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夫人的榮華富貴 第60節
書迷正在閱讀:飛劍問道、三寸人間、天道圖書館、天下第九、圣墟、元尊、升邪、[守護甜心同人] 轉生吐槽役就要擼幾斗貓貓、[綜漫] 化身小說家
詹木寶向來聽萬商的話,也顧不得說自己還沒成婚呢,孩子更是沒影,只問:“那怎樣才能把孩子教好呢?” 萬商說:“這就需要你自己想了。因為每個孩子都是不一樣的,不可能有一套標準適用于所有孩子。從大面上來說,作為父親一定要有責任心,還要學會和孩子建立親密關系。然后就像種地一樣,該施肥施肥,該澆水澆水,該除雜草也要除雜草?!?/br> 詹木寶非常上心,一直在心里思考這個問題。 到了宋書生帶著新寫好的雜戲稿子定期上門拜訪的日子,因為相信宋書生的學問,詹木寶就把自己的思考結果拿出來分享說:“我越想越覺得我娘說得對,不能用一套標準去要求所有孩子。我自幼和我表哥一塊兒長大,我們倆性情就很不同。長輩們從來不會因為我學東西比表哥慢就罵我,也不會因為表哥膽子大就說表哥不好?!?/br> “這便是有教無類、因材施教了?!彼螘偨Y說。 詹木舒年紀最小,聊到這種話題還有些害羞,紅著臉說:“我覺得……想要把孩子教好,夫妻感情也要好呢。那犯事的馮二,我以前見過這個人。聽說他爹娘感情就很糟糕。別看馮二和他兄長馮大是同父同母,因他大哥常幫父親說話,他母親就總覺得大兒子不貼心,于是越發溺愛小兒子,又常在小兒子面前說他兄長馮大的不是?!?/br> 因為兄弟感情糟糕,得知家里打算犧牲自己去給大哥仕途鋪路,馮二才會心懷不滿。如果馮家夫妻的感情是好的,馮二與他兄長之間是和睦的,馮家未必會出事。 但夫妻感情要怎么才能處好呢? 書房里,三只童子雞面面相覷。 好在這時有人傳話:“侯爺,表公子從五溪鋪回來了,才下了馬車,正趕往榮喜堂去給太夫人請安?!?/br> 詹木寶立馬就坐不住了。距離上一次見到表哥,又過去了兩個多月。詹木舒知道他們感情好,忙說:“大哥你快去看看吧,說不定是莊子上又有了什么好消息?!?/br> 詹木寶又看向宋書生,宋書生自然說自己不介意。他就興匆匆跑去了榮喜堂。 萬平安從莊子上回來,是因為小雞的人工孵化有了一些進展,對著萬商滔滔不絕地說:“因為大家都有意識要漚肥嘛,發現牛糞漚肥時熱乎乎的,且這個能持續,牛蛋的娘就靈機一動,想要用這個熱來孵小雞……試了兩次,竟然真孵出了幾只?!?/br> 孵一次小雞的周期是二十天左右。他們這兩次實驗,確實孵出了小雞,但損耗同樣不小。不過他們隱隱抓住規律了,只要繼續實驗下去,損耗應該能慢慢降下來。 萬商聽得一愣一愣的。 牛糞在發酵的過程中確實會產生熱量,但沒想到這種熱量竟然能用于孵蛋! 現代人接受的訊息太龐雜。萬商只知道在真實歷史上,宋代就出現了人工孵化雞鴨的方法。她卻不知道,宋代出現的就是牛糞法??梢娪门<S孵蛋確實是可行的。 萬平安又說:“因為用牛糞發酵確實孵出蛋來了,牛蛋的娘在孵蛋時還總結出了一些經驗,無非就是溫度要合適,且蛋要時常翻面。好幾個蛋最后都壞死了,就是因為翻面少了……牛蛋娘猜測說只要把這些條件都滿足了,那孵蛋也可以不用牛糞?!?/br> 之所以牛蛋的娘只試了兩次就總結出了一些規律,是因為牛多的不吝賜教。 牛多就是之前提出了野豆子肥田的那個人。 “那種地的牛師傅不是從姑姑您這里學去了怎么設置試驗田么,他這個人也是勤勉,恨不得在實驗田里搭帳篷,日日夜夜都住在實驗田里。我看著是極佩服的。得知牛蛋的娘想要試著孵蛋后,牛師傅就叫她也弄出什么對照組來。這樣一弄,一下子就把很多錯誤方法排除掉了?!?nbsp;萬平安覺得姑姑的這套方法可以適用于很多重要場合。 雖然牛糞孵蛋超出了萬商的想象,但總歸是有進展了,萬商聽得很高興。 還有更高興的呢。 萬平安道:“牛蛋娘說,既然牛糞行,那弄個什么器皿,器皿里放些熱乎乎的比如小細沙什么的,再把雞蛋放進去,說不得多實驗幾次,也能順順當當孵出蛋來?!?/br> 萬商十分豪邁地說:“只管去試!” 一旦試出結果,總結出易于推廣的規律,這將是利國利民的! 萬平安笑道:“就知姑姑您會這么說。只是最近雞蛋漲價了,每一枚都能多賣一文錢,莊子上有些人就想著不如抓住機會先賣雞蛋,賺這一波錢。連牛蛋娘都有些遲疑了。所以我特意回來一趟,請示您呢?!表槺阋不貋硖教接H,倆月沒見還怪想的。 那想要賣錢的,也不好說他們目光短淺。實驗耗費的雞蛋實在太多了。他們覺得莊子上還是應該要先盡力做到自給自足,不然總叫主家貼錢,他們心里過意不去。 萬商說:“他們的心都是好的?!?/br> 但實驗絕對不能停。 詹木寶跑來時,正好聽到“牛蛋”這個名字。他記得牛蛋啊,他還和牛蛋探討過,只要爹娘厲害,他們做兒女的就能過上好日子。詹木寶高興地說:“表哥,我回頭整理一些啟蒙的書,你回五溪鋪時,給牛蛋帶過去。哈哈,那小子肯定要高興壞了?!?/br> 吉祥街的餛飩攤。 陳平現在一半時間講《詹水香傳》,一半時間講《冤臣錄之宋舟》。在開啟這份說書職業之前,陳平以前其實看過不少話本了。他的講述風格更夸張,也更貼近市井。他指著一把青菜問大家:“你們知道前朝的昏君皇帝是怎么吃這一把青菜的嗎?” 大家的好奇心一下子就提起來了。 陳平直接自由發揮了,他不僅講一把青菜需要幾只雞幾條魚來配,他還要說就連這個做配菜的雞都不是普通雞,而是用人參和靈芝喂大的,習慣啄食金粒來消食。 陳平說,當時有一個孝女,父母病重急需一根人參須救命,她翻山越嶺克服了種種困難終于挖到了一根小人參,結果就被養雞官搶走了。孝女苦苦哀求說給留一根小須子就行,養雞官卻毫無人性將她打傷。那孝女的父母因此病死,孝女懸梁自盡。 啊,其實前朝根本沒有養雞官這種職業。 但對于陳平的這種“改編”,餛飩攤這邊的百姓們都是信的。他們把自己代入了孝女,一個個聽得義憤填膺。故事里被迫病死的父母在這一刻成為了所有人的“父母”。 陳平話鋒一轉,終于進入了《冤臣錄》的正題。 他說:“此事被一個好官聽去了,好官是個忠心的人,他以為昏君是被養雞官蒙蔽的,就決定給昏君上書。他卻不知道,就因為心系百姓,他這就大禍臨頭了……” 陳平說這個官怎么怎么好,百姓聽得極其感動。 陳平再說昏君賊宦怎么密謀陷害好官,百姓聽得整顆心都揪起來了。 宋書生家的豆腐攤上,一個老主顧急匆匆地跑來:“還有嫩豆腐不?” 宋書生的舅母說:“嫩豆腐沒了,老豆腐還有一塊。若燉著吃,老豆腐更香呢?!?/br> 老主顧一拍額頭:“哎呀,這如何是好,我婆娘特意叫我買的嫩豆腐,結果我路過陳家的餛飩攤,正好聽見他說一位前朝的被冤殺的好官,本來只想聽一小會兒,沒想到徹底被絆住了……買不著嫩豆腐,回家肯定要挨婆娘的罵了。哎!” 老主顧嘆了一口氣。宋書生的舅母知道此人十分怕媳婦,還以為他嘆的是自己將被媳婦罵,卻不想老主顧下一句話就是:“真是可惜了那樣的好官!” 老主顧又道:“說起來,那好官和你們家書生是一樣的姓呢,都姓宋,以后宋書生也要當個好官啊。咱是新朝的百姓,新朝的皇帝是好皇帝,好官才不會被辜負?!?/br> 舅母愣住了:“哦,姓宋?!?/br> 待宋書生從安信侯府回來,便見家里空無一人。沿路找了找,就見舅父舅母互相依偎著,站在陳平大哥的餛飩攤旁邊聽故事。故事里的百姓對著宋大人指指點點、罵罵咧咧;故事外的百姓則一個個激憤難平。宋書生的舅父母已經哭得不能自已了。 見宋書生回來了,舅父一把拉過他,說:“你要好好聽!你好好聽!” 這一刻,舅父眼中看到的不是宋書生。 她好似透過宋書生看到了朝思暮想的另一人。 宋小姐你看,看看周圍的人,看看這些百姓,終于有人知道了您家的冤屈。 有人為您父親喊冤了! 第81章 自打知道《冤臣錄》是朝廷主持修訂的——官方名字并不叫這個, 不可能這么直白,只為了在民間傳播,才另起名《冤臣錄》——宋家舅舅舅母就有些神思不屬。 既然宋大人沉冤昭雪, 那她們是不是可以把宋鈺的真實身世告知他本人了? 宋鈺就是宋書生的名字。 鈺, 珍寶也。 這是他生母去世前為他起好的名字。 舅舅舅母私下商量時,她們覺得如果宋鈺的身世對外公開, 那么趁著世人都在感懷他祖父——其實應該是外祖,只是宋家當時遭遇大難、血脈已斷,宋鈺生母臨死前更是不想叫宋鈺與生父那邊有所瓜葛, 舅舅舅母便毫不猶豫擇了“祖父”這一稱呼。 宋鈺作為忠臣之后,完全可以乘此東風,順順利利地參加科考并重振宋家。 但她們心里仍有顧慮, 顧慮就在于宋鈺的生父。 她們雖然見不到那人, 卻知道那人應該還沒死。 “若不然,咱們先和鈺兒通通氣, 總歸要叫鈺兒心里有數, 也好給宋大人和宋府的其他人立個牌位。至于要不要對外公開, 鈺兒肯定比我們有數?!本四刚f。她們二人因為自身的經歷幾乎沒念過書,只安穩把宋鈺帶大就已經耗費了她們全部的心力。 宋書生正待在由廂房改的書房里謄抄書籍。 其實自從他開始把《詹水香傳》改編成雜戲,安信侯府就給出了豐厚的報酬, 他已經不用靠抄書來賺錢了。但這不是他近來又認識了很多貧寒書生么, 那些書生大多靠著在招牌上鑲了白兔子的書鋪里抄書來維持生計,宋書生繼續抄書是為了合群。 而且實話實說,宋書生對“白兔子”背后的主人也很感興趣。 舅舅舅母扣門進來, 宋書生立刻就把毛筆放下了。他對著舅舅舅母十分孝順, 不會像某些沒良心的讀書人一樣,明明自己讀不好書, 卻總是怪家里人打擾到他了。 “你對陳平小哥講的那位宋大人怎么看?”舅舅問。等著宋書生夸了宋大人,舅舅就會告訴他說,被你這么推崇的宋大人其實是你祖父,這不就給了孩子一個大驚喜? 宋書生認真回答說:“是良臣,亦是忠臣。只是他忠得有些……有些……” 宋書生不忍心說宋舟大人愚蠢。宋大人把當時的局勢看得太透,這樣的人自然不可能愚蠢。只是在人心方面,宋大人低估了人心中的惡,也低估了某些人的無恥。 宋書生不會因為舅舅舅母不懂朝政就敷衍她們,說:“宋大人狠狠得罪了世家?!?/br> 舅舅舅母忽然臉色大變,叫宋書生嚇了一跳。 但宋書生的話并沒有錯。 宋舟大人是真的想要挽大廈于將傾,也做好了粉骨碎身的準備,但他沒想把全家連累進去。他只是高看了末帝,高看了前朝官場上的那些人。他絕對想不到為了向世家投誠,前朝的朝廷從上自下,竟然無一人站出來主持公道,默認他被抄家滅族。 宋書生覺得宋舟大人被排在《冤臣錄》的第一位,這絕對沒有排錯。 只是宋舟大人的這份冤,看似是昏君賊宦給的,其實是世家施與的。 世家利用自身那張巨大的利益網叫人眾口一詞地判了宋舟大人死刑! 舅舅幾乎都要暈倒了,但還是頑強地站住了,結結巴巴地問:“世、世家?可是帶頭捏造罪名的不是那個蛋嗎,被下油鍋的?不是那個昏君嗎?怎、怎么是世家?” 宋書生認真解釋:“也是巧了,其實在《冤臣錄》出來之前,就已經有人在我面前表現得非常推崇這位宋大人了。宋大人曾任大理寺卿,他把工作經驗寫成書,刻印過百來本。其中一本機緣巧合落在了安信侯府,現今的這位侯爺十分推崇此書……” 詹木寶一直沒有停下學習律法的腳步,所以會把相關書籍帶到大書房去,等到宋書生定期上門的日子,他還會主動和宋書生交流。但你要說詹木寶對著宋書生全然沒有戒心,那也不是,至少各府遞來的日常問安折子,他就從來不會放到大書房去。 宋書生既然有心要投靠安信侯府,那么見到詹木寶如此推崇宋大人,他自然要去了解一下宋大人的生平。同時,宋書生也站了安信侯府的立場,天然與世家敵對。 帶著這份與世家不容的心去讀宋大人的生平,真的能讀出很多東西來。 宋書生用舅舅舅母都能聽懂的話,簡單但細致地解釋說:“前朝末年那個局勢,不是說出現一個英明的君王,他勤政愛民、戒驕戒奢就能解決問題的。第一,前朝最大的問題是農民手里沒有地了,良民都活不下去了。第二,前朝黨爭太厲害,末后連著幾位皇帝為了遏制黨爭,都妄圖抬起某個勢力去壓制其他的勢力,但其實他們沒那么大的本事,他們誰都控制不了,于是黨爭反而越來越嚴重,朝堂直接淪為戰場、亂政不休。第三,因為朝堂黨爭嚴重,所以無法遏制地方豪強,導致他們勢力過大?!?/br> “地方豪強不都是世家。但世家是地方豪強?!?/br> “良民手里沒有地了,那么地都在哪里?在世家那里?!?/br> “朝堂黨爭嚴重,又是誰在引導黨爭?其實每個勢力背后都有世家的影子?!?/br> “地方豪強勢力過大,誰得到了最大好處?顯而易見也是世家?!?/br> “宋大人是沒有看懂當時的局勢嗎?不,他其實是看得太透了。他知道這三個最根本的問題不解決,前朝遲早會走向滅亡。于是在前朝的生死存亡之際,他上書提出三條治國之策,第一是肅清官場;第二是遷豪強入京;第三是查隱戶和各縣田冊?!?/br> “在當時,要按這三條新策做出改革難不難?難!但如果前朝末帝有一些魄力,如果當時朝堂里還有忠臣,這些忠臣聯合起來也是股勢力,再加上當時畢竟還有忠于前朝的將士,那說不得這通改革減了大半效力地施行下去,前朝就還能茍延殘喘?!?/br> “但宋大人沒想到的是末帝只知醉生夢死。朝堂里全是一幫軟骨頭?!?/br> “其實當宋大人提出那三條治國之策,他就注定難以善終。但他以為自己的死,會是在完成三條政策的改革后,王朝渡過了難關,然后為了給那些豪強、世家一個交代,末帝將他推出去,他用死來平息世家的憤怒。宋大人沒想到的是末帝根本就是試也沒試,就因為畏懼豪強和世家,他們一顯出不滿,朝廷就將宋大人抄家滅族了?!?/br> 這通解釋足夠清楚明白。 宋大人想要除掉國之毒瘤。毒瘤是誰?是世家。 所以世家饒不了宋大人。 明面上動手的確實是昏君賊宦,惡名都由他們擔了。世家這一招叫借刀殺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