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4章
那是一個,嗯……算是巨型天坑吧,坑壁上分布著無數個孔洞,神設計了這樣一個地方,并且將造物的神力賦予這里,然后他們只需要將捏好的各式泥塑作為模具,放置于孔洞中,一個孔洞放置一個——整個天坑就像是個泥塑展示柜一樣——天地之間,便會以這些模具為基準,生出一批對應的物來。 但是,這僅僅只是個開始,你也知道,世間萬物從未停止過進化的腳步,新物種在形成,舊物種也在滅絕,所以,為了隨時可以知曉這世界發展成了什么模樣,那個天坑又被賦予了另一個能力,就是更新。 天坑的巖石很奇特,是會生長,會萎縮,會流動的。 在進化力量的作用下,每當產生一個新物種,坑壁上便會發生劇烈的活動,隨之開辟出一個新的孔洞,像是在某處硬生生擠出來一塊巖石再把它掏空似的,然后,也會有那么一個對應的泥塑出現在這孔洞中。 反之,若是有物種滅絕了,它所對應的那個泥塑以及孔洞便會從坑壁上消失,就像自動清除壞死組織一樣。 不管是新物種的形成,還是舊物種的滅絕,都會引起坑壁上大片區域的重新布局——新的來到,便要將周圍的擠開一些,舊的消失,周圍便會靠攏一些,將那塊缺陷補上。 對了,物種之間的親緣關系越近,它們在坑壁上的位置挨得也就越近。 也就是說,你可以把那個天坑,當作是整個世界的物種大全,嗯,好像也不全面,孔洞里的泥塑對應的也不都是生物,像是什么礦物,泥土之類的非生命物質,也出現在了上頭,畢竟,最初這個世界上是什么都沒有的。 說到這,你大概也能聽出來了,這個世界之所以會是今天這個模樣,并不全是神的作用,他們只在最初開啟了那扇讓新生命和新物質來到世上的大門,之后,便是生命與生命,生命與物質,以及它們與時間之間的相互作用了。 所以,更準確地說,這里或許也該更名叫萬物記了。 是不是挺神奇的,神是可以創造,但卻無法控制創造之后這世界的走向和發展。 不過,他們仍舊選擇了參與其中,對這世界進行了強硬的干涉,導致了不公平的結果。 最后一句祝余沒對江起舞說,只是在心里這么想著,以及后面還有很多故事,是她沒繼續往下說的,因為,江起舞不必知道那些。 講故事的時間把握得剛剛好。 “到了,就是這里了?!?/br> 天坑極大,也極深,足以讓人失去對距離的感知,因而,江起舞無法給出準確描述,只能用個“極”字作為形容。 極到什么程度呢?站在邊緣,俯瞰深坑,每次都讓她倍感自身之渺小。 對,每次。 上次江起舞進入萬物生時,就已經找到了這里來,她當時便覺得,這個天坑才是這片遼闊戈壁的心臟,才是真正的萬物起源之處,今天祝余給她講的故事,正好也印證了這個猜測。 “我們可以下去看看嗎?”她問祝余。 坑壁并不垂直,并且每下降一定高度——大概在兩米到十米不等——便會有個平臺區,像是梯田一般,再加上平臺與平臺之間有多處形態如樓梯的部位,因此下去并非難事。 只要循著樓梯,便能不斷往下走,只要在某個平臺上走一圈,便能將這一層的孔洞看個大概。 如此設計,倒像是為了方便誰來參觀似的。 上次,江起舞便是在參觀這里時,腦海中突然出現了數十個祝余與不同人出現在萬物生的畫面,也正是因為這樣,她停止了那次參觀,在席地而坐想了許久后,放棄了永遠待在萬物生的決定,出去找了祝余。 那這次呢,這次還會發生什么事嗎? “當然可以,走吧?!弊S嗷卮?。 在往下走遇到的第一個平臺上,江起舞像是逛動物園似的,每走兩步,駐足看一會兒,但都不久看,看個兩眼便繼續往前走。 祝余跟在她身后,說:“看樣子,這一塊大概是鳥類區,鳥類的體型普遍不大,這一層就能有十幾排孔洞,但是你看那兒——” 江起舞看向祝余指的方向,那里分布著的孔洞,rou眼可見,并沒有這兒這么密密麻麻,也不知那兒陳列著的是什么類型的生物。 “所以,這些泥塑與實物之間的比例是一比一嗎?” 祝余一笑:“這個我可沒辦法明確回答你,也許吧,總之,應該是與實物的大小相關的?!?/br> 江起舞又問:“那你剛才說的什么……物種之間的親緣關系越近,它們在坑壁上的位置挨得也就越近,那非生命物質在哪兒呢?” 上次她來這里時,還沒等看到非生命物質便離開了。 “你猜猜看?!?/br> 可說要投桃報李的人居然賣起了關子。 江起舞白她一眼,但又無可奈何,還是動起了腦子,只不過,她選擇從祝余會怎么想入手——既然要她猜,就說明一定是有規律或者有依據可言的,那么,非生命物質會在哪兒,是否取決于它們和生命之間的關系? 什么關系? 嗯……非生命物質是生命賴以生存的基礎,而生命到達終點,必然也將轉化為非生命物質。 江起舞便猜測道:“在最下面的坑壁上?” 基礎嘛,下方的非生命物質,支撐著上方那些生物的生命活動,而生命的消逝,其實也就是不斷向下墜落的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