鄉下,都能感覺出來丁縣令是個實實在在的好官。當年南澤這邊鬧水災,丁縣令親自在鄉間走訪,想方設法重新修了水道,趁農閑時帶領民眾挖了很多溝渠,后來果然就再也沒遭遇過那樣大的水災。 丁縣令這樣愛民務實的好官,保護起來都不夠呢,怎么能傷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