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八十三章 李靖謀反
書迷正在閱讀:四合院之快意人生、穿成魅魔后我臥底成了教皇、誤把道侶當成宿敵后[重生]、嫁給年代文男主的美嬌媳!、原來我談的竟是水仙戀、撿到瘋批老婆時、我只想好好收個鬼、CV大佬的御用女配、在詭異世界攻了妖孽老板、灰色欲望
第四百八十三章 李靖謀反 “對了,大總管與我等幾個指揮將領的封賞,就不用理會了?!焙罹袔追竹娉终f道,負手望著帳頂,心中卻在揣測,立了這樣大的功勞,皇帝會給什么賞賜? 想想,也無非是勛官封爵罷了,不過兩樣,侯君集都沒有放在眼中,授勛,最多是柱國,或者上柱國而已,至于封爵,他現在已經是國公,自從漢代有了非劉氏子弟不得封王的規矩之后,侯君集也沒有妄想,自己可以得到破例,那么,只有增加幾百上千戶食邑了。 封爵授勛,除了食邑能享有相應的封戶租稅,或者從國庫支取應得的封賜之外,其他都是徒有其名僅虛封而已,侯君集怎會放在心上,相對,他更加喜歡實質的東西,比如在官職上受到提拔,像李靖那樣,出將入相,人生也就無憾了。 侯君集思起伏,卻聽賀蘭楚石興奮說道:“將軍,已經核對清楚了,沒有絲毫差錯?!?/br> “很好……”侯君集緩緩回身,大馬金刀的坐下,看了眼賀蘭楚石,淡笑道:“你得了什么封賞?” “正七品致果校尉,加封三轉飛騎尉?!辟R蘭楚石說道,眼睛里透出的喜悅,怎么也掩飾不住,果然,立有軍功,升官的速度真的極快,才一年時間,就從九品,越級升為七品了。 嗯,侯君集微微點頭,對于有功之臣,朝廷絕對不會吝于封賞,不然,誰會舍生忘死,浴血奮戰,盡忠效勞。 “這些只是虛職?!焙罹f道:“以你的能力,以及功勞,領個軍府,也綽綽有余,可是資歷不足,怕是難以服眾,先補個果毅都尉,等到日后積功提升,也算是名正言順?!?/br> 唐代軍制,中央禁軍十六衛府下,各轄四十到六十個折沖府,折沖府各設折沖都尉,左、右果毅都尉統兵,府以下二百人為團,五十人為隊,十人為伙,上府一千二人,中府千人,下府八百人。 果毅都尉,雖說是折沖都尉的副職,但也稱得上是中下層領導階級了,好像一條分割線,軍中不知道有多少隊正,熬磨了大半輩子,也沒有跨越這步,賀蘭楚石自然明白,這是侯君集的提攜,強行忍耐心中的ji動與歡喜,急忙拜謝。 輕捋不長不短的胡須,侯君集又說道:“封賞之后,軍營各番輪流休假省親,你若是有暇,不妨到我府上作客,彤兒也是頗為擔心你的……” 賀蘭楚石愣了下,瞬間,臉上lù出狂喜之歡喜得連話都不懂說了,只知道連連點頭,差點歡呼雀躍起來。侯君集會心微笑了下,輕輕咳嗽了聲,賀蘭楚石立即收斂心情,以標準的站姿,直腰嘴角輕彎的弧度,卻怎么也拉不平。 “將軍有何吩咐?”賀蘭楚石大聲道,心思已經飛去了遠方。 侯君集沉默不語,與賀蘭楚石大眼瞪iǎ眼,過了片刻,侯君集表面上沉心里卻暗暗責怪,這個iǎ子,怎么不開竅,平日的機靈勁怎么不見了。 微微搖頭,侯君集再次干咳,若無其事道:“這次西征吐谷渾,全賴大總管指揮有方,我等沾光,才立下了微末的功勞,不知道朝廷怎么封賞?!?/br> 侯君集表面上,是在問李靖,實質上,卻是自己想知道。接觸日久,賀蘭楚石自然清楚,這位侯大將軍,喜歡聽些奉承的話,想娶人家的掌上明珠,投其所好是必備的技能。 所以想都不想,賀蘭楚石立即反駁,再次提起了當日,侯君集當日的建議,一臉景仰道:“馬無草,疲瘦,未可深入,眾人思退,只有將軍堅定信念……奔襲二千余里,大破賊酋伏允部眾,俘其名王驍將……bi其走投無路,陷入絕境,只得自縊身亡……豈是微末之功?!?/br> 這種光輝事跡,侯君集百聽不厭,不過在iǎ輩面前,還有幾分自矜,捋須說道:“這等只是iǎ事,不值得一提,多虧大總管從善如流,當機立斷,不然……破滅敵國,真可謂是功高蓋世,朝廷肯定會大加封賞?!?/br> 侯君集的語氣之中,帶著幾分羨慕之雖說自己在軍中也素有威望,可是卻不能與李靖相提并論,軍衛百姓,包括皇帝,都認為朝中諸將,軍事能力最強的,肯定是李靖,所以每當朝廷有什么重大的戰役,皇帝第一時間想到的,也是李靖,而不是自己,征突厥如是,伐吐谷渾也如是。 不過,仔細尋思,侯君集不得不承認,李靖不愧是當世的兵法大家,與之相比,自己的確是稍遜一籌,就是出將入相這點,就勝過自己許多,然而,他到底是老了,自己還年輕,遲早會超越他的。 “這個,好像沒有?!辟R蘭楚石說道。 “什么?”侯君集不解道:“沒有什么?!?/br> “功勞薄上,沒有各位將軍的封賞?!辟R蘭楚石奇怪說道,以后自己看錯了,又重新檢查了兩遍,發現真是如此。 侯君集皺眉,親自上前,翻查了遍,的確沒有,當下不解,要說粗心大意,算漏了幾個iǎ兵的功勞,這是常有的事情,但是他們幾個軍中大將,朝廷的重臣,特別是任城王,李道宗,更是李唐皇室宗親,誰能忽視遺忘? 想了想,侯君集也不急,相信天子自有公斷,沉住氣,揮手說道:“我們幾個,估計另有封賞,不用理會了,其他人沒錯,就擂鼓聚眾吧?!?/br> 賀蘭楚石覺得也是,連忙應聲而去,頃刻之間,帳外響起了陣陣鼓聲,軍營將士聽聞,不敢怠慢,急忙整裝而來,聽說是要論功行賞,頓時歡聲雷動…… 封賞事宜,朝廷自有規矩,也不用細表,畢竟每逢開國初期,相對其他時期來說,自然是做到公平公正,侯君集宣示于眾,軍中上下十分滿意,歡呼的聲音,要比昨天的慶功宴會更加的喧囂熱鬧。 兩個時辰之后,封賞完畢,侯君集就走了,無論是升級,還是受賞,自有軍中書吏處理,匯集成冊之后,jiā給他過目,而且已經公布于眾,也不擔心有人虛作假,所以十分放心,縱馬返回皇城,打探自己沒有封賞的事情去了。 率先尋找的,自然是民部尚書唐儉,畢竟軍中的封賞錢財,都是由國庫支出,要是他們有什么賞賜,肯定會經過唐儉的手筆,找他打聽情況,再合適不過了。 衙署之中,聽到侯君集求見,唐儉微笑了下,揚聲道:“有請……” 話音剛落,侯君集就走了進來,手里提著兩只壇子,直接擱在唐儉的書案上,微笑道:“兄長,侯某說話算數,給你送禮來了?!?/br> “西域珍奇美酒?”唐儉眼睛發亮,隨之埋怨說道:“光天化日之下,你居然堂而皇之的拿來,分明是想讓御史言官上本參我?!?/br> “哈哈,現在已經過了申時,御史言官早回家了,況且我送禮,又不是求你辦事,只是正常的禮尚往來,談不上貪污受賄,有什么好擔心的?!焙罹Φ?。 “這倒也是?!碧苾€說道,抱著壇子,鼻翼聳動,好像能夠聞動酒香,頗有幾分陶醉。 侯君集微笑,輕聲說道:“兄長……” “停,說話算數,不求我辦事的?!碧苾€提醒道。 侯君集哭笑不得,無奈說道:“沒求你辦事,只是想向你打聽點事?!?/br> “有什么區別?”唐儉吹胡子瞪眼,不滿說道:“就知道,你的禮物,不是這么好拿的,算了,自認倒霉,說吧,是什么事情,難辦的話,我寧可不要了?!?/br> “沒那么嚴重?!焙罹Φ溃骸霸僬f了,送出去的禮物,哪里有往回拿的道理……” “不要拐彎抹角了,有事就問?!碧苾€沒好氣道,依依不舍的放下壇子。 其實,到了他們這種地位的權貴,對于心頭愛好的物事,自有辦法買來,不需要人送,豈會真為了區區的禮物,壞了原則。 侯君集明白,不過打聽的事情,也沒犯什么禁忌,所以十分坦然說道:“其實也不是什么大事,只是覺得奇怪,為何封賞的簿冊之中,沒有我等幾人?!?/br> 唐儉一聽,立時笑了,“鬧了半天,原來是想邀功請賞啊?!?/br> “什么邀功請賞?!焙罹粯芬獾溃骸拔业仍趹饒錾?,舍生忘死,灑血殺敵,難道朝廷就不應該封賞獎勵?” “自然是應該?!碧苾€點頭說道,在家天下的時代,無論是文臣,還是武將,對于民族與國家的認識,還處于初級階段,立了功勛,受到獎賞,這是眾人共同的認知,不覺得對抗外敵就可以例外。 “既然如此,為何……”侯君集遲疑說道:“也不怕將士寒心?!?/br> “不是將士寒心,而是你有意見吧?!碧苾€笑道。 的確,雖說侯君集,不把封賞放在眼中,可卻不是完全不在乎封賞,畢竟這是對于自己功勞的肯定,少無所謂,但是不能沒有。 “不只我有意見而已?!焙罹f道:“李公、任城王、道彥、薛家兄弟……” “好了,不用數了?!碧苾€擺手,輕笑道:“監軍呈上功勞薄的時候,在政事堂上,我見過你們的名字了,不過……” “不過什么?”侯君集皺眉道:“莫不是,有人從中作梗?” “想到哪里去了?!碧苾€搖頭說道:“不過,當我們討論到你們的功勞時,陛下決定,親自給你們評定,以示恩寵?!?/br> “原來如此?!焙罹腥淮笪?,臉上驚喜jiā加,皇帝向來是以大方厚賞出名,由他親自評功,封賞必定出人意料的豐厚。 “怎么樣,高興了吧?!碧苾€笑道,心中卻隱約浮現兩分疑以天子雷厲風行的脾此事早應該解決,應該會在昨日慶功宴上,當眾宣布,為何拖延到現在也沒有動靜。 “承陛下器重,心中自然歡喜?!焙罹Φ?,伸手抓拿壇子,撥開封泥,醇香的氣息立即撲面而來。 唐儉急了,連忙伸手奪回,怨聲道:“這是我的……” 氣?!焙罹止?。 御書房中,書案之上,擺著一本折子,其上陳列出侯君集等人的名字,李世民提著朱筆,懸空在李靖名字的上面,遲遲沒有落筆。 就如同唐儉所料,以李世民的脾早就擬定好幾個立功將軍的封賞,或是升官授勛,或是賜爵加食邑,唯獨李靖名字之下,卻是一片空白。 要說,這次西征吐谷渾,滅國之戰,大勝而歸,怎么封賞也不為過。然而,李世民卻在猶豫,現在的李靖,已經是大將軍了,又做過宰相,散官為特進開府儀同三司,勛官為十二轉上柱國,因破突厥之功,被封為代國公,爵位也是到了頂,而且是加實封戶的食邑,再進一步,豈不是要裂土封王? 當然,也不是賞無所賞,封無所封,可以增加食邑,追封先君,或者賜爵子孫,這是最常用的辦法,光宗耀祖,恩蔭子孫,正是大丈夫的追求,想來李靖也不會拒絕的。 可是,在幾乎是朝野上下都在贊頌李靖的功勞的時候,李世民雖然是個寬宏大度的皇帝,心中也不禁有些酸溜溜的感覺。 上次,李靖擊滅突厥之后,軍功無人能企及,只是得了一個公爵封號,象征的頭銜,與其功績相比,似乎并不對等,后來,李世民自己,也覺得不好意思,這樣也未免會傷了功臣之心,所以升李靖為尚書右仆作為補償,是為唐朝出將入相第一人。 現在,官封一品、出將入相的李靖,平定吐谷渾凱旋回朝,怎么封賞,才能夠顯得公平公正,卻是成了李世民頭痛的難題,心中愁腸百結,早知道,不應該讓李靖率軍西征的,可是除了李靖,朝中諸將,難堪大任啊。 李世民陷入了糾結之中,再次嘆氣起來,功高不賞,肯定不行,少賞,更加不可,賞罰不公,怎么能夠服眾,下次危戰之時,就沒有人拼命效死了,但是厚賞,那么以后李靖再立了大功,真是賞無可賞了。 捋著胡須,李世民眉目鎖成了川字,說白了,作為臣子,功高震主,肯定不為人主所喜。 “陛下……”就在這時,書房之外,一個內匆步而來,伏跪外面,尖聲求見。 李世民驚醒,擱下朱筆,合上折子,威嚴道:“進來?!?/br> 內急忙進來,行禮說道:“陛下,鹽澤道行軍總管高甑生,有密奏呈上?!?/br> “密奏?!崩钍烂衩碱^跳了下,沉穩道:“呈上來?!?/br> 內連忙上前,雙手呈上密奏,李世民拿來,輕輕揮袖,內自然明白其意,再次行禮,悄無聲息的退了下去。 官員上奏的方法,按照正常聽程度,分為兩種,一是皇帝臨朝視事的時候,當場進奏,二是由下而上,一級一級的傳遞,有專的機構管理,呈送到皇帝手中。 自然,密奏卻不在兩者之中,可以通過特殊的渠道,直達天聽,而且不用擔心,自己所奏之事,會泄lù出去,當然,有利自然有弊,不是什么事情,都能夠通過密奏傳遞的,要是皇帝覺得,你所奏的事情,只是類似蒜皮,根本不值得一提的iǎ事,那么奏事的官員,就會受到嚴厲的懲罰,所以,輕易之間,很少會有官員,會選擇呈送密奏的。 “高甑生,奉令夾擊吐谷渾,未按期到達,貽誤了軍機,無賞……”李世民喃喃自語,動作卻不慢,拆開了奏密,一目十行,過了片刻,如釋重負…… 次日,早朝,天子駕臨,文武百官參謁,列席入坐,一眾官員,敏銳的發現,御案之前,李世民表情略微有幾分yin沉,不怒自威。 果然,不等內宣布早朝開始,諸臣出奏議事之類的套話,李世民就冷聲說道:“諸卿,昨日,朕收到一份密奏……” 李世民故意頓了頓,虎目含威,緩緩掃視百官,眾人面面相覷,不約而同,感受到了無形的壓力,不管心里有鬼沒鬼,下意識的,紛紛低頭避視。 自然,也有自覺上無愧于天地神明,下無愧于帝王百姓的直臣,心中坦然,目光清澈,與之對視,李世民沒有理會他們,深深看了眼,低頭垂視,眼睛微閉,如同坐禪安睡的李靖,口中說道:“鹽澤道行軍總管高甑生,與廣州長史唐奉義,密告……代國公李靖謀反?!?/br> 一陣死寂,霎時之間,百官驚呼,宮殿嘩然,李靖臉è微變,睜開眼睛,輕步列班而出,伏跪殿前,誠惶誠恐說道:“陛下,此乃誣陷,臣絕無謀反之意,請陛下明察?!?/br> 李世民不動聲環視百百,淡聲道:“諸卿覺得如何?” 一時之間,宮殿卻是安靜下來,眾人心思各異,要說李靖想謀反,很多人是不相信的,可是能在朝中為官,哪個人不是長了顆七竅玲瓏心,此事,不在于李靖是否謀反,而是在于皇帝的心思怎樣。 一些人目光閃爍,揣摩李世民的心意,也有一些人,敢于直言,毫不猶豫,起身奏道:“陛下,李將軍忠心耿耿,平日言行舉止,皆無謀反的跡象……請陛下徹查此事,還李將軍清白?!?/br> “臣附議?!?/br> “臣也附議?!盿